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从晚清便开始号召,如今虽说有些地区实行的不错,甚至有些过犹不及。但是有些地区男女平等依旧是一个笑话,而且许多人都会说如今的男女平等与民国时期其实相差不大。
当然这个民国时期说的是那些经受过新文化教育的团体,而非那些死读书的腐儒或者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劳苦人民,在他们的心中男女平等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而在那些受过新文化教育的人中,虽说已经开始推崇自由恋爱,但对男和对女的态度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这点从一个人的身上就能看出,那就是胡兰畦。
一、逃婚一途,谁说女子不如男
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发起后,年轻的男女对于包办婚姻的态度都不怎么好。尤其是对于自己未来伴侣完全看不上的那一类人更是如此,但是当时男女对于包办婚姻的解决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
男性大多都是现凑合着过,这其实有几点原因。首先就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男性来当作家族传承的媒介,所以儿子的正妻是最受父母的关注的。
而对于女性来说,我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叫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对于女儿的丈夫,一般都只是考虑对方的门第之类的,到底是谁就不是多么在意了。
而且一般男性离婚的话,对于未来的婚姻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影响的,但若是女性离婚后,想要再婚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这点从张幼仪的身上就能看得出来,她与徐志摩离婚后一直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才等来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如若不然的话,她在徐志摩去世后便可以再嫁了。
所以说在民国时期逃婚的人大多都是女性,男性逃婚的其实不多。毕竟一次婚姻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而且婚后还可以让封建婚姻的妻子为他照顾父母,无论是鲁迅还是郭沫若其实都是这么做的。
而胡兰畦就是这么一位逃婚的才女,在她得知父母已经将她许配给一个自己素昧平生的商人时,便决定了逃婚。
二、逃婚成功不易,文学成功更不易
胡兰畦逃婚后她的身份就不是之前的大小姐了,家庭对于她的保护自然也就消失了。但是胡兰畦还是拥有一个大小姐的吸引力的女子,围绕在她周边的宵小自然是更多了。
其中最让胡兰畦头痛的就是西川军阀杨森,当时胡兰畦在川南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员,自然是无法与军阀相抗衡。而且这件事还非常的荒唐,因为介绍杨森和胡兰畦认识的人是杨森的小妾,同时也是胡兰畦的同学。
胡兰畦本就是认为婚姻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她是绝对不可能给人当小妾的。所以最后胡兰畦就只能每日提心吊胆的活着,直到她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那就是宋庆龄。
后来胡兰畦也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前往德国学习。
德国可以说是胡兰畦人生的转折点,她先是在德国结识了欧洲知名女作家安娜·希格斯,随后更是因为纳粹对于犹太族的迫害,给了胡兰畦许多的灵感。
胡兰畦因此写下了揭露法西斯对人们迫害的《在德国的女牢中》,胡兰畦也因此而声名鹊起同时被德国军方所通缉。
但若不是这样的话,胡兰畦可能一生都不会得到高尔基的赏识,当时高尔基为了帮助胡兰畦躲避搜查曾冒险将她安置在自己的家中,并且当着自己所有的宾客对胡兰畦毫不吝啬赞美之言。
三、武能上马定乾坤
儒将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稀缺资源,毕竟能文能武绝对是少数,而且还是真正的人才。而胡兰畦就是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奇女子。
高尔基对胡兰畦的赏识不仅是她的荣耀,同时也成为了她的责任。在她回国之后,无论她是怎么想的,都一定要参与抗日。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胡兰畦是真正的想要抗日的,这点从她并不是简单的以笔为枪,而是真正的参与进战争,虽说没有扛枪上阵,但却也是一直活动在前线,当一名后勤工作者。
当时的胡兰畦其实根本不用这样,以她当时的名气无论在哪其实都是会受到良好的对待的,甚至就算是她一直写作讽刺日本人,日本人也一定会礼遇她,毕竟她的国际评价实在是太好了。
也正是因为胡兰畦一直活动在战争的前线,和她的名声。她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少有持有将军军衔的女性。
胡兰畦的一生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但是在胡兰畦的心中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的一生其实都在推着走,所以她才会说。
“这辈子只知道赶着时代大潮走,在浪尖上奔呀、跑呀。有时被礁石碰得头破血流,也只能独自舔着流血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