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和蒋英的爱情,荡气回肠,也让人羡慕不已。
一、同窗好友,儿女亲家
钱家和蒋家是有关系的,至少,钱学森和蒋英的父辈,就是同窗好友。
他们二人的年纪相差8岁,因此,在年幼之际,两位父辈怎么样都没有想到,彼此居然还能成为儿女亲家。
钱学森对自己的父亲非常尊敬,并且逢人就称父亲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师。幼年的钱学森,很受父亲宠爱,据说他小时候还特别怕打雷,每次打雷下雨,他都会躲在父亲的怀中。
所以,时间推回到当时,估计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害怕打雷下雨的孩子,会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吧。
钱学森是独子,钱家父母一直都没有生下女儿,因此对于同窗好友家的蒋英十分喜爱,并且还宴请了亲友,将她过继给了钱家。就这样,蒋英和钱学森成了名义上的兄妹。相差8岁,谁也不会想到,这两人未来居然还有一段姻缘。
晚年蒋英曾回忆自己年少的时光,当时的父母忽然舍不得自己,和钱家说要把自己抱回去。结果钱父钱母说,这个老三跟了自己一段时间,就当自己的干女儿吧,未来能成儿媳妇最好。
原本是一句戏言,谁也不曾想过,这句戏言最后居然成了真。
二、各自分离,各自努力
青梅竹马的故事,并非从未有过分离的时刻。
根据蒋英回忆,除了年少时光的相处,24岁以后,他们各自求学,便断了联系。
蒋家和钱家的父辈们,因为是好友,所以一直保持联系。但对于蒋英和钱学森而言,两人在各自的领域努力,根本无法分心出来想一些所谓的爱情故事。
那时,蒋英在德国进修音乐,她的信念是绝对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不就是西方音乐吗,她一定会攻克这一座大山。而钱学森则是在国外攻读航空理论,他认为,飞行制作国外已经成熟,想要超越他们很难,但是航空理论这一块,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就这样,一个读艺术,一个读理工科,两个人其实很难有所交集。
蒋英一共在外面求学了10年,直到父亲去世才回到国内。回国以后,她在上海举办了自己的个人音乐会,直接轰动了整个上海。而那一年,钱学森也学成归来,目睹了蒋英的优雅美丽以后,他那颗一直没有悸动的心,忽然激烈跳动起来。
他开始没事就到蒋家拜访伯母,那时后知后觉的蒋英还没有发现什么,甚至还给对方介绍过女朋又。直到钱学森要去美国,他开始跟蒋英说,一起去美国。
蒋英一脸莫名其妙,为什么要跟你去美国?钱学森也没有说理由,只是很霸气地要求一定要一起去,然后他们就结婚了。
三、好的婚姻,要彼此欣赏
1947年,钱学森36岁,蒋英28岁,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那时的蒋英,认为36岁的教授很不容易,而且是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有学问的人,肯定不会差。”这是蒋英的原话。
去了美国,蒋英在钱学森的保护之下,过着优渥的生活,有荣耀,有地位,还有钱。当然,蒋英也没有放下自己的音乐追求。
只是,结婚以后,蒋英才发现,钱学森其实非常单纯,单纯到一整天窝在书房里看书,然后和自己晚上一起吃饭聊天,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当然,熟悉钱学森的人却觉得,钱学森有了天大的改变,自从结婚以后,整个人都变了,完全被蒋英迷住了。
那时的钱学森,还有不少讲课的任务,经常出差,可每到一处,他都不忘给妻子带各种礼物,什么唱片啊之类的,而同行的人为此都诧异不已,因为曾经的钱学森,可是完全的木讷。
在美国,钱学森其实一直都想为国家做贡献,比如所有的研究都按照最适合国内的自然条件来进行,后来他打算回国,还曾遭受美国军方的监禁。
蒋英同样有报国之心,根本不在乎放弃美国的优渥条件,或许,这便是两人能给成为眷侣的本质理由。
好的婚姻,一定要志趣相投,三观相和,最主要的,还要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