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入现实去教育,这件事就立住了。
一、
脱离现实带来的问题会很多。
比如早上起床,洗漱完毕要吃早饭,如果脱离实际,就会发现选择太多了。
到底是吃肠粉和虾饺,还是豆汁儿和肉饼?
是喝豆浆加油条,还是直接来碗酸辣粉?
是吃小笼包加碗白粥,还是吃完沙拉就行?
是吃面包、牛奶和鸡蛋,还是来碗片儿川?
是吃碗鸭血汤和烧饼,还是蟹黄包?
你看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甚至是新疆和西藏,都有自己的特色早餐,都想吃怎么办?
只能凉拌,因为一人同时只是置身于一个地方,在了南京,就不会同时现身于北京,在了杭州,就不会同时出现在宁波,只能选一个地方。
不过这还不够现实,假如是以杭州为现实,杭州这么大,到底是城北,还是西湖区?还得现实到具体的区,具体的街道,直到具体的小区,具体的地点。
有了这些依然不够现实,还得再综合自己吃早饭的时间,是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细嚼慢咽,还是只有两分钟只能狼吞虎咽。
还有现实中的条件是小区固定了,周围开的店也是现实的,只有包子店你想吃完片儿川,那真没辙。想吃精致的早餐口袋里没钱,也不行,自己的口味还得自己的钱包来支撑。
还有自己的胃口,自己的偏好等等,现实条件又多又杂,到了最后,选择其实并不多,可能就两三个,这还是在当下物质条件特别丰富的时候的选择,如果条件更苛刻,那是不是往往选择就很少,有且只有一个,甚至没有。
比如早上去上班,选择确实有好几个,但是综合下来,往往就是地铁或开车,而且是常年往往以一个为主,一个为辅。
现实条件下,除非是特别富足的人或家庭,普通家庭的选择本身就不多,甚至还只能选择比较低效的那一个。
现实逼迫下,每个人的选择其实极其有限,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上再去看老奶奶选择把铁棒磨成针,是不是也就比较合理了。
我们站在今天的物质条件下去揣测老奶奶做得不对,她应该有更多的更好的选择,这完全是脱离了现实,在唐朝,作为一个老太婆,可能连字都不识,走路都没几分力气,也没有交易的本事,她去做这样的事,是不是也就顺理成章了?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那么该事的最大价值,可不就成了把铁棒磨成针这份精神这份勇气了?
二、
现实条件下,普通人的选择条件有限。
这就好比即使自己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和点子,但是因为没钱没资源,只能毕业后先去给别人打工,一边打工一边积累资金和经验,然后再谋划至长远。
这就好比虽然自己学习成绩很不错,但是身在普通的学校,教育资源有限,老师水准有限,还不得很多事都要靠自己,而不是去抱怨社会的不公。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现实条件下的选择是有限的,真要发展解决问题,就得依托自己少得可怜的现实,以这个基础出发,去做出一定的价值,赚到第一桶金,才会有后续。
如果前期没有积累资金,没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自己的想法再好都没有机会去实现,能拿到风投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还得靠自己积累,那就是现实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个人来说,拥有把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和觉悟才是最好的,有了这样的觉悟才能有独立自主的思想,以及拼搏到底的勇气,这才是真正成事的优秀品质。
事实证明了不少失败都是半路退缩,没能坚持下去才失败的,不是最终失败才失败,一旦有了把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就不会半途而废,不会抱怨不已,而会心平气和地去做事去达成目标。
最近很火的哪吒2的导演饺子不就是这样的发展过程吗?一开始学医,后来要去做动画,家里还没背景,就只能先去打工,打工五年多后再跳槽,去进一步,直到自己后来当老板做项目。
今天我们都知道饺子很有才华,但是也没见他一毕业就有风投围堵在他家门口塞钱给他,他是靠自己一步步去解决问题,一口气不撒,始终保持初心,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可见拥有把铁棒磨成针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根本不是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