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家庭矛盾的重灾区。
从婆媳间的激烈冲突,到生活中因育儿观念、生活习惯引发的矛盾,婆媳之间的矛盾越演愈烈。
有的婆婆掌控一切,媳妇忍气吞声,老公装聋作哑;有的媳妇强势,婆婆委屈,老公左右为难。
如今,一种"新型婆媳关系"正在兴起。
婆婆不摆架子,媳妇不较真,老公不逃避,三方都舒服,家庭更和谐。
1、婆婆学会"放手",不把媳妇当"假想敌"
从心理学伤来说,很多婆婆对媳妇的挑剔,其实源于"分离焦虑"。
儿子结婚后,母亲会潜意识里感到"失去"了对儿子的控制权,于是把媳妇视为"竞争对手"。
《媳妇的美好时代》里,曹心梅的婆婆一开始对她百般刁难,总觉得她"抢走"了自己的儿子。
直到后来婆婆意识到,儿子成家是自然规律,强行干涉只会让全家痛苦,关系才逐渐缓和。
新型婆婆现在的做法和之前有很大区别,如:
①明确边界:不过问小家庭的财务、育儿等私事,除非主动求助。
②换位思考:回想自己当媳妇时的感受,不重复老一辈的苛刻。
③找到自己的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而不是把全部情感寄托在儿子身上。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健康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很多父母在孩子结婚后,理所当然的把子女的家当成自己的家,殊不知,自己其实是“客人”。
儿子已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父母于他的小家庭就是“外人”,得体的退出,不过度干涉儿子的小家生活,对自己和儿子都好。
2、媳妇尊重长辈,但坚持"温和而坚定"的界限
许多媳妇的苦恼在于,既不想冲突,又受不了被干涉。所以,往往很憋屈。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用"温和但坚定"的态度设立界限。
新型媳妇的做法:
①小事不计较:比如婆婆做饭口味重,可以偶尔提建议,但不必每次争论。
②大事不妥协:如育儿、买房等关键问题,提前和丈夫统一意见,再由他沟通。
③给婆婆"被需要感":适当请教她擅长的事(如腌菜、织毛衣),满足她的价值感。
此外,减少矛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物理距离,尽量不要住在一起。不然再和善的人,也会忍不住炸毛。
当然,大家也要明白,设立界限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让彼此更舒服。
3、老公不做"夹心饼干",要做"桥梁建筑师"
所有糟糕的婆媳关系,背后都有一个不会处理问题的男人。
偏袒妈妈?媳妇寒心。偏袒妻子?妈妈伤心。装聋作哑?两边都怨他。
丈夫的角色不是裁判,而是"双面胶"。既要维护小家庭的独立性,又要让母亲感到被关爱。
新型丈夫的做法:
①传话时"加工"一下:把妻子的"你别总来我们家"变成"妈,我们周末去看您";
②关键时刻站出来:如婆婆干涉育儿,他应该说:"这事我们商量过了,还是按我们的方法来";
③制造"三方共赢":比如提议"妈,您教她做您的拿手菜吧",促进感情。
新型丈夫怎么做才算成功呢?主持人孟非说的好:"男人在婆媳关系中的最高境界,是让两个女人都觉得自己赢了。"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
新型婆媳关系的本质,是所有人共同成长。
婆婆要明白,儿子幸福,就是你的成功,把儿子折腾的不幸福,对自己没好处。
媳妇要记住,尊重婆婆,就是尊重丈夫的过去,不管如何,面子上要过得去。
丈夫必须懂得,你的态度,决定全家的温度。
如此以来,婆媳矛盾自然解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