利姆诺斯岛之战:基辅罗斯与拜占庭的文明碰撞

冷炮历史冷知识 2024-01-06 19:06:09

公元1024年,整个黑海流域都处在拜占庭帝国和基辅罗斯的控制之下。前者坐拥欧亚两头,用都城君士坦丁堡锁住南侧出口。后者则有分散于乌克兰大平原到库班的殖民地,成为不知不扣的北境之王。因而在日常贸易协作之余,免不了发生各类大大小小碰撞。

其中,又以利姆诺斯岛之战最为特殊。尽管规模不大、影响力微小,却集中暴露出两大势力的文明底色。

公元9-10世纪 拜占庭与基辅罗斯的南北对立

事实上,黑海北岸在古代向来是蛮族辈出的战争策源地。早在青铜时代就生活着大批印欧先民,分别从水路两头走向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席卷整个近东地区的海民,宣告着铁器时代的血腥降临。后来又孕育出善骑马、驾船的哥特人,一次又一次劫掠爱琴海两岸,预示着古典文明的不可逆衰竭。所以,原籍北欧的基辅罗斯人南下建国,也只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本能而已。

沿河机动的罗斯人 能够轻易抵达君士坦丁堡

罗斯人在乌克兰大平原上的成功,势必将自己带到南方拜占庭人的对立面。不仅是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地缘属性,还在于帝国需要垄断更广袤区域的全部资源,更离不开招募自蛮族的优质兵源。故而从公元9世纪起,双方先后为克里米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北部和巴尔干东部爆发多次战争。甚至将舰队开进马尔马拉海,接受皇帝本人的惊恐“检阅”。

除希腊火外 拜占庭海军也很少有办法对罗斯保持优势

当然,在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大帝时代,基辅罗斯同拜占庭帝国的关系有所缓和。后者一面通过有限贸易进行财富诱导,还不忘派遣大量教士到北境传播福音,并雇佣对方组建实力卓群的瓦兰吉卫队。虽不能长久解除争端,却在很大程度上施加了影响力。只用很短时间,便促成蛮族君王接受东正教和西里尔字母,任命读希腊文学的文官担任要职。换言之,就是要将矛盾由对外扩张转嫁为内部集权改革。

对立结束后 不少罗斯人南下成为拜占庭的瓦兰吉卫队

可惜,罗斯人的立国壮大进程,往往要依托众多相对独立的军事殖民团体。他们为基于实力对比选择暂时顺从,同样会为利益考量而打破成规。当坐镇基辅的大公选择逐步削夺地方权益,便不得不重拾先祖们的冒险策略。只要条件允许,完全会撇开其他人而选择自己单干。利姆诺斯岛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突然爆发。

由于内政动荡 罗斯人还是要定期外出寻觅机会

当时,一个名叫奥德蒙德的罗斯贵族决心前往拜占庭寻找机会。他被认为来自前任大公弗拉基米尔的家族,却因为内部的政治动荡而无法身居高位。这才希望能率领800部众加盟瓦兰吉卫队,为自己的腰包和政治生涯赚取“工分”。但在抵达君士坦丁堡后,发现帝国军方已招满额定人数,并没有需求进行临时扩编。相反,当局还将这群不请自来的蛮族视为威胁,要求他们在入城前就交出所有武器。

在进入君士坦丁堡前 罗斯人拒绝交出随身武器

作为典型的早期罗斯贵族,奥德蒙德将武器携带权视武身份象征,很自然被帝国的态度所激怒。随即改变初衷,率领800名手下重新登船,准备去富庶的南方水域寻找其他机会。尽管史书从未留下任何抢劫记录,但常年身处四战之地的拜占庭人已是惊弓之鸟。更为讽刺的是,由于马尔马拉海毗邻京畿,向来被当做是较安全水域。结果在事变爆发后,竟连1艘巡逻战舰都凑不出来。只能任由罗斯人横行无阻,从自己的眼皮子低下鱼贯而出。

拜占庭海军的大中小三类桨帆船战舰

不久,这支仅有800人的队伍航行到阿比多斯,也就是马尔马拉海的南侧入口。他们终于遇到小股帝国武装阻拦。但作为海峡守备队,他们仅有数目不多的60人轻快小船,根本挡不住几倍于自己的罗斯舰队。而且在没有希腊火、弩炮和大量箭矢掩护的情况下,普通希腊士卒更不可能在短兵相接中对抗精壮蛮子。因而被毫无悬念的击溃,眼睁睁看着对方从容进击更广阔水域。

阿比多斯的海峡守备队 根本挡不住罗斯人南下

此后,奥德蒙德率部来到爱琴海北部的大岛--利姆诺斯,顺带将更大规模的帝国军队吸引过来。此时的拜占庭正恰好处于巴西尔二世执政晚期。此君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皇帝。除平定小亚细亚半岛的叛乱外,还多次发动对埃及、叙利亚和保加利亚的远征。所以麾下不乏经验丰富的老兵,以及一批见多识广的将领。在获悉有罗斯人叩边后,迅速从西面的萨洛尼卡和南方的萨摩斯、吕西亚调来援军。另有专攻海事的爱琴海军区,派出不少上下三层的大型战舰。

位于爱琴海北部的 利姆诺斯岛

平心而论,困守利姆诺斯岛的蛮族很难逃出生天,也不太可能击败3-4支省级野战军。但拜占庭人的选择却相当咂舌,几乎是尽一切可能避免直接硬碰硬。相反,他们佯装向奥德蒙德抛去橄榄枝,将几乎所有头面人物都吸引到包围圈内。等到蛮子们放下戒备,才突然出动十几倍兵力展开伏击。罗斯海盗们很快坚持不住,在令人感到绝望的劣势中被屠杀殆尽。

前往利姆诺斯岛的三路拜占庭援军

至此,利姆诺斯岛之战就以帝国的完胜而告终。由于奥德蒙德的闯关属个人行为,拜占庭和罗斯并没有因这场风波而立即兵戎相见。但双方身上呈现出来的精气神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被看作两个文明的优劣对比。其中文明的一方虽看似强大,实则非常阴柔寡淡,永远乐于靠诡计替代堂堂之阵。倒是野蛮的一方看似弱小,却在粗犷中透着实诚,对君子协议、外交礼仪较为看重。

小规模冲突 并不影响大量罗斯人居然为拜占庭服役

只不过参与交战双方都难以预料,自己的继承者竟会在日后相互交织。拜占庭帝国将越来越依赖北方雇佣兵,直至大厦将倾而彻底湮灭。罗斯人则意外接过衣钵,不断透支自己的残存武德,至今都要卖力扮演前者的唯一嫡传......

(全文完)

1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