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成都、李元霸接不住秦琼、罗士信一枪,谁是隋唐第一条好汉?

聪明的原野 2025-02-20 13:42:13

在隋唐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着赫赫有名的十八条好汉呢,这其中的前三甲那可都是厉害得不得了的人物哦。排在首位的是西府赵王李元霸,紧随其后的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还有那三公子裴元庆,也在这三甲之列呢。您瞧瞧,就拿这几位和秦琼相比,秦琼的武艺虽说也不差,但在这几位面前,那可真是有点不够看啦,说不定连三招都难以支撑得住呢。这里面尤其要说说那个李元霸,这人可真是猛得超乎想象呢。他有个特点,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就形容他那力气大得,好像觉得天没有个把手让他抓着使力,地没有个环能让他扯着发威似的。据说,他居然能把秦琼那杆虎头湛金枪给打成半圆的形状呢,这还不算完哦,等把那枪捋直了之后,居然还能比原来长出一尺来。您就想吧,这力气得多大!要是他能活到现在,去工地干活绑钢筋的话,估计都用不着钳子呢,光凭他那双手,就能轻松搞定啦。

大家知道在小说里面啊,那些英雄人物所使用的兵器重量那可都不一样呢。就说李元霸吧,他手里拿的那一对大锤,好家伙,重达八百斤呐,真可谓是重若千钧。再看宇文成都,他使的凤翅镏金镋,这重量也不轻,足足有四百斤呢。还有裴元庆,他的银锤也是相当有分量,有的说法是六百斤,也有一种说法是三百斤,不过这三百斤可能说的是其中一柄的重量哦。可再瞧瞧秦琼呢,他一开始用的虎头錾金枪,后来换成了尚师徒的提炉枪,这枪啊,重量就只有一百多斤。而且啊,他那熟铜双锏加起来也才一百三十斤。和前面那三位相比,这重量上明显就差了好多档次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呢。所以说啊,秦琼能在十八条好汉中排名比较靠后,甚至可以说是倒数的位置,其实并不是靠他兵器有多厉害,主要还是凭借着他那义薄云天的品质,以及出色的统兵能力。

演义小说嘛,里面的内容可不能全都信以为真哦。就拿隋唐英雄们那些超重的兵器来说吧,其实真正在史料中有记载的,就只有两件而已。一件呢,是单雄信那重达七十斤的“寒骨白”;另一件则是秦琼的那杆大铁枪啦,据说这杆枪厉害着呢,往地上一插,几十个人去拔都拔不出来。

大家知道吗?在史料当中记载的寒骨白和大铁枪,要是放到演义小说里面,那可真的是算不上什么厉害的玩意儿呢。而说起隋唐时期那些真正的名将啊,可就有点惨咯,他们不是被刻意弱化了,就是被无端抹黑了。这里面最冤枉的几个人,得说是李道宗、苏定方还有张士贵啦。可奇怪的是,有个叫罗艺的人,他本来是在叛逃突厥的途中,就被自己的部下给杀掉了,而且脑袋还被送到了京师呢,结果在演义里倒成了一个大英雄,还凭空多出来个英雄儿子叫罗成呢。

罗艺确实是有儿子的。不过呢,在罗艺反叛之后,可就惨咯,他全家包括他的弟弟都被杀害了。再说说罗成的历史原型这件事儿吧,有人甚至直接就写“罗成,字士信”,这可就相当于把两个人硬生生地合为一体啦。要知道,历史上的罗士信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少年英雄。要是他能看到这样写的小说,估计得被气个够呛,说不定得气得吐血三升呢。他肯定会把那位这么写的作家当成仇人一样对待。就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这里要说明一下哦,本文的黑体字内容都是来自《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的,下面也都是如此呢。)

您知道吗?罗士信做出那件凶悍之事的时候,年仅十四岁呢。在那个时候,他有一位特别好的战友,就如同亲大哥一般的存在,这人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秦琼,也就是秦叔宝啦。而他们共同效力的老长官呢,是隋朝时期一位颇为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有着使持节身份,担任齐郡通守,同时还是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的张须陀。

秦琼与罗士信在归降唐朝之后啊,那可是屡立战功,表现相当出色呢。秦琼被封作翼国公,而罗士信则受封剡国公。这翼国公和剡国公可都是从一品的爵位,其地位相当高呢,和郡王是平级的哦,仅仅比亲王的级别稍低一些啦。

在隋唐英雄系列小说里啊,有这么两位猛将可是青史留名的呢。这其中一位呢,身体状况不怎么好;而另一位呢,看上去好像不太机灵的样子。但实际上,真实情况可和这表面印象大不一样哦。就说秦琼吧,在隋末唐初那个时候,他要是跟人单挑啊,就从来没碰到过能打得过他的对手呢,那实力相当厉害啦。再看罗士信,他打起仗来可不光是只有勇猛哦,那也是很有智谋的。就拿归唐之后进攻王世充占据的千金堡这场战斗来说吧,罗士信想出了一条特别的计谋。他用婴儿来迷惑敌人,靠着这个法子诈开了城门,然后呢,把里面的人是一个不留,全都给杀光了。这条计谋那真的是又稳又准,还特别狠毒呢。就连李渊听说了这件事儿之后,都大为惊叹,觉得罗士信这一招可真是不简单呐。

大家都知道李渊吧,这里可得和大家说一说唐朝时期发生的几件有关避讳的有意思的事儿呢。李渊的祖父名字叫做李虎,就因为这个,从唐朝建立开始,有个有趣的变化出现了,原本叫虎子的东西,就改名叫马桶啦。还有哦,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有个叫李世勣的将领,因为名字里有个和皇帝相同的“世”字,结果就把这个字给取消了,名字也就变成了李勣。另外,有个叫王世充的人呢,在很多的史料记载当中,也因为要避讳,名字就变成王充了。这几件事儿是不是挺有趣的,从中也能看出古代在避讳这方面的一些讲究呢。

李渊和李世民恐怕怎么都想不到,他们原本是有权力给别人改名字的呢。就像李渊,他还追封了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呢。可世事难料啊,后来康熙当上了皇上,这情况就变啦。李耳的封号居然就变成了“元元皇帝”啦。而且,李渊的三儿子、也就是李世民的三弟李玄霸,名字也跟着被改了,变成了李元霸呢。

您知道吗?李元霸在历史上那可是确确实实有这么个人的哦,就好比徐世勣和李勣其实是同一个人啦,只不过是因为避讳、赐姓之类的原因,才有了不同的叫法呢。再说说宇文成都,他可是宇文化及的儿子呢。您想啊,在史料当中,要是他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那可就太不合常理啦。就像之前发生过这么件事儿,齐州的义军王薄假装投降呢,然后和窦建德相互配合,里应外合地就把聊城给攻克下来啦。这之后,就把宇文化及给生擒活捉了,还把他手下的那些人全都俘虏了。接着呢,就历数宇文化及杀害君主的罪行,最后把他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承基、承趾一块儿都给斩了头。这还没完哦,还把头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那儿去了,并且在突厥的那个地方把脑袋给挂起来示众呢。所以说,宇文成都作为宇文化及的儿子,在这样的历史事件记载下,按常理来说史料中是应该有他名字相关记载的。

有一种说法在流传着,有人觉得宇文承基其实就是宇文成都,而宇文承趾呢,就是宇文成龙,乍一听,好像是有那么几分道理在里头的。不过呢,要说这种说法就完全准确吧,那也未必哦。另外,还存在着另一种不同的说法呢。说是在考虑家族基业选址这件事儿上,选在了成都这个地方,所以就有了这么一种联想和猜测,认为宇文成都啊,是把宇文化及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的特点之类的给合二为一了,就好像是融合成了这么一个宇文成都的形象一样呢。

咱们来说说隋唐时期那些好汉的事儿啊。大家可别搞错了,李元霸其实是李渊的三儿子呢,可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李世民的四弟哦。还有啊,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这两人要是加一块儿啊,就好比变成了宇文成都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所谓的“隋唐第一条好汉”和“第二条好汉”的说法。那这几位和秦琼、罗士信比起来又怎么样呢?那些熟读《隋书》以及《旧唐书》、《新唐书》的读者朋友们肯定心里清楚得很呐。就这么说吧,要是真打起来,罗士信那可厉害着呢,一招说不定就能把李元霸给解决掉啦。就算是两个宇文成都绑在一块儿,也不是秦琼的对手。不过呢,这里面也有些小遗憾的事儿。罗士信啊,压根就没见过李元霸呢,就算是见着了,估计他也不敢真动手打。倒是秦琼呢,说不定还真碰到过宇文成都,而且那一场战斗啊,最后还是秦琼厉害,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反败为胜了呢。

话说秦琼与罗士信在投唐之后,那可是相当受李渊的器重呢。要知道,这李渊对他们二人极为看重,在唐营里那地位也是不低的。而李元霸呢,那可是李渊的儿子,武艺高强,十分勇猛。不过呢,就算秦琼和罗士信在唐营里,就算他们知道有李元霸这么个人物,他们也不会对着李元霸喊打喊杀的。为啥这么说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投了唐,都是为李渊效力的,大家在一个阵营里,没必要起冲突嘛。另一方面呢,其实他们平常也根本就见不着李元霸,所以也就不存在那种见面就剑拔弩张、喊打喊杀的情况喽。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啊,如果那个力大无穷、勇猛无比的李元霸能晚死个两三年的话,那很有可能就会跟着在太原起兵的父亲李渊一同征战了。到时候啊,说不定就会和在隋朝时就已经是猛将的秦琼、罗士信在战场上碰个正着呢。要知道啊,就连后来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武勇而闻名的李世民,那可都是把秦琼当作关键时刻克敌制胜的杀手锏。这么看来,李元霸就算再厉害,又怎么能敌得过秦琼呢?再说说罗士信吧,他比李元霸还小一岁呢。当罗士信已经能够用长矛挑着敌将的首级,在战场上威风凛凛、耀武扬威的时候,十五岁的李元霸还只能站在家门口远远地眺望呢。为啥?因为那个时候,他的父亲李渊正以隋朝卫尉少卿的身份,忙着为去征讨辽东的隋炀帝杨广押运粮草呢,李元霸自然也就还没机会上战场去展现自己的武勇啦。

宇文化及和李渊,曾经都在隋朝的朝堂之上,算是同殿称臣呢。可后来呢,这两人又都干了差不多的事儿。宇文化及把那傀儡皇帝杨浩给鸩杀了,然后自己建立了许国。再看李渊这边,他接受了隋恭帝杨侑的“禅让”,就此建立起了大唐王朝。而那个退位之后的隋恭帝杨侑呢,最后竟然神秘地“病亡”了,要知道,当时的杨侑才仅仅十五岁。

宇文化及这人能力不行啊,他那两个儿子呢,也基本上没什么本事,就是那种典型的废柴。就因为这样,他们想要建立所谓的“许国”,那过程可太艰难了,几乎是每打一仗就得败一仗。好不容易有那么一次,眼看好像能取得胜利了,结果呢,还是被秦琼给搅和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当时瓦岗军的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童山这块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在战斗的过程中,李密不小心被乱飞的箭给射中了,一下子就从马上掉了下来,人也昏过去了。这时候啊,他身边的那些手下都吓得四处奔逃,跑得没影了。而宇文化及那边的追兵呢,眼瞅着就要追上来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只有秦琼一个人,他挺身而出,全力守护着李密。就因为秦琼的英勇捍卫,李密这才最终捡回了一条命。而且啊,秦琼可不只是把李密救下来就完事儿了,他接着又收拢了一些士兵,和宇文化及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最后硬是把宇文化及给打得往后退去了,这才让李密他们暂时脱离了危险。

话说李密在一场战事当中,竟然被宇文化及的部下一箭给射晕过去了,这情况可真是危急万分。好在秦琼当机立断,迅速收拢起那些四处零散的残兵,然后凭借着自身的勇猛以及出色的指挥,成功地击退了那些乘胜追击而来的“隋军(许军)”呢。您瞧瞧这事儿,宇文化及手底下那可是有不少儿子,还有诸多的部将呢,人多势众的。可即便如此,这么多人加起来,却都奈何不了秦琼一个人。哪怕是把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想象成合体成为像宇文成都那般厉害的角色,那也和秦琼相比差得远呢,根本就不是秦琼的对手。

在隋末唐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不少能征善战的悍将呢。就说秦琼吧,他可是李世民军中极为厉害的角色,可以算得上是王牌一般的存在。而罗士信呢,这人在隋军当中那也是相当有名气的,甚至比秦琼还要出名呢。不过呢,要是把他们俩和李元霸、宇文成都的历史原型放在一起比武功的话,那可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事儿啦。李元霸和宇文成都的原型那武功似乎是高到了另一个层级,和秦琼、罗士信相比,差距还是挺明显的呢。

艺术向来都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个道理。同样呢,小说创作也常常会从史料当中获取一些素材,不过呢,小说可未必就一定比史料本身更加精彩哦。就拿隋唐时期来说吧,要是咱们把隋唐的史料和那些关于隋唐的评书小说放在一块儿对比着来看,就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呢。比如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些人物在史料和小说当中呈现出来的样子,那差别可大了,甚至应该把他们原本在小说里的那种黑白定位给转换一下呢。而且,还有那隋唐十八条好汉的排名情况,要是重新审视的话,也得做出些改变啦。就像宇文成都和李元霸,在评书小说里那可都是武力超强的,但是呢,他们绝不是秦琼和罗士信能够轻松在一个回合就打败的对手哦。还有那排名第三的裴元庆,说不定面对程咬金(程知节)的时候,也未必就能稳稳地取胜呢。

唐武德元年,也就是公元618年的时候,王世充和瓦岗军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当中,出现了这么一件事儿,当时瓦岗军里负责统领外马军的是单雄信,他在偃师城北边设立的大营遭到了敌军的袭击。这情况可危急了,于是呢,李密赶紧就派程咬金和裴行俨这两人迅速赶去支援。可没想到,这一到战场上,裴行俨就遭遇了极大的危险,差点就性命不保啦。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裴行俨一马当先,快速朝着敌人冲了过去,结果呢,一下子就被敌人射来的乱箭给射中了,整个人直接就从马上掉到了地上。这可把程咬金急坏了,他赶忙冲过去救裴行俨。程咬金那也是相当勇猛的,只见他挥舞着武器,一下子就砍杀了好几个人,把王世充的军队打得纷纷往后退,都呈现出溃败的态势了。接着,程咬金就抱起受伤的裴行俨,重新骑上了马,准备往回赶。可这回去的路上也不太平,王世充的骑兵在后面紧紧追赶着他们。在追赶的过程中,有个王世充的骑兵一槊就刺了过来,这槊直接就从程咬金的身体旁边穿过去了,好险呐!不过程咬金反应那叫一个快,他迅速回身,用力把那根刺过来的槊给折断了,而且还顺势斩杀了几个追上来的敌人。就这么的,靠着程咬金的英勇无畏,他和裴行俨两人最终都成功脱离了危险。

大家可能都知道程咬金这个人物,以往很多人都觉得他好像就只会那三板斧的招式呢。但实际上,人家打起仗来可绝不是只会那三板斧这么简单哦,那凶悍的程度简直能让人看了就觉得毛骨悚然。这里呢,还有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哦。像传说中的宇文成都,还有李元霸啦,这俩可都是在传说里很厉害的角色呢。但要是真有那么个情况,他们敢和手里拿着马槊的程咬金来一场一对一的单挑的话,估计,连三招都撑不过去呢,是不是挺出乎大家意料的。

咱们已经对传说里隋唐的第一、第二条好汉,还有正史当中唐军里那数得着的悍将都盘点过啦。现在呢,得请各位读者朋友来给出最后的评判啦。在那些演义小说里面,李元霸和罗士信的本事那可真是难分高低,而秦琼跟宇文成都相比的话,那可差得远啦,压根就不是人家的对手。可要是按照正史的记载来看呢,罗士信和秦琼要是在战场上和宇文成都、李元霸对上了,难道只需要发起一次冲锋就能把他们给斩杀了吗?要是评选隋唐正史里的前三条好汉,秦琼能不能够排在第一名的位置上呢?还有罗士信和尉迟敬德,他们又有没有资格被选进去呢?

0 阅读:4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