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新增130万!多人无辜中招!公众场合千万坚持“4不碰”原则

39健康网 2025-04-23 10:41:08

我没有“乱来”,怎么会感染艾滋病?

小李自从确诊艾滋后,一直想不通,怎么就突然惹上了艾滋。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出现了症状,当时全身多处出现皮疹,用了药也不见好,而且经常反复发作,但他只以为是湿疹就没有重视。

后来陆续出现低烧,加上反复的口腔溃疡,让他不得已才去了医院验血检查,谁知这一查就查出了艾滋。

很多人以为艾滋都是一些特殊群体才会得的病,普通人根本遇不着,甚至觉得艾滋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可现实是,几乎每年都会有人无辜中招,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中招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艾滋病的那些事。

一、全球及中国艾滋病感染现状

2023年联合国艾滋规划署曾发布过一组艾滋数据,据统计全球艾滋新增患者约130万,有63万人死于艾滋相关疾病,全球总感染人数约3990万。

在我国,现有的艾滋病患者数量就达到了132万多例,相当于我国人口的近1%。

艾滋病其实是感染免疫缺陷病毒后引起的病症,这种病毒不会直接杀死你,而是通过慢慢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失去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使得机体暴露于感染和疾病风险中,容易患上一般不会得但又非常严重的病,最终拖垮身体健康。

而这种病毒的感染渠道有很多,像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乳汁等体液交换过程都可能被悄悄附身。

很多人以为艾滋病只是年轻人的事情?

其实老年人也是艾滋高发群体,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艾滋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从2015年到2022年,确诊案例由32850例增长至51856例。

而这一群体的高发感染趋势其实背后是被习惯忽视的老年性需求,特别是男性老年人当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迫使他们走向非法性服务或同性行为,从而增加艾滋感染风险,另外就是老年人在性生活过程中,先入为主的觉得老了就不用避孕,因此错误的不使用安全套进行防护,也大大增加了艾滋感染风险。

二、感染艾滋病后,这些症状会很明确

艾滋并不是突然就出现的病症,作为慢性进展性疾病,艾滋患者从感染到发病会经历3个主要阶段。

1、急性感染期

约一半的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主要为低烧、皮疹、恶心、乏力、腹痛腹泻或者肌肉关节疼痛等表现,急性期的症状一般持续1-3周即可自行好转。

从感染到产生抗体,再到检测到抗体阳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间隔2周-3个月,也就是所谓的窗口期,患者有可能感染了,但也检查不出来,而且也有传染风险。

2、无症状感染期

也是艾滋感染后的潜伏期,患者可能长达10年甚至更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依然有传染性,通过检测可以查出体内的艾滋病毒和抗体。

3、艾滋发病期

潜伏期结束后,随着免疫系统的不断崩溃,患者会进入早期发病阶段,可能出现腹部淋巴结肿大,或其他全身2处以上淋巴肿大。直至免疫系统全面崩溃,简单的肺炎或其他感染疾病就能要了患者的命。

三、远离艾滋病,4件事碰不得

艾滋病近年来的高发也给我们打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怎么避免日常生活可能的感染风险?以下“4不碰”原则,是远离艾滋的关键。

1、避免不当性行为

艾滋感染的一个主要源头就是混乱的性生活,很多人可能没有预防意识,性生活过程中也没有做好安全措施,把自己和伴侣都暴露在病毒感染风险中,因此远离艾滋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当性行为。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个人用品一定要分开使用,尤其是牙刷和剃须刀等容易发生体液交换的工具,一不小心就可能让病毒顺着血液进行传染,尤其是伴侣和家人,也要注意区分。

3、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接触

像一些私人医疗机构、整形美容、纹身场所,可能存在一定的消毒或操作不规范问题,无意中就可能增加感染艾滋风险,病毒可能随着手术、输血等行为出现血液传播,因此一定日常要小心这些形式的血液接触,尽量选择有资质,专业有保障的机构进行操作。

4、远离毒品

很多人吸毒的时候会共用注射器,特别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更容易通过血液传播,增加感染艾滋风险,远离毒品,也是远离艾滋风险的重要一环。

总的来说,日常可能会发生体液交换的行为,都要注意可能的艾滋传播风险,多了解相关保护知识,你的生活才能更好的远离艾滋病毒。

参考资料:

[1]《当艾滋病毒“攻陷”人体后,你还有72小时自救》.生命时报.2021-12-01.

[2]《全球新增艾滋病感染者130万,我国31省份均有暴露后预防门诊》 .健康时报.2024-11-28.

[3]《艾滋病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们身体的?这篇文章全说清了…》.科普中国.2021-12-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1 阅读:501
评论列表
  • 2025-04-23 11:56

    看到一个视频,艾滋病病友群,他们每天都在炫耀任务,任务是传播了多少人,来满足自己得了病的平衡心态。这个确实是现实问题。

  • 2025-04-23 15:49

    建议恢复婚检。艾滋病是必查项!

  • 2025-04-23 11:01

    为什么四川艾滋病人数远远超过其他省份?

  • 2025-04-23 11:10

    现在重点要关注过五十岁的大妈,艾滋病最易扩散的人群

  • 2025-04-23 11:03

    全球 5000 万艾滋病人,地球 70 亿人口 ,中国14 亿人口 ,按比例算算吧

  • 2025-04-23 13:32

    西方那么开放,患艾滋病,乙肝等都不准入境,我国最保守,确对艾滋病免检,逻辑在哪里?

  • 2025-04-23 11:23

    国家针对艾滋病的防治做了什么?

  • 2025-04-23 13:13

    这不比新冠更恐怖吗?为啥没人重视?

  • 2025-04-23 14:16

    搞笑的是,婚检,如果一方阳性,机构居然还隐瞒不告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