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狼烟四起。无数热血男儿,无惧白色恐怖,在不同战场上,开启了保家卫国、抗击外辱之路。
在黑龙江省的通河、凤山一带,秘密从事地下工作的“杨家大车店”,在抗日斗争的隐秘战线上,就上演了一幕幕的暗战传奇。

抗联纪念广场
只言片语传情报
1938年的一天,交通员杨振瀛正在柜上忙活,一个伪军踱步走了进来。
选货过程中,伪军不经意地摘下了军帽,帽顶朝下,平端放在左手腕处,似乎随口对杨振瀛道:“借火柴用一下”。
杨振瀛回答:“这里不能吸烟,火柴就送给你吧。”
边说话、边把一盒火柴,放到了对方的军帽里。
伪军低头看看,拿出货单,让杨振瀛看有没有所需要的货。
杨振瀛看了看说,没有货。
生意没谈成,伪军用帽子扇着风走了。
一个看似平常的交易场景,其实已经完成了一次接头和情报传递。
那个伪军低头时,看到火柴有两根露在火柴盒外面,便知道对方的确是接头对象。
而他拿的“货单”上写的并不是货物清单,而是“两日内,东山里讨伐。”
这个情报,很快便通过交通员,迅速传递到游击队。
广设人脉顺情报
大掌柜杨春为人侠义,朋友众多。有的时候,情报会顺着关系网,自动送上门来。
一次,有个伪军高队长来杨家大车店喝酒。喝高兴了,便提醒杨春 ,“老杨,这两天把你那马车藏一藏。”

杨家大车店遗址
杨春马上心领神会,一面谢过,一面派出交通员进山,通知满洲省委书记金策,“日本人要扫荡了,准备迎战。”
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高队长提醒他把大车藏起来,一定是因为日军马上要扫荡,需提前征集大车送给养。
这种事儿一个不留神连人带车都回不来,高队长怕朋友吃亏所以提醒杨春。结果是杨春不吃亏,游击队也不吃亏。
卧底智烧新兵营
1942年春节前,交通站在伪警队的卧底人员兰永宽,送来一条重要情报--日军的平岗河兵营突然增加了大批物资,包括弹药,服装等,而且戒备森严。
经过了解,原来是日军计划新招收两百名白俄林警队。
日军此举,旨在保护其在林区的采伐队。如果被它完成了,林区的游击队的活动空间将受到挤压。
杨春思前想后,决定把它破坏掉。
不久,兰永宽又发来消息,日军已经在山区建立了新的前进基地,由兰永宽所在的三连驻守。
考虑到敌军的新据点刚建成,立足未稳,杨春决心从新兵营入手,破坏掉日军的这次“征编计划”。
于是,杨春领着刘永吉和杨振瀛,以经商为名,拜会了驻守新兵营的三连连长刘景芳。
刘景芳和杨春早就认识。杨春还给他带了好多年货,他更高兴了。
互相吹捧了一会儿,杨春说,外地的朋友委托我收山货,以前做生意都是一成的定金,这回他给了三成定金。
刘队长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山货对他来说,随便到哪儿刮剥点就是一车货。
见有机可乘,他说,我在这请你喝顿酒。杨春说,你是军官不能喝酒,我还有事情要办。
刘景芳说没关系,过年了军队也可以喝酒,坚持要留他吃饭。
这时候,杨春就提醒刘永吉和杨振瀛,说你俩玩溜达溜达,我和你刘叔谈点事儿。
俩人则借溜达之际,观察新兵营的布防情况。
杨振瀛负责侦察伪军的守备,他发现刘景芳的办公室有地道,可以直通到碉堡里去。
碉堡外面只有一米多高,外面看起来是个小土包,战斗的时候,枪眼一捅开就成了火力点。
周围一共六个碉堡,每个碉堡三面都有机枪,每个碉堡都直通日伪军的宿舍。
碉堡的岗哨是双层的,外面有岗哨,里面也有,防守非常严密。
刘永吉负责侦察敌军库房,他和伙房的人聊天,发现装备新兵的武装设备以及后勤补给,都已经放在仓库里。因为东西太多,库房连窗户都打不开了。
喝完酒回来,大家都很发愁。以新兵营的布防,从外面攻进去几乎没有可能。
最后,还是杨春琢磨出来门道---伪军的宿舍和仓库是连排的房子,那房盖是木头做的。破坏新兵营的事,卧底兰永宽就能办到。
于是,春节那天深夜,日军平岗河兵营的库房忽燃大火,当值卫兵兰永宽发现后鸣枪报警,但终因火势太大无法扑灭,所有库存物资都被烧毁,连伪军的宿舍也烧塌半边。
事发后,日军派出一名大佐前来调查,所有相关人员都被抓捕。兰永宽也吃了一顿大嘴巴。

日军小鬼子
不过,事情很快就不了了之了。因为日军调查人员很快就发现了“真相”。
他们发现,库房的大火是从房顶烧起来,落下的燃烧物引燃了服装、食油等易燃物,从而造成火灾。
这样的火灾,不可能是人为放火。
那么,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呢?
“聪明”的调查人员很快发现,伪军宿舍顶上的烟囱还歪歪斜斜地立着,侧面有一个破损的地方,从外面可以一直看到炉膛。
结合三连长刘景芳在头天晚上,让哨兵“把炉子烧旺些”的命令,日军还原了当时的场景---由于怕冷,伪军在炉子里添了太多的木头绊子,火苗蹿得太高,那天又有大风,把火星从烟囱的破洞里吹到了房顶上,木房顶被引燃后,造成了库房的失火。
因为大风、易燃物多,加上头一天过节,伪军们喝酒后睡得太死,所以扑救不及时,所有物资都被烧毁。
实际上,当晚兰永宽在两点钟上岗后,偷偷爬上房顶,把烟囱根弄了一个洞,然后又爬到库房顶上洒了一些菜油,点燃房顶后溜下来。
见库房彻底烧着了,他才大声报警。
第二天,日军把刘景芳叫过去开会,脸都被日本人打肿了,回来以后咳声叹气的,如丧家之犬。
过了三四天,这个基地也被撤掉了。
因为房子不能用了,招兵计划也就告吹了。
日本投降以后,东北抗联教导旅打回来,兰永宽到县城找到部队,说我是第三军潜伏在伪军的工作人员,我的上线是杨春,我的战友是杨振瀛。
这时,杨春已经壮烈牺牲将近两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