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锦鲤
编辑|黄毅来了
“没有人愿意用五百万、一千万的所谓高额赔偿,去换取一年的自由。”
这句无奈又充满感慨的话语,道尽了李思侠心中的苦涩。
“投诉、羁押、逮捕、公诉、取保候审……”
这些原本只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情节,却真实地改变了李思侠的命运轨迹。

“女儿,女儿,我正坐在警车上,被他们戴着手铐……”
2018 年 9 月 17 日上午,一通神秘电话打乱了李思侠平静的生活。
电话那头称有特殊快件,需下午一两点当面送达。
身为高级工程师的李思侠,凭借职业敏感,隐隐觉得事有蹊跷,赶忙给女儿周颖打电话倾诉担忧。
周颖却安慰母亲,或许是想多了。

下午 2 时,李思侠如约来到小区三号门。
两名男子拿着她的身份证照片,突然宣布要逮捕她。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侠震惊不已。
她质问对方缘由,得到的答复却是 “寻衅滋事”。
随后,她被强行塞进车中,看到了座位上的羁押证。
那一刻,恐惧和无助涌上心头,但她仍强作镇定,拿出手机,拨通了女儿的电话。

电话这头,周颖正抱着四个月大的孩子。
听到母亲的哭诉,她脑袋 “嗡” 地一声,差点站不稳。
但她很快镇定下来,追问:
“妈,是哪里的警察?为什么抓你?”
话还没说完,电话就断了。
直到晚上 7 点,周颖才再次联系上母亲。

她得知母亲被石泉城郊派出所当作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关押在西安东站派出所,罪名是网上发帖寻衅滋事。
“妈,您没做坏事,如实交代,肯定没事。”
周颖安慰着,可电话很快又被挂断,此后便再无消息。
这一夜,她彻夜未眠。
焦虑如潮水般袭来,让她的奶水一夜之间骤减。
孩子饿得大哭,她只能抱着孩子,无助地落泪。

一个月后,双喜村另外两名村民也因 “寻衅滋事” 被抓。
5 个月后,石泉县检察院认定三人共同犯罪部分涉嫌 “恶势力犯罪”。
石泉法院发布新闻稿,称这是自扫黑除恶以来石泉县审理的首起涉恶案件。
一起普通的举报,竟被贴上 “涉恶” 标签,实在令人费解。

故事得从 20 世纪 80 年代说起。
李思侠出生的双喜村,坐落于秦岭南麓,是一座宁静的小山村。
和大多数秦巴山区腹地的村庄一样,这里植被茂盛,自然资源丰富。
全村约 400 人,除了从事传统务农活动,不少村民因村子离县城较近,选择外出务工,甚至在石泉县购置了房产。

作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女大学生,李思侠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长庆油田的高级工程师,并在西安定居。
但家乡那片青山绿水,始终是她魂牵梦绕的地方,她一直盼着退休后能回去养老。
可惜,事与愿违。

2006 年,双喜村开始修路。
因资金匮乏,村民们用洋镐一点点挖出了路基。
李思侠虽已离开家乡,仍毫不犹豫地捐出 1000 元。
2008 年,西安商人郭思荣通过公开招标,获得双喜村两座矿山的采矿权。
采石场的出现打破了家乡的宁静,也击碎了李思侠的美好憧憬。

起初,村民们对矿山开采满怀期待,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两座矿山同时开采,村里整日尘土飞扬,山上的树叶常年蒙着一层灰。
石料厂的重型卡车频繁往来,刚修好的村道很快就被压得坑洼不平。
矿山开采带来的污染,如同一团阴霾。
不仅笼罩着双喜村,也促使李思侠踏上了长达 10 年的环保抗争之路。

为解决问题,2009 年,在邱兴银的牵头下,石料厂与村委会签订了道路使用协议。
两方约定使用期 3 年,每年支付 2.5 万元道路使用费,并缴纳 30 万元保证金用于道路恢复。
但合同到期后,双方并未续签。
尽管石料厂依旧按约定付费,可路被压坏、扬尘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让村民与石料厂的矛盾日益激化。

2009 年至 2013 年间,村民们先后 3 次拦路抗议。
李思侠虽未参与拦路,但她从 2010 年开始,用相机记录下村里环境的每一处变化,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她的坚持,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公诉机关认为,李思侠等人的举报存在夸大和诽谤,设限宽墩导致村民出行不便,
在换届选举中“以维护村道、防止权力旁落为由,煽动村民为魏智波投票”,三人共同犯罪部分已涉嫌恶势力犯罪。
此外,检方列举李思侠的 7 项罪名中,还包括向村民索要“跑路费”、“拒不退还 1 万元征地款”等个人犯罪行为。
被刑拘后,李思侠度过了约 636 个日夜的羁押生活。

昏暗的光线、狭小的空间,让李思侠的视力急剧下降。
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使她脊椎变形,久坐时如针扎般刺痛,连走路都只能佝偻着身子。
曾经优雅干练的工程师,迅速老去。

远在故乡的 87 岁老母亲,整日以泪洗面。
泪水流干后,老人每天拄着拐杖,在村口痴痴地盼着女儿回家。
夜里,她常常在梦中见到女儿,醒来后却只有无尽的失落。

身为律师的女儿周颖,面对母亲的冤案,四处奔走却毫无结果。她自责地跪在母亲面前:
“妈,是我没本事,让您受这么大的委屈。”

2020 年 6 月 16 日,李思侠被取保候审。
后经系列司法程序,8 月 15 日,石泉县检察院对李思侠作出不起诉决定,她重获自由。
当她踏入久别的家门,却感到一丝陌生。

在清理房间时,李思侠下意识地寻找记忆中的物件,试图找回往昔的熟悉感。
表面上,两年的看守所生活似乎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她热情地招呼闻讯前来探望的人坐下,言行举止和长年居家的主人并无二致。
然而,深入交流后,便能发现她内心的波澜。

她能清晰回忆起近 10 年来环保抗争中的每一个节点、每一处细节。
这份超强的记忆力背后,是她对正义的执着坚守,以及对家乡环境始终不变地牵挂。
而对于法院“存疑不起诉”的判决,李思侠等人并不满意。

2022 年,李思侠提出 242 万元国家赔偿。
“没人愿意用自由换金钱,我更希望看到责任被追究。”
在她看来,赔偿金虽然是一种安慰,但难以抚平此次事件带来的创伤。

尽管国家最终给予了赔偿,但这场长达 10 年的环保博弈,没有真正的赢家。
它像一道伤疤,刻在了双喜村的青山绿水间,也刻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心中。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对社会治理和司法公正的深刻考验 。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世界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社会不仅需要“李思侠们”的挺身而出,同样“李思侠们”也需要大家去共同守护。

部分资料:
女工程师举报污染获刑后改判无罪,申请240万元国家赔偿已获受理 -北京青年报
「深度」女工程师举报家乡污染被控恶势力,羁押21个月后无罪撤诉 -界面新闻
女子举报家乡环境问题获刑后续:242万元国家赔偿申请获受理,要的是一个清白-九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