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出远门,总计14小时的旅程几乎都是FIIO FD11(199元)陪伴,近千公里路途,那些从QQ音乐、网易云音乐、APPLE MUSIC里下载的音乐,被播了一遍又一遍。
期间困倦,耳机松脱掉落,半睡中拾起来继续听。偶尔会被它柔和细腻的高音惊醒,然后再安眠于其饱满浓郁的氛围中。
FD11似乎不会脏污,也很难被刮伤。它硬朗且明亮的机身甚至能在“精神上”,给予我某种昂扬的力量。
期间拿着它感慨,这整体造型和工艺,怎么会落在500元内呢?
然而,199……
特价的话,厂商还可能给你打到169……
这就是2023年,国产耳机品牌的倔强。
若能便宜,那必定要比你想象中还要便宜更多。
便宜意味着某些地方会缩水。
不过,飞傲FD11缩水的只是周边。即“没有收纳袋”和“没附赠更多种类的耳套”。
其余的,都是看得到和摸得着的高质感,而且是覆盖了从外包装,到内部陈设,再到腔体材质、振膜(源自旗舰的碳基振膜),以及耳机线上的小部件等等。
为了不至于被卷死,国内大厂出品的200元左右的有线耳机,开始流行起“简配”。他们把主要成本都用在了“腔体内部”。力求能在难以喘息的竞争中,把核心(音质)竞争力提升到某种极致水平。
为了好卖,外形也没落下。
FD11以“小海螺”为设计灵感,采用锌合金外壳,通过液态金属压铸加工成型,再经抛光、电镀等高端工艺,最终实现了官方所言的“晶体流银”般的高级效果。
对比同样200左右的国际品牌有线耳机,FD11这种大量金属的运用,类镜面流光效果,以及相对较大的腔体尺寸,不论怎么看,都给人一种跨阶层式的档次感领先。
而这也是近几年国产有线耳机尤为强势的一个地方。
底壳似乎也有海螺式的设计。实际佩戴时,这会强化隔音。
实测坐地铁、高铁时,会起到一定的“物理降噪”效果,某种程度上讲,能替代一些低端ANC真无线。
可换线设计,双针插口,下沉式母座。
线材端,轻微弯曲的插头外壳,让耳挂的弯曲形态更为人性化。
仅从外观来看,它像是飞傲600到1000元间的动圈耳机。
线材较粗,编织工艺扎实,触感、色泽和易收纳性都非常不错。
没有“分线器”,有时会觉得怪别扭。特定场合下,或许会让人不爽。
声音:
飞傲目前在500元内似乎有三款入耳式动圈耳机,分别是FD11(199元)、FD1(300+)和JD7(499元)。
灵敏度方面,新品FD11有着比后两者更高的灵敏度,官方数据是111dB/mW@1kHz。
更高的灵敏度也让FD11与各类前端的搭配变得更容易,同时,也让音乐中动态和层次的展现变得更为游刃有余。
初听很像是千元耳机的声音。直到通过对比,才发现它的“解析”没有达到那个水平。
三频分布:通常情况下,FD11的各频段基本清晰度都能得以保障,也不会有音色诡异的问题。而且,不是太较真的话,称它为“均衡”型耳机也勉强可以。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中音和低音厚度会很饱满,所以音色也会比较暖。另外,全频线条的柔和性也调得很不错,这让它非常适宜“久听”。
牛X,且成为自身特色的是,FD11的“能量感”(全频密度、人声厚度、极低频自下而上的膨胀感)不大像这个价位耳机所能有的。至少在我所听过的300元内国产有线耳机中,尚未有谁能齐平或超越它,而这,可能也是它在该价位最具音质竞争力的地方,同时也是我初听,误判它是千元耳机的主要原因。
缺憾是,横向声场不算大,以至于低音和人声容易显得“间隔”较近(下盘控制力还不够好),在编曲复杂,器乐丰富的作品中,有时会显得不够凌厉,或是不太明快,不易有人声空灵美。
超预料的是,FD11的人声在这种厚且猛的氛围下,仍有较中正的表现,只是风格上,口型距离会较近,胸声、气声也更明显。与近期上市的几款竞品入门级HIFI耳机对比,FD11这种浓郁厚实的声音,让我感觉还挺稀有。而放眼世界,在国际品牌中,可能也就舒尔SE215会与之相似。
高音表现也有些超预料,它不突兀,不刻意,但恰到好处的就“突出了层次”,切分出了“纵深处的乐器泛音”。由于它总体风格偏暖厚,所以有此表现,会时不时令我讶异。
FD11声场的纵深、高度、低音质量和听感、中音浓度、高音自然度和亮度,在播放器品质不错的前提下,是可以很精彩地表现那些配器复杂,氛围炙热的大型“电影配乐”。像《流浪地球2电影原声》里的《太空电梯》,用FD11听,会比那些更注重“平衡”的HIFI耳机明显更对味儿。老实说,它是近段时间我听过的唯一一个能把这首曲子表现地跟在电影院聆听差不多味道的耳机。非常带劲,感动。
FD11的调音刚柔并济,但相对偏柔(略暖),它的拳速够猛,但都很好地转换成了韵味,而定位更高的JD7,则展现出了更卓越的“分离度”,“更刚”(略冷)的劲道和更宽的声场。
这俩都是我很喜欢的中、低端飞傲耳机,也都以较低的价格,实现了听感与素质上的高度平衡。由于总体上挑不出啥毛病,定价又非常良心,所以也成了我心中飞傲低价动圈耳机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