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三国时名医,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东汉“建安三神医”。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外戚专权,战事不断,加之天灾人祸,弄得民不聊生。
张角发动“黄巾起义”,董奉参与其中,起义兵败后,董奉凭借医术,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一日,董奉来到距钟离国(现凤阳南)四十里的杏山东坡,见满坡杏树,旁有小溪,甚为喜欢,于是和老伴在此山坡搭建草棚两间当栖身之所。
周边村民得知神医居此,病者纷纷前来医治。
董奉因爱杏树,规定就医者不需要银两,凡重病治愈者需在山坡空地植树五棵,轻者治愈需栽两棵。由于董奉医术高超,方圆百里有病者接踵而至,不到两年,杏树就栽满周边山坡。树多成林,下自成蹊,山峦叠翠,郁郁葱葱,引来各种鸟雀筑巢鸣唱,小动物也成群结队来树下觅食,呈一片生机勃勃之景。
话说离杏山百里外有个小村庄,枣巷小池塘村,村里有个好吃懒做的无赖唐信无,整天游手好闲,时常偷鸡摸狗,对爹娘动辄非打即骂,村民敢怒不敢言,见到他都远远避之。
一天,唐信无得种怪病,头上生疮,越挠越痒,加之夏日蚊虫叮咬,滋生蛆虫流脓。到附近医馆求医,没有能治好的。
唐信无听闻杏山东坡有个神医,也知道董神医治病栽树的规矩,因其好吃懒做,四肢不勤,嫌栽树费力,加之路途遥远,病情一拖再拖,头上的疮疖越发严重,到了实在忍受不了的地步,只得厚着脸皮到神医处求治。
董神医观其言谈举止,便知晓此人是个不孝之徒,无赖之辈。今欲借此治疗时机,略加惩治,促其改邪归正。于是说道:“你头上疮病拖延太久,已成顽疾,没有一个多月治疗不好,而且还要用我特殊的方子外洗内服方能根治,需要在此住下治疗”。
唐信无早就疼疼难忍了,只要能治好,管他多长时间呢,赶忙对神医说:“只要能治,您怎么说都行”。
董神医又说道:“你需要在我杏树林里每天挖三斤不粗不细的树根,记住树根要这么粗细的”,随伸出小拇指比划一番。
唐信无挠挠头忙说:“知道了”。神医又说:“还要摘向阳的树叶三斤,必须摘树上黄里透红的叶片,不能捡地面上的”。
唐信无听了面露难色。神医说:“每天必须要这么多,要新鲜的,不能隔夜,否则,没有药效,做不到就不用治了”。
为了治病唐信无,也没有其它办法,只得答应下来。因为有神医在此,周边没有其它医馆。
就这样,唐信无每天在树林里挖,选取小拇指粗细的树根,偌大的树林基本翻了个遍。然后就是摘向阳处泛黄、透红的树叶,各有三斤后,回医馆洗净、熬煮,神医还要他帮忙煎煮其他病人的汤药。
病人在服用唐信无煎的汤药,对他千恩万谢的表达感谢之情,唐信无忽然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被人尊重的快乐,唐信无心中受到莫大的冲击,而且每天挖树根、摘树叶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累了。
这些变化,董神医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不但每日为他洗头、敷药,还时常抽出空闲与唐信无倾心交谈,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唐信无也逐步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过错,下决心痛改前非,做自食其力的人,做遵纪守孝的人。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了,唐信无头上的疮也彻底痊愈了,唐信无也从身体到心里感觉到从没有愉悦。回到村里,他象变了一个人似的,笑容挂在脸上,不仅自己下地干活,还热心帮助村邻。乡邻都知道他外出治病,没想到不仅头上的病治好了,还治好了他一身的臭毛病。唐信无对爹娘也孝敬了,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大家对董神医的医术、医德更加敬佩。
这就是在凤阳一带广为流传的神医董奉巧治无赖的故事。
2024年12月24日
作者简介
左神州,原名左宗航,中国散文网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理事,滁州市散协副主席,党委书记。凤阳县作家协会理事,《东方文学》副主编,《中外传媒》签约诗人,《中国乡村》杂志终身会员。有多篇文章、诗词在报刊,杂志及网络上发表并获奖,出版个人诗集《梦之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