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战役证明可怕道理,国军仅拉开20公里距离,粟裕就能分割围歼

有历史 2024-01-14 20:51:38

1947年8月发生的郓城战役(也称沙土集战役),是粟裕军事生涯、也是华东野战军战史中,一场不为人知的战斗。

粟裕指挥的神仙仗很多,像孟良崮、莱芜、宿北、苏中等,乃至淮海战役,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善谋、善打硬仗。唯独郓城战役,体现了粟裕军事风格中极为独特的一面,借用篮球运动中的术语就是:急停跳投。

什么意思呢?我们细细掰扯一下。

讲战役,一般先要讲战略背景。首先了解一下郓城战役的历史背景。

一、华野离开根据地支援刘邓

1947年7月以后,中央指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这一招妙棋目的直插荆襄,威胁武汉,国民党军立即调动大批兵力南下追击。由于中野执行的是无后方作战策略,部队既要行军,又要面对前堵后追,处境相当困难。

为了改善中野的处境,中央指示华野分出主要力量,尽全力向鲁西出击,追击国民党军,在豫东、鲁西南一带歼灭敌人,使其被迫北返。

华东野战军忠实地执行了中央的策略,分出七个纵队(外加一个炮兵纵队),向鲁西南全速进军。

这对华东野战军意味着什么呢?

被动。

华野之前在山东战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无论是围歼74师,还是打莱芜战役,都是华野主动寻找敌主力作战,或者主动调动敌人。但向鲁西南进军,正中国民党军下怀。

部署在豫东、豫中一带的国民党军多达14万人,而华野西进兵团总兵力也就15万人左右。同时,山东战场以整编第五、第五十七、八十四三个整编师及一个整编二十一旅,约七八万人,紧追华野西进兵团主力,企图在鲁西南地带与之决战。

从老根据地转移出来,到陌生地域作战,华野具有相当大困难。但为了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再困难也要打。

为了尽可能拉近与刘邓的距离,吸引国军追兵回撤,粟裕不顾一切地率领西进兵团高速前进,准备在鲁西南渡河。

这种被动转移付出的代价相当大。且不说国军已经摸清粟裕的动向,双方几乎是亮明了牌在打。单是华野付出的减员代价,就让粟裕有点承受不了。

二、华野部队的思想疙瘩

在8月西进之前,华野刚刚经过了7月分兵,并在南麻、临朐相继打了两场消耗仗,用粟裕的话说,是啃硬核桃没成功,反而造成部队较大损耗。

本来如果能有一段时间休整补充,还能稍微恢复一下部队元气。但全速转换,令各纵队的减员都没法补,士兵的身体状况也得不到恢复。

转入西进状态后,大量伤病员跟不上,不得不撤到后方。国军尾追部队接了几仗,发现华野无心恋战,也逐渐大起胆子一路猛追,最夸张时,国军吴化文八十四师一个团就敢放胆子来尾追进攻。

这样的状况持续下来,华野西进兵团减员越来越严重,有的师不得不进行缩编,一个师二、三个团合并成一个。

部队的思想状况也不太好。

许多战士抱怨,在鲁中、鲁南,我们谁也不惧,七十四师那么强悍,照样把他们收拾了。可是现在,天天赶冤枉路,为了躲避国军主力,不得不走迂回路,大家又疲又累,思想上很想不通。

就连吴化文这种手下败将都敢来追着华野跑,这令军中上下都感到很不可忍受。

粟裕调查了部队的思想状况,发现出现了两级分化。

基层官兵,大多数期望结束快速行军,跟国军主力硬碰硬地打一仗,改变被动局面。

而中高层将领大多持反对意见,他们知道中央有命令,部队减员也比较严重,实力有下降,同时部队处于全速行进状态中,此时突然改变状态与敌军主力作战,极有可能会出现不利情况。

三、急停跳投有多难?

中高层将领担忧的,也正是粟裕所担心的。

华野不怕打硬仗,怕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在仓促之下转换状态的战斗。

一般来说,军队的状态可以分为驻扎、防御、进攻、行军、撤退等,当然,每种状态还可以细分为许多子状态。

每种状态有各自的特点。

华野现在所处的行军状态,意味着没有防护手段,没有既设阵地可以依托,没有系统的侦察情报支撑,没有完善的火力保障。

而这些要求,都是进攻状态所必需的。华野现在从行军状态转入进攻,思想还不够统一。

强行转换状态,会因为准备不充分而陷入困境甚至绝境。

几个月前的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已经提供了反面教训。当时整74师是处于搜索进攻状态,被华野主力包围后,贸然转入就地固守状态。

张灵甫如果一开始就抱定突围的决心,3万多精锐兵力在华野包围尚未完成时,是可以撤出来的。但他过度迷信自己部队的素质,从行军状态来了个急停跳投,在孟良崮一带进行了不是很成熟的防御作战。结果因为阵地条件差,防守状态并没有建立起来,结果被华野击破。

现在的华野肯定不能重蹈覆辙。当前的仗,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怎么打呢?粟裕曾向中央提供了两个作战方案:

第一,全军南渡黄河后,进行短暂的休整,补充弹药,统一思想,然后再与敌作战。好处是部队能够稍事恢复,缺点是不能迅速完成吸引国军南线主力任务。

第二,渡黄河,立即转入进攻作战,吸引国军一部,围歼之,使敌诸部不敢追击,而后牵制吸引南线之敌。

中央迅速回电,采用第二方案为佳。

粟裕也进一步坚定了决心,迅速给全军传达了命令,并要求各纵队立即渡河,而后在渡河点三四十公野范围内,选择阵地,作好围歼敌一部兵力的准备。

四、全歼五十七师

粟裕坚信华野能够完成任务。

那么华野能完成状态转换吗?

还真成了。

当时华野西进兵团虽然疲于奔命,但七个多纵队兵力相对集中,对敌军七八万人有力量上的优势。

同时,经过加强侦察,粟裕已判断出敌三个整编师互相拉开了空档,具备歼其一部的条件。

而在进攻区域上,渡河点附近的郓城县沙土集镇,具备较好的作战条件,利用附近的河流沼泽,可以设置阻援阵地,将整五师等部队隔离开来。

作战决心定下之后,华野西进兵团各纵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以极大的牺牲精神和高度的执行力,全速渡河,隐蔽集结到沙土集一带。

在歼敌对象的选择上,粟裕确定了先打较弱的五十七师。该师在苏中时曾被粟裕歼其大部,后来系重建加强而来,在士气上较怯。

五十七师起初不敢过分逼近粟裕,但在第五师邱清泉的鼓励下,该师师长段霖茂也渐渐胆大起来。

9月初,五十七师为了积极表现,给南京留下一个好印象,已经抢在第五师前面,逼近郓城,与第五师拉开了二十公里的距离。

十纵司令员宋时轮

粟裕迅速以三个纵队前出攻击五十七师,并以另外三个纵队担任阻援部队。

五十七师见状大惊,赶忙向后收缩,结果被华野部队包围在沙土集的预选阵地附近。

段霖茂向邱清泉疯狂地打电报请他前来支援,邱清泉怕五十七师被歼后,其余几支部队势孤,连忙派出兵力增援,同时还让从莱芜赶来的九十六师火速增援。

邱清泉一路上最怕的就是华野的围歼战术,他率部打到华野阻援部队阵地,遭遇了华野防守能力最强的十纵。十纵司令员宋时轮临行前向陈粟首长保证,人在阵地在,绝不让邱清泉突破防线。

另外两个担任阻援任务的纵队,还分别左右穿插,以不多的兵力,打出一副要围歼第五师的样子。吓得邱清泉再也不敢前进,而是逐渐收缩兵力以求自保。

于是乎,两部分国军主力的联系被切开。9月7日至9日,沙土集的围歼部队,以四比一的兵力优势,将五十七师全歼,生俘师长段霖茂以下官兵7500人。

鲁西南一战大胜,虽然歼敌兵力不多,但一举改变了被动态势,有力配合了刘邓大军南线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

此战中,粟裕高超的战略眼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强大的控制力,展现的淋漓尽致。段霖茂等人哀叹,以前孟良崮、莱芜等战役,国军都以为是指挥失误造成。但通过此战,他对粟裕由衷地佩服,国军的失败,是战略战役战术全面的失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