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的今天,中国AI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4月25日,2025百度Create大会在武汉拉开帷幕,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以《模型的世界 应用的天下》为主题发表演讲,重磅发布文心大模型4.5 Turbo、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等核心技术,并宣布启动第三届“文心杯”创业大赛。
李彦宏承诺:“未来五年,百度将再为社会培养1000万AI人才!”这一数字不仅折射出百度对AI生态建设的长远布局,更揭示了中国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路径。
“没有应用的基础模型毫无意义”
李彦宏在演讲中直言,当前AI行业正陷入“模型军备竞赛”的误区。过去一年,全球大模型发布频率已达每周一款,但开发者却陷入焦虑:模型迭代速度越快,基于旧模型开发的应用越可能迅速过时。“这种担心里藏着大模型世界的真相——模型是工具,应用才是价值创造的终点。”他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为例,指出技术普惠的核心在于让复杂能力“落地生根”:当盲童学校的学生第一次乘坐无人车,当河北保定道路拥堵指数因智能信控下降6%,技术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社会。
这一论断直击行业痛点。据《2025 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显示,中国AI人才缺口已达400万,其中既缺算法工程师等“硬核”技术人才,更缺能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李彦宏强调,百度要做的不仅是“造工具”,更是“教人用工具”。从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凝聚406万开发者,到文心大模型支持15.7万家企业创建47.6万个模型,百度正通过“万能智能体助手”“MCP服务发现平台”等工具链,降低AI应用门槛。
“未来五年,百度将培养1000万AI人才”
面对人才缺口,李彦宏给出“百度方案”:未来五年,通过产教融合、赛事赋能、生态共建三大路径,完成从“工具提供者”到“人才孵化器”的角色跃迁。这一承诺背后,是百度八年AI人才培育的深厚积淀——自2018年启动高校师资培训计划,已免费培训3000余名教师,助力700所高校开设AI课程,培养超200万在校生。
此次大会上,百度宣布四大升级举措:
课程体系迭代:联合教育部推出“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覆盖从AI通识教育到垂直领域应用的200余门课程;
实践平台升级: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开放三万卡集群算力,支持千亿参数模型精调,配套提供工业缺陷检测、智能车竞赛等实战场景;
赛事生态扩容:第三届“文心杯”创业大赛增设“青少年AI创新赛道”,单项最高投资额达7000万元,重点扶持医疗、教育、交通领域应用;
区域协同深化:与湖北、广东等地方政府共建“AI人才特区”,计划三年内为中部地区输送10万名AI工程师。
值得关注的是,百度特别强调“人才金字塔”底层建设:在基础教育阶段,与教育部合作推广AI通识课程,覆盖中小学全学段;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出“AI训练师”“智能体开发”等新职业认证,填补数据标注、模型微调等岗位缺口。
“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场景落地能力”
在李彦宏看来,AI人才培育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技术-人才-产业”的正向飞轮。他以百度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实践为例:通过AIR智能道路系统,将路端感知、决策能力与车端自动驾驶协同,使广州黄埔区车辆平均遇红灯次数从4次降至1次,保定拥堵指数下降6%。这种“车路云一体化”模式,正是AI人才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场景。
大会同期发布的《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印证了这一逻辑:未来五年,AI技术将深度渗透制造、医疗、金融等十大领域,催生“AI质检师”“智能风控官”等百万级新职业。百度已与比亚迪、小马智行等企业共建人才联盟,定向输送既懂AI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写在最后
当全球科技巨头竞相堆砌模型参数时,百度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通过培育千万AI人才,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正如李彦宏所言:“人工智能不是零和游戏,中国AI的未来取决于能否让14亿人成为创造者。”
从飞桨平台凝聚开发者,到文心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再到千万人才计划夯实底座,百度正以“应用为王”的哲学,书写中国AI的普惠篇章。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或许比任何技术突破都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