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媒CNN报道,3月14日,波兰承诺将向乌克兰提供4架米格29战机,这在北约国家中尚属首例。波兰总统杜达表示,这些飞机来自原东德空军,经过维修后,将在未来几天内交付。
报道认为,波兰在北约中率先向基辅提供战机,这大幅超越了其他盟友所作出的承诺,并可能会向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也跟着这样做。然而,此时距离北约国家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坦克,才刚刚过去几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波兰就要求盟友把援助力度从坦克升级到战机,这令其他北约国家感到十分为难。
其中,美国已经明确表示,波兰的做法不会迫使美国也采取相似的行为。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周四表示,波兰派遣战斗机的决定是一项“主权决定”,任何国家都可以做出这一决定,美国也会尊重这项决定,但不会刺激拜登总统派遣F-16战机。因为拜登已经在年初表示,他不会向乌克兰运送任何美国战机,这一决定不会受到波兰的影响。
美国拒绝跟风,背后“套路”满满报道称,美国之所以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机,是因为美国人认为,使用战机对乌克兰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掌握,而俄罗斯又拥有广泛的防空系统,很容易就能够将其击落。除美国之外,德国和英国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然而,《外交政策》杂志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机,其实是美国的一种“套路”。文章称,在过去一年里,西方的援乌计划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模式,那就是乌克兰人要求提供武器,而西方政府拒绝提供。随后双方展开了几个月的公开辩论,使得西方国家不得不改变了主意。像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和德国虽然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并且受到了乌克兰人的欢迎。但这是在经历数月辩论后才达成的结果,而且是德国下达最后通牒,称只有美国先提供坦克,德国才会跟随的情况下,美国才不情不愿的答应了乌克兰的请求。
而在防空系统方面也是如此,一开始美国将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视为普京的红线,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爱国者”抵达乌克兰并没有引发战争升级。可就在美国犹豫不决的这几个月里,又有数千人不必要的丧生。另外,“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同样被证明十分有效,且不会引起俄罗斯的过度反应。但如果不是乌克兰不断地施压和游说,美国大概率也不会提供这一“大杀器”。
俄军轰炸城市,正中美国人下怀文章指出,美国拒绝提供这些武器的理由是,担心此举会激怒俄罗斯,导致俄军对乌克兰平民展开大规模轰炸。但事实上,无论美国有没有提供武器,俄军都会攻击乌克兰的民用设施。而且早在战争之初,很多分析人士就已经预料到,俄军会对城市实施轰炸,甚至希望俄军这么做。因为车臣战争和叙利亚已经表明,俄军习惯通过地毯式的轰炸,来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而只要俄军这么做了,西方就能够在舆论上取得优势。
可以看到,美国其实一直都很清楚,坦克、火箭炮等武器对乌克兰的帮助有多大。但是美国出于加深俄乌仇恨,获取舆论优势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总是在援助问题上推三阻四,直到乌克兰实在快要撑不住了,才“挤牙膏”似的匀出一点送给乌军。美国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吊住”俄罗斯人的胃口,让俄军始终处于即将拿下乌东地区,但是距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的状态,使得普京进退维谷,无法干脆利落地停止战争;另一方面,美国担心如果自己在援乌问题上太过大方,会导致欧洲国家形成依赖心态,将援助乌克兰的责任全部推到自己身上。因此,美国往往会放出风声,暗示有可能向乌克兰提供坦克、战机等高端装备。等到乌克兰人真正提出要求后,美国又果断拒绝。此时,乌克兰就只能转头向欧洲寻求帮助,美国则可以坐观壁上。
普京有心停战,美国火上浇油文章还提到,目前普京对战争的热情正在减弱。战争初期,普京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是,要对基辅当局进行“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但是随着前线不断传来坏消息,普京的战争意志已经开始动摇。在最新的一次讲话中,普京已经不再提及“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等宣传语,而是强调,当前俄罗斯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生存之战,俄罗斯要为了自己的存在和子孙后代的发展而战。
分析人士指出,普京的最新讲话表明,俄罗斯的战略已经发生改变,开始从攻势转为守势,这是战争即将结束的信号。此时,如果北约也释放出缓和信号,那么俄乌将有很大可能达成和平协议。然而在美国的鼓动下,波兰已经决定向乌克兰交付米格29战机。同时,乌克兰还得到了美国提供的滑翔制导炸弹,其射程高达150多公里。
那么这两样武器一旦结合,乌军势必会对俄罗斯本土发动更多袭击,其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高于之前的几次无人机袭击,这无疑将把普京进一步逼入绝境。而到那时,欧洲也将陷入新的怪圈:越是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战争反而越难结束,俄罗斯对乌克兰民用设施的袭击也会愈演愈烈。波兰等东欧国家将会发现,先前提供的4架战机只是杯水车薪,乌克兰人将把自己视为“冤大头”,不断提出新的援助要求。而美国却可以摆脱一大麻烦,等到俄欧拼到两败俱伤时,再出面收拾残局,成为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