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来了:三伏贴该贴不该贴?以三伏贴为入,跟你聊点暖知识

宋国政 2024-04-06 23:17:27

又到三伏季,从医院到诊所,从药房到各大养生会所,到处充斥着三伏贴的广告宣传和海量贴敷人群,那三伏贴到底有没有作用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贴敷呢?哪些人该贴,哪些人不该贴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眼中的“三伏贴”!

“三伏贴”是好东西,关键看要怎么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的眼中,我们人体只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一年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人体只有顺四时阴阳之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真正实现延年益寿,度百岁乃去的目标。根据四时的气候变化,做些必要的养生防护,不是等疾病出现才去治疗,而是在未病之时做好有效的防护,这才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在于顺四时之气!

什么是“春夏养阳”呢,在春夏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是生发向上的,在这个季节,我们就应该多参加些户外活动,合时令,激发人体的阳气,到了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而三伏贴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段,利用特定的中药,刺激特定的穴位,顺春夏阳气生发之势,激发人体的阳气,使人体之阳与自然界阳气相合,从而达到“起沉珂,祛顽疾”的效果,我们激发的是什么,是阳气,阳气不足,最常见的证候就是“虚寒证”,所以说,“虚寒证”才是三伏贴最佳的适应症。稍微总结下,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特定的时间段,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才是良好疗效的保证。那哪些人适合贴,哪些人不适合贴呢?我们接着往下说!

中医视阴阳为天地人体之根本,治病说到底就是在调阴阳,纠偏,哪虚了,就补一补,哪实了,就泻一泻,靠什么?靠针、靠药、靠一切可以纠正人体机能的方法,包括借助自然界外阳之力的冬病夏治之法——三伏贴,从而尽可能的达到我们所期待的人体状态——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只是一个动态的理想的结果存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包括病理因素,很难做到绝对的持久的阴阳平和,临床上经常出现阴虚、阴盛、阳虚、阳盛、阴阳俱虚、阴盛阳虚、阴虚阳亢等病理状态!结合今天的主题,我们就谈“阳虚”所造成的“虚寒证”。 什么是“阳虚”,哪些人是“虚寒证”呢?

你阳虚吗?对号查一查!

“阳”更多的代表的是气,是功能,“阳虚”表现的就是功能的低下,常见的证候表现有:畏寒怕冷,四肢冰凉,食差便溏,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舌体淡大,或有齿痕,脉象沉细弱等,我们也可以从藏象学说的角度来进行细分,亲们可以试着对照一下,是否可以对号入座。

在临床上, “冠心病”等病证的治疗,不管西医还是中医,往往会把“活血”作为一大要务,阿司匹林、通心络、血府逐瘀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等,但是光顾着去活血了,“阳气”就可以弃之不顾了吗?要知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需要气的推动才能正常流动,气虚了,血也就淤堵了,同样道理,过度的活血,也会耗伤阳气,心阳虚则胸阳不振,胸阳温煦无力,还会造成阴寒痰浊的内生;心阳虚、阴寒生、血淤堵,临床就会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精神萎靡、畏寒怕冷、下肢水肿等症状,仲景时代,治疗该类疾病,其实并没有运用太多的活血药,但效果同样有保证,抓住的一点就是“温阳”,《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甘草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等系列方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的,我们在“活血”的同时,真心不该忘了“温阳”。

肺主一身之气,肺阳虚说白了就是肺气虚,“肺朝百脉”,“水精四布”要靠肺气的推动,“卫外固表”也需要肺气的宣发,有人开玩笑说,我一年就感冒两次,一次六个月;还有的小朋友,这次感冒刚好,下次感冒又来了,怎么造成的呢?多半是人为造成的,一感冒就输液、抗生素、抗病毒、快速退烧,西医对抗式的治疗,往往就会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肺气虚和伏邪于内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肺气虚了,除了肺功能的低下,也会体现出周身功能的失调,临床常表现为:易感冒,咳喘流涕,神疲体倦,畏风自汗,恶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浮虚等等,补肺汤、玉屏风散、百合固金汤都是很好的方子。

脾胃不分家,共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和降,五味入胃,受纳腐熟,再靠脾的运化,输布周身,以养五脏,脾胃阳虚了,精华物质的输送就成了问题,临床常表现以食少、腹胀腹痛、畏寒喜暖、便溏等,《伤寒论》多把这些症状归结为太阴虚寒或中焦虚寒证候群,临床对应的方子有理中汤、大小建中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等。

那脾胃怎么就阳虚了呢?毫不客气的说,很多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饮食不注意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说,夏天直接饮用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饮料,试想一下,这接近零度的饮料下肚,再变成三十七度的汗液尿液排出体外,会带走人体多少热量,升温是需要烧火的,烧火是需要柴火的,这能量从哪里来,就是中焦脾胃的阳气。

中医称肾为作强之官, “强”就是特别有力,也就是肾气足的表现,先天之肾气是人体力量的根本来源,肾阳虚了,则一身阳气俱虚,表现为周身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易疲劳,腰酸背痛,阳痿早泄,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症状,桂附地黄丸、右归饮、右归丸、三肾丸都是我们常用的方子。

我不要做广寒宫的冷女人!

除了上述的“五脏阳虚”,我们再说下“宫寒”,冲为血海、任主胞宫,“宫寒”往往是“冲任虚寒”的一种重要表现,“宫寒”,多为虚寒,病机就是阳气不足、胞宫温煦失却,大家想一下,在大自然中,如果没有阳光的普照,我们也会感到凉嗖嗖的,形同“广寒宫”的胞宫里也是一样。在这种“虚寒”的状态下,经血就像被冻住的河流,出现月经量少、血块、经期延迟等一系列月经改变的表现;同时,阳气无力推动水液代谢,痰湿水液凝滞,而出现宫颈囊肿、卵巢囊肿、白带清稀量多腥臭等症状;阳气不能通达温煦周身,就可以表现为小腹冷痛、手足冰凉、畏寒怕冷等一系列的症状!“胞宫”也是一个小环境,长期的虚寒,也会出现一些霉菌、念珠菌等细菌的感染滋生,试想一下,一个阴暗潮湿的下水道,不就是微生物们的最爱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十女九寒”,不做“广寒宫”的“冷美人”!感兴趣的亲们可自行查阅,篇幅太长,不做赘述。

中医治病方法良多,药、针、灸、手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罐等等。但不管哪种治疗手段,辩证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伤寒论》中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即便是三伏贴,我们也是需要在辩证的前提下进行。 我们归纳的三伏贴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痛、胃痞病、泄泻、腹痛、便秘、胃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3、妇科疾病:女性因气血虚、阳虚、肾虚、寒湿凝滞、寒凝血瘀证引起的痛经、宫寒不孕、月经不调、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炎等妇科常见病。

4、 疼痛类疾病:颈、肩、腰、腿痛等属于阳虚寒凝证范畴的。

“三伏贴”也有禁忌症,不是人人都能贴。

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三伏贴贴敷,三伏贴也是有禁忌症的。

1、 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

病者,应禁止贴敷。

2、 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

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3、 孕妇、准备受孕妇女禁止贴穴。

4、 热病。

5、 哮喘、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

6、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咳血。

7、 糖尿病、血液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8、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

在这里,有人说了,“糖尿病”不就是虚吗?怎么就不适合贴了呢?在解释之前,我们做下思考,试问,很多青中年发病,尤其是那些因为不节饮食大吃大喝造成的“糖民们”,初次就诊时常表现为:口干多饮、食欲旺盛、膘肥体壮、满面红光,舌红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这是“虚”吗?很明显的一个“湿热”或“实热”之像。这样的“糖民”数不胜数,此类人群,妄用滋腻温补酸蔹之品,都是错误的,更何况是三伏贴这样的助阳之法,也许我们不能治愈你的疾病,但是真正的中医是不会点燃第一根火柴的。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的是传承。

中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群的璀璨文化,中医药文化是开启中华文明的一把金钥匙,“三伏贴” 也是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好东西要用对地方!

“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疗通俗化”,我是威海中医院中医全科医生宋国政,结合临床生动的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学术交流、养生保健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或点赞,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谢谢了!

“全科医生说医事”,咱们下回继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