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骗局坑农害农,三部委公开通报典型,设骗坑农要严惩

东东耕耘三农 2024-07-14 20:56:42

“订单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在稳定产销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订单农业也多次写入近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但是伴随着国家对“订单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近些年很多农村出现了以“订单农业”为名针对种地农户实施精心设局进行的诈骗行为,导致很多农户深陷骗局陷阱,权益受到巨大损失,设局手段更是令人防不胜防。

近日,针对广大农村日益猖獗的“订单农业”骗局,为了增强咱们种地老百姓依法维权意识及风险辨识能力,促进订单农业规范有序发展,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布了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的典型案例。5个案例所设骗局个个发人深省,手段令人防不胜防,农户所遭受损失巨大,涉案金额甚至高达数千万元。

在这些被公布的典型案例中,一大类主要是以“订单农业”为名实施的合同诈骗。

比如前两起案例是关于“禽苗”的案件,设局施骗团伙以“高额利润”、“包产包销”、“包技术”、“包服务”等为手段,诱骗农户签订订单合同。他们向农户高价兜售劣质禽苗,以高价回收成品为卖点,中间承诺包技术、包服务进行精心设局,形成了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的施骗流程。而他们利用养殖过程中的包技术、包服务,向农户传授错误养殖技术,比如故意改变禽苗生长温度和湿度,指导养殖户错误养殖禽苗,种种行为,只是为了让禽苗“死得快、不回收”、迫使农户无法履约,借此逃避回购义务。这给不少农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好在在国家部署开展的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专项整治行动中,这些犯罪团伙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赔偿、判刑一样都少不了,一个都跑不掉。

第三起是虚构涉农重点项目、冒用他人名义实施的合同诈骗案件。诈骗团伙以“订单农业”为名打着“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农科院重点扶持项目”等旗号向农户推介食用菌种植项目,诱骗农户高价购买他们的食用菌菌包。合同签订后,他们又以农户种出的成品菌质量不达标为由拒不履行回购义务,随后失联逃避。这一案件涉案金额高达两千多万,坑农害农程度之深可以想象。最终国家对该诈骗犯罪团伙20余人以涉嫌合同诈骗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犯罪分子终得应有惩罚。

第二大类是以“订单农业”为名非法生产销售农资的行为。公布的第四、第五起案例,就属于这一类。

其中第四起是以高价回收脐橙为由,向农户高价出售其无包装、无标签、未取得肥料登记证的“三无”肥料。结果因为农户施用这种劣质废料导致脐橙树出现大量落叶落果,给农户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最终通过该地农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努力,将犯罪分子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侦查。

第五起是以高价回收高粱为由,向农户高价出售劣质高粱种子,导致农户种植后发芽率低、出苗数少,经过调查该劣质高粱种子并非种子,而是高粱商品粮冒充而来。该案例导致近百户农户受害,涉案种植面积达四千多亩。经过努力公安机关将施骗的犯罪分子抓获,最终法院判处其四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

第三类,还要注意宣传推广“订单农业”过程中的虚假广告和虚假商业宣传行为。

比如设骗分子发布夸大产品收益和品牌知名度、夸大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水平、隐瞒产品投资门槛或种养殖难度的信息,导致受骗农户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潜在收益产生错误认识。虽然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没有这样的案例,但是这种设骗案件在社会上却大为存在。

针对这几类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害农行为,很多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令咱们老百姓防不胜防。因此咱们农民朋友们,要提高警惕:

尤其是那些以“零门槛”“低投高收”“包产包销”“包技术”“包服务”等为噱头吸引我们签订订单合同的行为,我们要先了解清楚合作方单位主体的合法资质和产品的合格证明,进一步了解生产过程的科学性以及企业的合同履行能力。不要轻信网络平台、电话销售中所谓“特色”种养殖项目的宣传推介,更不要相信“一本万利”。

也不要轻信社会人员“国家重点项目”噱头,大打“农科院所”等权威机构旗号等的宣传,要先向相关部门确认项目政策、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购买农资时,要去具有相应资质的经销商店去购买,要选择具有产品资质,包装标识完整、规范的农资产品,不要轻信他人去购买“白皮袋”“三无”农资产品。购买农资后要向经销商主动索要购买凭证,并保存好凭证和包装袋,有条件的还可保留少样农资样品,以备出现问题时留作维权使用。

农业生产关系到国民口粮安全和农户的生产收益,万不可掉以轻心。希望咱们农民朋友们能够以这几个典型案例为经验,增强自身的依法维权意识和风险辨识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稳产、增产与增收。

实际生产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以“订单农业”为名坑农害农的骗局吗?

0 阅读:0

东东耕耘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