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初鸣先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漳州城区的市民都知道本城有一个留着山羊胡子、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白大褂的“番仔医生”,名字叫巴阿美,人称巴医生。星移斗转,10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漳州市民很少有人知道城区有过一个巴医生。我虽然也听说过巴医生是漳州历史上第一个西医,开了漳州历史上第一个西医诊所,这个西医诊所就是目前漳州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医疗机构漳州市医院的前身,但是对巴医生的生平并不很清楚。
中为许初鸣先生
直到香港有一位在英国某知名大学读博士的记者到漳州来寻访巴医生的足迹,这个“番仔医生”巴阿美才勾起我探个究竟的兴趣。然而,有关巴医生的史料十分匮乏。事过1个多世纪,见过巴医生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人们对巴医生的了解多是从前辈口中听来的,印象模糊不清而且支离破碎,甚至连他的生卒年都说不清楚。幸好这位来寻访巴医生的香港博士生记者跟踪研究巴医生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她踏着巴医生的足迹,从埃及到英国,又从英国到中国,来到巴医生住了32年的漳州,了解调查巴医生在漳州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许初鸣先生作品《随缘》
这位博士生记者姓温,她在埃及和英国查阅了许多当时的报纸和档案,走访了许多知情人士。这次到漳州来,在芗城区政协文史委、芗城区方志办等走访了一些了解巴医生情况的前辈学者。我在她做田野调查时有幸作为陪同者之一,把巴阿美在埃及、在英国、在中国漳州的足迹连接起来,这位“番仔医生”的形象在我心中才逐渐清晰丰满起来。巴阿美(A.Fahmy,1861-1933),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港社会中等阶层家庭,1877皈依基督教。1878年至1886年,他在爱丁堡学医8年。1887年(时为清光绪十三年)到中国,次年在漳州元魁庙(在今新华东路)开诊所,1890年到新兴街(在今解放路)创办福音医院,直至1919年退休,曾到美国生活,最后到英国生活,1933年逝世于英国伦敦,享年72岁。
中为许初鸣先生
第一任妻子是英国人,第二任妻子是美国人。这就是巴医生在这个世界留下的足迹。巴阿美在漳州生活32年,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他是受英国伦敦公会派遣于清光绪十三年到中国的,第二年(1888年)在漳州城东门街(现新华东路)元魁庙开设西医诊所。当时的元魁庙毗邻着接官亭礼拜堂,香火不旺,门庭冷落。巴医生刚到漳州,接官亭礼拜堂的牧师帮忙他联系在礼拜堂边上的这座小庙开设诊所。漳州历史上第一家西医医疗机构就这样在一个破败荒废的庙宇中诞生了。
许初鸣先生
但是,当时的人并没有领会到这个西医诊所的历史意义。诊所开业之初,好奇者围观的多,患病者就诊的少。看到这个“番仔医生”诊病时穿着白大褂,有的市民心里有点嘀咕:“医生穿白衣服,像‘孝男’一样,歹彩头!不死也要被看死!”这时,教会的牧师就发挥了宣传作用,他们向教徒说明西医的好处。逐渐地,有些胆大的或虔诚的教徒,遇到感冒发烧就到这家西医诊所就诊。巴医生不苟言笑,但医术精湛。他不但懂得中文,而且会讲闽南话,一方面借助用罗马字母拼音标注闽南话的书籍来学习,另一方面利用诊疗时与漳州市民会话来实践。
市区马公庙
找巴医生看病,可谓药到病除。有一次,他为一名盲肠炎患者施行剖腹手术,很快把他治愈,让坊间百姓深为叹服。巴医生妙手回春的消息不胫而走,在漳州城里树起了良好的口碑。巴医生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个西医诊所从“门可罗雀”逐渐变成“门庭若市”。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航地,建于清初的石牌坊上洋人形象的透雕花版就是漳州自古开放繁荣的明证。有开放包容意识的漳州人还是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漳州市民逐渐接受了这个“番仔医生”,狭小的元魁庙接纳不了众多求诊患者。
光绪十六年(1890年),巴医生扩大营业规模,移到漳州城南厢的新兴街(现解放路)开办医院,称为福音医院,漳州历史上第一家西医诊所发展为漳州历史上第一家西医医院。据温博士生的调查对象、原来家住新兴街附近的庄宗沛先生介绍:福音医院面向新兴街,门面是西式建筑,一条通道进入,里面有座二层楼,还有一片场院。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和花柳科,还有检验室和X光室,病床20张。
这样的设施在当时的漳州是最为先进的,规模也是最大的。开办医院后,因为人手缺乏,巴医生就从医院里的护理和杂工中挑选门徒,传授医疗知识和技术,像带实习生一样手把手地传帮带。巴医生带徒非常严格甚至严厉,他要求的事情说一不二,不容解释。呵斥、瞪眼是家常便饭,让人心惊胆战,诚惶诚恐。但是,“严师出高徒”,在巴医生的严格调教下,许多学徒后来学业有成,成为漳州的名医。如蒋天汉自幼家贫,但为人诚实,为糊口而到福音医院当学徒,巴医生一眼看中这个穷孩子,用六年时间教他学文化,学医道,临床实践。蒋天汉出师后,巴医生还掏钱为他购置器械,独立行医,在新桥头大庙口(即在厦门路)建“寿南医药局”。
市医院体检中心
巴医生的学生朱楚材出师后在香港路开诊所;长子朱浴沂也从医,后来成为龙溪专区医院(后来的漳州市医院)院长(朱浴沂的女婿吴硕贤为中科院院士,这是题外话)。李永清则在市仔头(新华西路)开诊所。蒋天汉、朱楚材、李永清等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医,风靡漳码厦一带,他们都得益于巴医生的精心培育。巴阿美从1888年(时年27岁)在漳州开办西医诊所,到1919年(58岁)退休离开,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居住32年,把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漳州,不仅为民众治疗疾病,而且为漳州培养了许多医学人才,漳州民众不应忘记这位“番仔医生”。温博士生查找当时漳州报纸是否有对巴医生的报道而未果,甚为遗憾。
为了了解巴阿美离开漳州以后福音医院的情况,我接着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知道巴阿美离开后,福音医院继续在漳州发挥济世救人的作用,10年后(1929年)改为协和医院,1936年协和医院扩大规模,迁址到马公庙(现漳州市委党校校园内)。1952年,协和医院与福建省第六专区医院合并,改名龙溪专区医院,1986年改称漳州市医院。勾勒出这条历史线索,理清了漳州西医发展的历程,从中也可以看出巴阿美开设的漳州第一家西医诊所和第一家西医医院正是漳州市医院的前身,可以看出巴阿美对漳州医疗事业的独特贡献。至此,我寻找巴医生的行程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这只能算是逗号,因为关于巴阿美我们了解得还很不够,还远远不能画上句号。真希望有哪一天突然发现有关巴阿美的新史料,那真是比发现宝藏还让人振奋的事。
市医院总部院区
作者简介:(许初鸣,福建省漳州市人,高级经济师。原福建省作家协会全省委员会委员、漳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芗城林语堂研究会副会长、芗城林语堂文学院院长、南靖土楼文学院顾问等。在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2000多篇,出版个人散文集3部,撰写或参与编写其他著作20多部。获得过文学类、经济类、社科类数十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