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降幅收窄》从数据来看,尽管工业生产者价格仍处于下降态势,但环比降幅的收窄表明市场可能正在逐渐企稳。
2024 年 10 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 2.7%。从环比来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0.3%,但降幅均比上月收窄 0.5 个百分点。1—10 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均比上年同期下降 2.1%。
整体趋势显示,尽管工业生产者价格仍处于下降态势,但环比降幅的收窄表明市场可能正在逐渐企稳。这一变化背后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波动下行,对国内工业生产者价格产生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国内部分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
例如,扩大内需等政策使得建筑需求有所改善,钢材、水泥等价格止跌回升。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连续下降 4 个月后转为上涨 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连续下降 3 个月后转为上涨 0.4%。部分非电行业用煤及北方地区供暖用煤需求增加,也带动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月下降 1.3% 转为上涨 0.1%。同时,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带动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 2.1%。
然而,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下行,影响我国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 2.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 2.4%。此外,受国际经济环境及国内企业促销活动等因素影响,部分装备制造业价格下降。
总的来说,2024 年 10 月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呈现出复杂的变化态势,既有下降的压力,又有一些积极的变化迹象。未来随着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价格有望进一步趋稳。
二、同比变动分析(一)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在生产资料方面,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 5.1%,反映出资源开采领域面临一定压力。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 4.0%,说明上游产业成本有所降低,但也可能影响到下游加工工业。加工工业价格下降 2.9%,相对降幅较小,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生活资料价格下降 1.6%,其中食品价格下降 1.6%,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下降可能与供应增加以及市场竞争有关。衣着价格下降 0.4%,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 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 3.1%。这表明在生活资料领域,不同品类的价格走势存在差异,一般日用品价格的微涨可能受到市场需求和成本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主要行业价格降幅变化在主要行业中,价格降幅扩大的情况较为明显。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 14.6%,扩大 4.5 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下行,进而影响我国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 13.9%,扩大 4.5 个百分点,同样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下行以及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 5.6%,扩大 3.0 个百分点,可能与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变化有关。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5.6%,扩大 1.5 个百分点,表明该行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 5.0%,扩大 0.1 个百分点,可能受到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行业价格降幅收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 7.5%,收窄 3.6 个百分点,这得益于扩大内需等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建筑需求有所改善,带动了钢材等产品价格的回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 4.7%,收窄 0.4 个百分点,同样受到建筑需求改善的影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 2.7%,收窄 0.4 个百分点,可能与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有关。
此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 8.3%,涨幅比上月扩大 2.4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涨。这一上涨趋势为工业生产者价格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信号,表明在部分行业中,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正在逐步向好。
三、环比变动分析(一)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价格变化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 0.3%,尽管有所下降,但降幅相对较小。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 0.4%,这可能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有关。而加工工业价格上涨 0.3%,显示出一定的积极信号,可能是由于部分行业需求的回升以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化。
在生活资料方面,价格下降 0.4%。食品价格下降 0.3%,这可能与农产品供应的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有关。衣着价格持平,表明该领域市场相对稳定。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 0.3%,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对日常用品的需求较为稳定,同时企业在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方面的努力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 1.1%,这可能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关。
(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变化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 1.4%,这可能是由于农产品供应的增加以及市场需求的相对稳定。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 1.1%,可能是由于国际化工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 0.8%,这可能与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以及国内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关。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 0.2%,可能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建筑行业需求的变化。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 0.1%,可能与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有关。
与此同时,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 1.5%,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 0.1%。有色金属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是由于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价格的上行,以及国内新能源、电子等行业对有色金属需求的增加。黑色金属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是由于扩大内需等政策的落地显效,建筑行业需求的改善带动了钢材等黑色金属材料价格的回升。
四、影响因素探讨(一)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显效对工业生产者价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建筑需求方面,政策刺激使得钢材、水泥等价格止跌回升。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例,价格环比连续下降 4 个月后转为上涨 3.4%,这表明政策对该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连续下降 3 个月后转为上涨 0.4%,同样受益于扩大内需等政策带来的建筑需求改善。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相关行业的需求增长,还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预期,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的企稳提供了支撑。
(二)国际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对我国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有着重要作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波动下行,给国内工业生产者价格带来一定压力。同时,地缘政治因素如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下行,影响我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 2.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 2.4%。例如,中东地区的冲突和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等地缘政治风险事件可能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或减少,从而推动石油价格上涨或下跌,进而影响我国石油相关行业的价格走势。
(三)国内市场因素国内企业促销活动和消费需求等因素对部分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价格产生影响。受国际经济环境及国内企业促销活动等因素影响,部分装备制造业价格下降,其中计算机制造价格下降 0.3%,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价格下降 0.2%,电视机制造价格下降 0.2%,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价格下降 0.1%。这表明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可能通过降低价格来提高市场份额。而在消费品制造业方面,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影响着价格走势。例如,消费品制造业价格有涨有降,其中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 1.1%,这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对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增加;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 0.6%,可能与农产品供应增加以及市场竞争有关。
五、未来趋势展望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未来工业生产者价格走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推进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建筑需求有望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从而带动相关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价格的稳定或回升。同时,政策对其他领域的刺激也可能逐渐显现,促进工业生产者价格的整体趋稳。例如,制造业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下,有望保持较好的投资水平,对工业生产者价格产生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国际因素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可能继续对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产生影响。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需求的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逐渐稳定。同时,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和资源配置,有望降低国际因素对工业生产者价格的不利影响。
从国内市场来看,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的回升提供动力。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将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价格的上涨。此外,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的上涨提供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综合各方面因素,在政策持续显效、国际形势逐渐稳定以及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未来工业生产者价格有望进一步趋稳。虽然短期内可能仍会面临一些波动,但长期来看,工业生产者价格将逐渐回归合理区间,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