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状入诗兼入画,言情不尽恨无才。

中华古诗词 2024-12-27 18:25:30

冬日【唐・韩偓】萧条古木衔斜日,戚沥晴寒滞早梅。愁处雪烟连野起,静时风竹过墙来。故人每忆心先见,新酒偷尝手自开。景状入诗兼入画,言情不尽恨无才。译文:

萧瑟的古树含着西斜的残阳,寒冷的晴日让早开的梅花也显得滞怠无力。

忧愁之中,茫茫雪雾从旷野升起;寂静时分,风穿过竹林,传来沙沙作响的声音。

思念故人时,仿佛他的身影早已浮现在心头;新酿的美酒,我总是忍不住启封尝上一口。

眼前的景致入诗入画,情感虽深却难以言尽,只恨自己才思不足,无法尽述胸中情怀。

赏析:

唐代诗人韩偓的《冬日》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韩偓,字致尧,号致光,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以其诗歌的清新脱俗和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冬日》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感慨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绝句。诗的开篇“萧瑟的古树含着西斜的残阳”,以古树和斜阳为意象,描绘了冬日黄昏的萧瑟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寒冷的晴日让早开的梅花也显得滞怠无力”进一步强化了冬日的寒冷和生命的脆弱。

第三句“忧愁之中,茫茫雪雾从旷野升起”和第四句“寂静时分,风穿过竹林,传来沙沙作响的声音”,通过雪雾和风竹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的寂静和孤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自然的敏感。

第五句“思念故人时,仿佛他的身影早已浮现在心头”和第六句“新酿的美酒,我总是忍不住启封尝上一口”,则是诗人对友情和生活乐趣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新酒的期待。

最后两句“眼前的景致入诗入画,情感虽深却难以言尽,只恨自己才思不足,无法尽述胸中情怀”,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不满和对表达能力的遗憾。

《冬日》不仅是对冬夜景象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通过对不同氛围的描绘,传达出人生的种种复杂情感。韩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感悟,将冬夜的静谧与内心的孤独相结合,引发读者对于孤独、沉思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以其静谧、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体现了韩偓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

作者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韩偓的诗歌风格独特,最有价值的是感时诗篇,它们几乎是以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图景。他喜欢用近体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写时事,纪事与述怀相结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顿挫的风味,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韩偓晚年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