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陈赓到上海休养,遇见粟裕提议道:你官大,咱俩换换房子吧

梦里水乡情深种 2025-03-20 17:31:48

【前言:】1961年,毛主席特别想让陈赓去上海休息养病,于是他就去了。没想到,在上海他碰到了多年没见的老朋友粟裕。看了看粟裕住的地方,陈赓开玩笑说:“你职位比我高,咱们不如换个房子住住咋样?”

陈赓为啥会这么说,粟裕又是咋回应的呢?【军中幽默大师】陈赓1903年在湖南呱呱坠地,他的爷爷叫陈益怀。陈益怀小伙子那会儿加入了湘军,打了很多胜仗,荣归故里。从那以后,陈家就从穷苦的农民家庭变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有钱大户。

陈益怀打小就爱练武术,性格直爽大方,这使得陈家的风气跟当时的老顽固不太一样。他经常自己动手,领着家里的孩子们一起耍刀玩枪,还会把心里对国家和家庭的那些大事小情都讲给孩子们听。陈赓在这种环境里长大,性格变得特别风趣、大方,武术成了他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伙伴。因为受到祖父的熏陶,他从小就立下了当兵打仗的理想。陈赓进入东山高级小学读书后,学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和观念,这些成为他日后投身革命的重要基石。

到了1921年,陈赓抵达长沙,那会儿他频繁参与各种爱国活动,心里那股爱国热情烧得旺旺的。后来,他进了毛主席在长沙办的自修大学,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朝夕相处,这让他的信念更加牢固了。就在那年的12月,陈赓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此踏上了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道路。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他在部队里总是特别风趣,战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开心果”。他那直爽的性格很讨战友们喜欢,也因此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粟裕、陈赓坚固情谊】大家常说的“陈粟不分家”就是说陈毅和粟裕这对老搭档,在战场上特别合得来,所以感情特别深厚。粟裕还有一位姓陈的好朋友,那就是大家口中的“不败战神”陈赓。在真正见面之前,他们俩就已经听说过对方的英勇故事,心里头都挺敬重对方的。尽管他们俩都一块儿参加了南昌起义,但在那人多事杂的军队里头,却始终没能碰上面。

1947年,毛主席让粟裕带着军队去中原,帮忙解决白崇禧围攻大别山的紧急情况。军人就得听命令,可粟裕接到毛主席的任务后,却有点为难了,因为他一直在山东和江苏那边,对中原那边的情况根本不了解。这次任务非常重要,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陷入了困境,形势非常紧迫,我们这次行动绝对不能出错。经过反复考虑,他去找毛主席请求支援:“主席,我需要一个帮手。”毛主席一听粟裕想要的人是陈赓,立马乐呵呵地说:“咱俩真是心有灵犀啊,就算你不说,我也准备把陈赓派给你呢。”

根据主席的安排,两位在军队中赫赫有名的、却从未见过面的将领,终于在中原碰面了。当粟裕出现在眼前,陈赓还是那副爱开玩笑的样子,他快步上前,紧紧握住粟裕的手,笑着说:“早就听说你特别厉害,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呐!”粟裕被陈赓那坦率的性子给逗乐了,笑着说道:“你这话说的,能碰见你,我这辈子也算值了。”他们俩很快就有了默契,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配合得很好,经常坐一块儿聊天、讨论打仗的方法。多聊了几次后,都觉得和对方特别投缘,对彼此的脾气、本事也都非常欣赏。

1947年12月,经过好几个月的拼死战斗,我们军队赢得了胜利,让国民党的打算全部落空。这场仗打完后,他们俩就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接手了新的任务。不过,他们俩在这过程中已经建立了很深的友情。战斗结束以后,他们有时还会写信聊聊,成了啥都能分享的好哥们儿。他们俩都很佩服对方的本事,对彼此的能力都赞不绝口。当毛主席提议让粟裕做中央副参谋长时,粟裕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有多高兴,而是觉得陈赓更有能力,比自己更适合这个位子。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跟毛主席说了,后来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耐心劝说下,粟裕才答应接下这个任务。

粟裕对陈赓的赞赏,并不只是体现在那件事情上。1952年,毛主席打算创办一所专门培养军人的学校,但对于谁来当校长,他一直拿不定主意。其实,最早提出建校建议的就是粟裕,所以毛主席在挑选校长时,特意征求了粟裕的看法。粟裕稍微想了想,就跟毛主席提议让陈赓来干。他觉得陈赓带兵打仗有一套,脑子转得快,还是黄埔军校出来的,打过不少仗,经验丰富,当这个院长最合适了。毛主席听了粟裕的意见,把陈赓从朝鲜战场召回国内,让他负责创办军事工程学院。

陈赓对粟裕的信任并没有因为之前的分别而变淡,他一直以来都相信粟裕的为人。后来,当粟裕面临巨大的质疑和困难时,陈赓始终站在他身边,没有离他而去。那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保护自己,不惹麻烦,但陈赓却勇敢地站出来支持粟裕。当有人对粟裕的指挥能力提出质疑时,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你说粟裕不会打仗?那你倒是在军队里找个比他更会打的人来瞧瞧!”

【在上海相逢】陈赓接到要建学校的任务后,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他说自己是个粗人,打仗还行,但搞教育可真有点赶鸭子上架了。可毛主席却不这么想:“我和粟裕都很看好你,别怕遇到难题,有啥问题直接来找我解决。”听了毛主席的答复,陈赓心里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又恢复了往日直率的脾气,笑着说:“到时候主席可别觉得我啰嗦就好。”毛主席一听,也被逗乐了。陈赓和毛主席在一起时,挺自在的,有啥说啥,不藏着掖着,毛主席也挺欣赏他这直率的性子。

陈赓有个挺逗的事儿,发生在延安的一次会议上。当时毛主席和其他人都在热烈讨论,可陈赓突然间站了起来,径直走到主席面前,拿起主席的水杯就咕嘟咕嘟喝起来。这一下子把毛主席也给惊着了。等陈赓喝完水,他才慢悠悠地说:“主席,我实在太渴了,就借了您的水解解渴,现在舒服多了。”听完他这话,好多人都乐了,不过也有人替他担心,这简直就是从老虎嘴里抢食吃啊。真让人意外,毛主席非但没生气,反而和大家一块儿乐呵起来。这事儿一看就知道毛主席心胸开阔,陈赓也因此在部队里名声大噪。

说起来也容易理解,陈赓在建学校那会儿,也是碰到了不少难题,像是老师不够啊,学生招生难啊,这些都得他想办法搞定。他一直把主席的话记在心里,碰到问题总是先试着自己搞定,实在搞不定才会去找主席帮忙。有次实在是地方上不给力,文件发过去石沉大海,没办法了他才去跟主席说了这事儿。1953年9月1日这一天,哈军工的大门终于敞开了,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学生。开学以后,各项工作都上了轨道,但陈赓还是一样尽心尽力,每件事都亲自动手,他决心不辜负党中央对他的期望。

陈赓一直在为国家的事业拼命付出,直到有一天在工作时突然晕倒了。经过医生的努力救治,他才慢慢醒过来。原来他得了心肌梗塞,长时间的劳累让他的身体再也撑不住了,健康状况变得非常糟糕。按照单位的安排,他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到上海去休息养病。没想到在休养的时候,竟然碰到了粟裕。然后他悄悄地绕到粟裕背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等粟裕转过头去,他又迅速从另一边蹦了出来,站在粟裕面前。

粟裕瞧着眼前活力满满的陈赓,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人居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重逢。从那以后,陈赓老往粟裕那儿跑,有次他把粟裕住的地方瞧了个遍,咧嘴笑着说:“粟裕同志,要不咱俩的房子对调一下咋样?”听他这么一讲,粟裕心里直犯嘀咕,不清楚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到这家伙鬼主意一堆,性格又直,粟裕便打趣地说:“陈胡子,你这次又想玩啥花样呢?”

听到那亲切的称呼,陈赓笑得合不拢嘴。这两位老人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悠然散步。【总结:】陈赓瞧见粟裕住的房间挺小,就琢磨着给他换个更宽敞舒服的地方住。从这就能看出,陈赓虽然性格大大咧咧的,但心思也挺细腻,对朋友的关心他总是时刻记挂着。

可惜美好时光短暂,陈赓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最终在1961年3月16日永远离开了我们。粟裕听到陈赓去世的消息,眼泪止不住地流,他坚决要去为陈赓送最后一程。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