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孙玮怿 谭明 通讯员 陈明 文/图 近日,桃源县盘塘镇烟稻轮作区里,来自桃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烟叶技术员正在将僵蚜苗移栽到烟田边。“这样可以提高蚜茧蜂自然成活率,利用病虫害的自然天敌,开展生物防虫,切实降低烟稻轮作区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和病虫害损失。”烟叶技术员田文静对记者说。

桃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技术员易丽君和田文静在进行僵蚜苗移栽作业
近年来,全市烟草商业系统积极融入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大力推进“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工作,以烟田共同建设、设施共同分享、主体共同培育、技术共同构建、产业共同融合,努力构建“一亩田、三担烟、千斤粮”的烟粮融合发展模式。
其中,常德市以烟稻融合稳定基本烟田,在临澧、桃源等烟区划定烟稻轮作区,建成数万亩高标准烟田。通过破梗、并田等举措,改善烟区生产条件,实现粮烟“一张图”管理。
同时,近年来,常德市累计投入烟草资金7.89亿元,建设了2.62万个烟基设施,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通过实施粮烟设施共享,推动单一的烟叶生产向多元经营新产业利用转变、季节性利用向全年度利用转变,积极拓展烟基设施用途,因地制宜提升综合利用效益,实现“一棚多育、一房多用、一机多能”。
不仅如此,在推动烟稻融合中,常德市高度重视烟稻技术互融,找准粮烟作物互促结合点,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展烟草协同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挖掘烟区烟稻融合生产潜力。“茬口衔接问题是制约烟稻轮作的瓶颈。我们开发以烟稻为整体的上部烟叶增熟提香技术、烟稻茬口协同优化技术、机械化协同增效栽培技术等,保证茬口衔接顺畅,粮烟双优双稳。”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周清明说。
2024年,全市基本烟田保护区与粮食生产功能区100%重叠,烟稻轮作区的烟田亩产晚稻较非烟区晚稻产量高10%左右,烟农户均增收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