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此刻尽是空虚 2024-12-30 13:39:05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很难想象宋朝诗人周邦彦诗中的这位女子,到底经历了何等情伤,难过到双眼泪花闪动,落在了红色的棉花枕头上。

从时代的角度去看,这位姑娘是幸运的。虽然为情所困,但至少红棉花枕头还能给到她温暖。配上一床棉花被子,在不漏风的屋子里,至少能让她在温暖的被窝里,“安稳”的哭上一个晚上。

(《红楼梦》中的大棉靠背)

说起棉被、棉衣等各种各样的棉制品,那真是完美的冬日伴侣,让我们哪怕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也能相对从容的应对。

但从历史层面去看,西汉时期,我国才从阿拉伯引入了棉纺技术。但当时棉花产量稀少,一直到宋朝末年,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那么在宋朝之前,古人都是如何御寒的呢?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总不能硬挺吧?

(棉花美照)

一、穷穿纸衣 富穿貂

在汉朝之前,比较穷苦的老百姓,需要想方设法搞到一些兽皮,来达到他们冬日御寒的目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鹿皮、羊皮、狗皮、狼皮等等。《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二》中就有这么一句话:“贫人冬则羊裘蔽体,短褐不掩形。”

可能各位认为这是一件很拉风的事情,动物的皮毛也非常暖和,但古代并没有非常好的加工技术,穿在身上保暖性能是不错,但体感并不好。至于贵族,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来获得一些保暖性能更好的动物皮毛,也拥有更好的匠人,更多的人手来为冬衣加工。

就如说狐皮、貂皮、豹皮甚至是虎皮。他们的手下会有专门的匠人会对衣服进行加工。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的时间很长,被做出来的衣服,并不是单纯的兽服,而是裘衣。

到了南北朝时期,纸衣出现了,这里的纸,并不是我们如今使用的纸张。而是从树上拔下来的树皮,经过加工之后做成的衣服。最开始纸衣制造技术并不成熟,任何树的树皮,都有在作为纸衣材料进行运用,保暖性能参差不齐。

直到人们发现,褚树的树皮,在经过加工之后,做出来的衣服保暖效果最好。而且质地坚韧,非常耐磨,穿上去体感也很舒服,没有兽皮在经过低温状态下,棱角较硬的情况。关键造价也非常便宜,很快就成为了贫民士子眼中的新宠。

(纸裘经过热处理过后的原材料)

除了做衣服之外,这种技术也能够运用在做被子上,宋朝爱国诗人陆游,就曾在《谢朱元晦寄纸被》中写道:“纸被围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软於绵。”

二、屋中取暖花样多

如今我国不论南北,都有先进的供暖设备,能够保证我们在家中感受温暖,惬意自然。古人很显然没有什么中央空调这样的东西,特别是宋代之前,连棉被都没有,就算是盖上纸被,屋内气温低,特别是南方湿冷的状态下,那寒气真的是朝骨头里钻。

那么古人是如何在屋子里取暖的?咱们先说上层阶级的取暖方式。秦朝时期,皇室采用的方式是火墙,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地暖”的老祖宗。古代的建筑师会将房屋的特定位置,造成空心夹墙的结构,在进口和出口,会设置烟道,来完成烟气的排放。

整个墙体内部,是和炉灶相通的,通过加热墙体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室内,这样就能够保证整个房间内部不会有寒气出现,能时刻保持温暖。到了清朝,这个发明升级了,成为了地暖的父亲——地龙。火道设在地面以下,供暖直接达到脚底,为皇室贵族们驱寒。

在西汉时期,宫廷中就有一个很意思的宫殿,那就是“温室殿”。在《汉书·霍光传》中就有书:“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

(古代暖阁外景)

文中提到的温室,就是“温室殿”,其中有许多的取暖设备,最为关键的还是那堵墙。在《册府元龟·帝王部·悔过·罪己》中有写道:“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在西汉时期,花椒的产量并不高,价格方面还是非常昂贵的。用花椒涂满一整个墙面,不亚于我们如今用金箔给墙面进行整体装饰。并且从现代科学看来,花椒自己肯定是无法生成热量的,它本身还是以保温材料的身份出现。

(椒房殿)

那么穷人家是如何取暖的呢?答案就是烧炭。小时候很多朋友都见过汤婆子,插上电后,没多久就会滚烫,外面套上一个布罩,就能用来取暖。古代也一样,有手炉和足炉,只不过用到的导热材料是水。

里面的水,在烧热了之后,用布单裹起来,便可以用来取暖。晚上可以放到被窝里,伴随屋子主人舒舒服服的睡到第二天早上。有些体积小巧的,也能随身携带,就算在冰天雪地,也能保住那一片温暖。

(古代富贵人家暖炉形象)

三、酒是个好东西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还有他所做的《赠元稹》“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也有记载:“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唐代诗人李白在诗中从来不会吝啬对酒的赞美,酒也是在他诗中出现次数极多的角色。这种情况对于西汉之后的整个民间来说,是非常普遍的。就算是普通百姓家,在那些没有战乱,国内经济相对稳定的朝代,也有积蓄买酒喝。特别是冬日,古人酷爱饮酒。

我们在这些诗人的诗句,或者古籍记载中,往往能看到一个“炉”字。古人喜欢在冬日喝温酒,大家在一个火炉旁围坐,屋子被火光照亮,温热的酒一杯借着一杯畅饮,一句又一句能够流传千古的诗句在这样的氛围中被创作了出来。

(古人煮酒酒具)

还有的军队,在寒冬中决定发起总攻,也会想尽办法为士兵们准备上适量的热酒。一碗酒下肚,凛冽冬日中,杀神震天、身热若火、无惧无畏。

这些就是宋代之前,古人们在凛冽冬日取暖的方式,有的延续到了后世,变着法子为我们取暖。有的已经被淘汰,却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让你穿越,你希望感受哪个朝代的冬日呢?

(李白饮酒)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