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正经历剧烈震动。近日,美俄高级别会谈在沙特秘密举行,双方就乌克兰危机展开实质性磋商。这场闭门谈判不仅将乌克兰排除在外,欧盟也沦为局外人,暴露出大国博弈下小国命运的脆弱性。俄乌冲突三年间,欧洲投入数千亿美元支援基辅,却因美国战略转向而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此次会谈规格空前,美方派出国务卿等核心官员,俄方则由外长拉夫罗夫率队,显示出双方迫切希望达成协议。美国此举旨在从东欧泥潭脱身,转而集中资源应对亚太。若美俄妥协成真,乌克兰或被迫接受领土分割,而欧盟可能沦为美俄交易的牺牲品。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抽身东欧后,其战略重心或将加速转向台海。特朗普政府近期频繁炒作台海议题,试图通过刺激局势升温,迫使中国陷入被动。与此同时,美国对盟友的“收割”意图愈发明显——从要求乌克兰以资源抵债,到传闻中的吞并格陵兰岛计划,无不暴露出其“美国优先”的利己逻辑。
欧盟正陷入两难:一方面,法国、德国提议向乌克兰派遣“保障部队”,试图维护欧洲安全自主;另一方面,北约内部分歧加剧,东欧国家担忧成为下一个“棋盘”。若美俄私下达成协议,欧洲的地缘价值可能被重新定价,其能源安全、产业链布局都将面临冲击。
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发言振聋发聩:“没有规矩,今天在桌边,明天就可能上菜单。”这一警告直指国际秩序失范的风险。当前,美国对盟友的背叛、对规则的践踏,已让世界看到强权政治的残酷性。乌克兰的遭遇警示各国:若将国家安全寄托于他国承诺,终将沦为博弈筹码。
面对变局,中国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坚持劝和促谈,提出“尊重主权”“停火止战”等原则,反对任何一方火上浇油。在台海,中国严正警告外部势力干涉,同时加速推进统一进程。中国军事力量的现代化,确保了自身核心利益不受侵犯,也为动荡世界注入了稳定性。
历史的经验反复印证:零和博弈没有赢家,唯有共同安全才是正道。当前,各国需认清美国“割韭菜”的本质,避免重蹈乌克兰覆辙。世界正站在秩序重塑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对抗分裂,还是合作共赢?答案关乎人类共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