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的警戒信号灯

有觉睡眠 2021-11-19 13:35:59

寂静的夜里,有人磨牙,有人打呼,还有说梦话,甚至有人梦游。

70岁的王大伯可不一样,睡觉时直接把老伴打得脸上一片淤青,甚至摔断了自己的肋骨。

这下手也太狠了吧。

后经医生详细询问、检查、睡眠监测后诊断,老伯患上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什么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

正常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两个阶段。

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期,我们会做梦,眼睛不停地快速转动,肌肉张力也会消失。

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特点就是肌肉张力不消失,出现释梦行为或称梦境扮演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梦中出现什么行为,现实就跟着做什么动作。

同时梦境内容常是暴力、不愉快,且情景激烈(例如遭遇追杀、和人吵架打架、怪物袭击等),动作过猛从床上摔下,手脚踢到墙上疼得嗷嗷叫都是家常便饭。

和梦游不同的是,发生梦游的时候,患者是不做梦的,而且患者在醒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意识;反之RBD患者的行为是与梦境相关,且可以清晰地回忆梦的内容。

很多人认为,RBD只不过是睡眠不太好,调整一下就可以了,不必为此大动干戈。

其实不然,RBD最大的问题是和痴呆等疾病相关。

睡眠障碍的背后是痴呆

RBD是以α-突触核蛋白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特征,以此为病理基础的主要疾病还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和多系统萎缩。

约60%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RBD。

从睡眠紊乱症状(如在床上挥动手臂、踢腿、喊叫、起床,偶可出现磨牙、大笑、说梦话等)出现,到老年痴呆等大脑疾病发作,时间跨度平均为25年,最长可达50年。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RBD

在我国,RB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3%-2%,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所提升。

尤其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男性患病人数是女性的4倍左右。

部分幼童也会出现在睡梦中手舞足蹈的现象。但多是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等孩子长大后,这种情况会慢慢消失,所以不必担心。

是否患有RBD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临床表现。

目前诊断RBD的标准是多导睡眠监测(也称PSG),是不是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还是要医生来做出判断。

有觉碎碎念

准确地说,RBD不是种病,而是一种现象。

如果发生频率低,且对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可以不必治疗。

但如果发生频率高,并且对生活产生影响,需要找到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而RBD作为帕金森病的危险信号,对潜在患者起到了指示灯的作用,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可别等到真的痴呆了才追悔莫及啊!

阿巴阿巴阿巴……

1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