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关系出现波折,摩擦与分歧不断涌现,这两天,特朗普竟然还对中国实施高额关税。
然而,面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上海交大一位教授曾经却发出惊人言论,直言 “中美交恶,错不在美国,中国应自我反思”。
那么,这位教授缘何得出如此结论?中美关系恶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历史关系
中美关系源远流长,并非今日才走向复杂。
清朝末期,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和其他列强一起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
他们肆意掠夺中国的财富,从白银到珍贵文物,无数国宝被洗劫一空,给当时本就积贫积弱的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
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选择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中国作为战胜国,本应收回被德国强占的山东主权,可美国等西方列强却为了自身利益,将中国的权益随意处置,尽显大国霸权行径。
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践踏,也让中国民众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幻想彻底破灭。?
二战时期,美国虽向中国提供了一定援助,共同抗击法西斯,但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着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
美国希望通过援助中国,维持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从而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自身最终战胜日本创造有利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长达多年的经济封锁与军事围堵。
在经济上,禁止本国及盟友向中国出口关键物资和技术,妄图从经济上扼杀新生的中国政权。
在军事方面,美国在东亚地区构建军事包围圈,在中国周边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派遣舰队进入中国近海,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种敌对态势持续多年,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碍。
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国的态度,长期以来复杂且多面,绝非一直秉持善意与合作。?
当下矛盾焦点
自2018年起,美国就无端挑起贸易战,对中国大量商品加征高额关税。
从最初对钢铁、铝制品加征关税,到后续对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不同税率的关税,美国的做法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美国声称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过大损害其利益。
然而,美国长期以来的高消费、低储蓄模式,导致其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庞大。
而中国凭借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高性价比产品,在对美贸易中形成顺差,这是市场供需关系的正常体现,并非中国刻意为之。
美国为了转移国内经济矛盾,将贸易逆差问题归咎于中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不仅未能解决自身经济问题,反而导致美国国内物价上涨,消费者生活成本增加。
在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更是变本加厉。
以华为为例,美国以莫须有的“安全威胁”为由,动用国家力量,限制华为在全球的发展。
美国不仅禁止本国企业向华为供货,切断华为芯片供应等关键技术来源,还游说其他国家抵制华为5G技术。
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科技霸权,不择手段地对华为进行围堵打压,试图遏制中国在通信科技领域的崛起步伐。
不仅如此,美国还将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这些企业与美国企业的正常商业往来,阻碍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而农产品贸易作为是中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曾长期对中国大量出口大豆等农产品,而中国也从美国进口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受到影响。
中国对美国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使得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销量大幅减少。
这不仅对美国农业生产造成冲击,导致美国部分农场主收入减少,农产品积压,还影响了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
许多原本依赖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地区,不得不寻找新的农产品供应来源,全球农产品贸易供应链因此发生调整。?
美国为何对中国采取如此强硬的遏制策略?
美国实施霸权的原因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制造业产品物美价廉,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劲,从日常消费品到工业制成品,中国产品畅销全球。
这冲击了美国部分产业的利益,比如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像纺织、家具制造等行业,由于无法与中国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业竞争,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在科技领域,中国在5G、高铁、航天等诸多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
中国的5G技术领先全球,为智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铁技术不仅让中国国内交通更加便捷高效,还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众多订单,推动了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航天领域,中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重大项目,提升了在太空探索领域的话语权。
这些成就威胁到美国在科技主导权方面的优势,美国担心中国科技的崛起会打破其长期以来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而影响其经济利益和全球霸权。?
此外,两国意识形态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矛盾。
美国长期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其政治制度强调多党制、三权分立。
而中国坚定走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美国试图将自身价值观、政治制度强加于中国,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而中国坚决反对这种干涉内政的行为,坚定维护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发展道路,双方在理念上难以调和。
面对美国的种种行径,中国始终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寻求与美国对话沟通,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倡导多边主义,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应对美国贸易战和科技打压时,中国一方面坚决反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
理性看待,展望未来关系
胡伟教授的言论,在事实面前,显然缺乏足够依据。
中美关系的恶化,责任不在中国单方面。
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合作共赢才是符合双方及世界利益的正确方向。
未来,中美应摒弃偏见与对抗思维,回归理性对话。
通过扩大经贸合作、加强科技交流、增进人文往来等方式,逐步修复双边关系,为全球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