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枪是一款大道至简、质朴刚健的产品,玩CF等射击网游的人估计知道这货,它叫COP 357,一款.357口径,四管,中折装填的现代德林杰手枪。可惜的是这款大道至简、质朴刚健的枪后来翻车了,成为枪械史上一个失败的产品。
COP 357手枪左视图
COP 357采用四管德林杰结构,中折装填。
COP 357手枪诞生于1983年,设计者是罗伯特·L·希尔伯格 (Robert L. Hillberg),他是典型的美国红脖子,自小就跟随父亲玩枪打猎,对枪械产生了极大兴趣,二战时期参加过美国海军,战争结束后退伍,凭借枪械方面的天分和专业知识进入高标公司(High Standard)任职,成为一名工程师,参与过M37坦克机枪等武器的设计。
罗伯特·L·希尔伯格 (Robert L. Hillberg)
希尔伯格设计COP 357的目的,是想为非执勤状态,着便衣的警探提供一种小巧便携,可靠性高,又有足够威力的备用枪,也就是Concealed Carry. Weapon,CCW。在1980年代初,类似定位的CCW还不多,小型自动手枪多为.380ACP甚至.32ACP口径,9mm口径的很少;至于转轮手枪,当时大多数小型转轮手枪还是.38Spl口径的,虽然说够用,但不是特别够用。
希尔伯格认为,隐蔽携带的CCW手枪应当足够小,能藏在衣兜里,口径又要足够强大,比如.357Mag就很合适,小型自动手枪、转轮手枪里还没有类似产品,即便要搞也存在许多技术障碍,那干脆不要搞那么复杂,用最简单的中折装填多管结构,做一款短小敦实的德林杰手枪,虽然这么做会有代价,比如弹容量太低, 但近距离遭遇战就是一锤子买卖,拔出来就打,牺牲一下弹容量可以接受。按照这个思路,他设计了这个COP 357,并由注册地位于加州托伦斯西洛的COP公司(对,COP Inc.,公司名字就这么直接)生产。
COP 357手枪右视图
其实希尔伯格采用四管、中折装填设计是有渊源的:1960年代他迎合美国在越南进行“特种战争”的背景,设计过一种“叛乱武器”,即空投到敌人后方,让敌后游击队使用的廉价武器,类似二战时的“解放者”手枪。他的“叛乱武器”后来由温彻斯特公司付诸实践,推出原型枪,叫“温彻斯特解放者”(Winchester Liberator),这是一种四管、中折装填的霰弹枪。虽然“温彻斯特解放者”最终没有量产,但这种四管、中折装填的结构显然影响了希尔伯格后来的设计,20年后把它缩小,用到了COP 357手枪上。
温彻斯特解放者霰弹枪,希尔伯格的前作。
温彻斯特解放者采用四管、中折装填,这个结构影响了后来COP 357的设计。
如希尔伯格所想,造出来的COP 357的确是一件小巧、敦实的手枪。它长142mm、高104mm、宽度受制于四管并列结构稍厚,有27mm,在便携性上确有一定优势,只是质量太大——它没有什么铝合金、复合材料,全部由不锈钢制成,空枪重800g,真正的一坨钢,无论放在衣袋里还是别在裤腰带上都明显过重。
装在便携枪套里的COP 357
COP 357有四个枪管,其实是一个截面为方形的钢坯上钻出四个孔,开出膛线,并加工出卡榫卡口、抛壳挺让位槽等必要的缺口,装填时按压枪底把后上方的卡榫便可解脱枪管,将枪管向前翻折露出后膛,逐次装入四发枪弹,然后合拢枪管,扣扳机射击;将四发枪弹逐一击发后重新打开卡榫撅开枪管,枪管中央的抛壳挺向后伸出,将四个空弹壳推出弹膛。
枪管撅开的COP 357,注意枪管中央伸出的抛壳挺。
那么,四个枪管,一个扳机,COP 357是怎么实现依次击发的呢?靠的是棘轮。该枪的四个枪管各有独立的击针,击针后面是击锤,这个击锤头部可旋转,背后有一个棘轮,棘轮通过一个推杆操作,每次扣扳机击锤先后倒再回击,在后倒过程中击锤头就被推杆推着转动90°,前方凸起就对准下一个枪管尾部的击针,这样连续四次击发,击锤头就回转360°,把四个枪管都击发一遍。
COP 357击锤后方的推杆
每次击锤后倒,推杆就拨动圆盘形击锤头转动90°,击锤头部凸起(红圈)对准下一个枪管。
正如其名,COP 357是.357Mag口径,能使用威力强大的.357Mag转轮手枪弹,这也是这枪最大的卖点之一——因为当时同级别小型便携手枪里很少有用那么强力弹药的。由于.357Mag与.38Spl弹仅长度不同,该枪又是直接将枪弹塞进弹膛射击,所以该枪也可发射.38Spl弹,一般日常训练可用.38Spl弹降低难度,延长枪管寿命,出任务的时候就装上强力的.357Mag弹。
四个管,四发.357Mag,虽然弹容量低一点,但想想也有优势啊!
但这个COP 357最终还是翻车了,推出后没有得到市场认可,评价很差,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太重。这货是一坨钢,800g的重量,作为便携枪吊在裤腰带或者衣兜里实在难受。
2、扳机重。这货是内置击锤,双动扳机,扣扳机时不但要让击锤后倒,还有推杆要推击锤头转动90°,扳机行程长、手感重,不适合近战快速射击。
3、弹容量小。这个不用多解释,一开始选择四管德林杰结构就注定了。
4、精度差。和很多人想象的稍有不同,COP 357打.357Mag弹的后坐力倒没有太大,因为沉重的枪起到了缓冲作用,但它的精度很不好,四个枪管每一发弹着点相对瞄准点都有偏差,射手要凭经验修正,用起来太难了。
德林杰多管手枪都有这个毛病,四个枪管相对瞄准线都有偏差。
更重要的是,原本COP 357打算在小型自动手枪和小型转轮手枪都无大威力口径的时代来个差异化竞争,可1990年代小型自动手枪和小型转轮手枪都出现了技术革新,自动手枪里开始出现体积小、适合便携、又是9mm口径的产品,转轮手枪里也在便携式短管转轮上推广.357Mag口径。这样一来,COP 357当初鼓吹的优势都没了,缺点还特别大,于是这个枪早早就停产,连生产这枪的COP公司都一道注销了,真是死得干净利落,可谓死得其所,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