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作为红军在长征时期的经典一役,到了88年后的如今,也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我军的英勇表现,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成为了不可遗忘的传承。
但也有人疑惑,为何当年的国民党明知道我军可能要抢夺泸定桥,为何也只是拆掉了桥上的木板,留下了光秃秃的铁索,而非选择直接炸掉桥呢?
1935年5月,红军正准备强行渡过大渡河。刘文辉接到了老蒋的命令,要他在大渡河沿岸进行阻击,并可以炸断泸定桥。
然而,刘文辉面临一个困境:炸桥初步估算要40多吨的炸药,而他盘算着这需要多少钱。在他看来,炸掉泸定桥不仅会耗费大量的金钱,而且还很难找到足够的炸药。
因此,刘文辉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装模作样地向下属传达,让手下带人准备炸泸定桥。
当下属的其实也明白刘文辉醉翁之意不在酒,都没有把这个命令当回事儿,只是派了少部分兵力应付了事。
然而,红军战士却没有被炸桥吓退。在1935年5月24日这个小雨绵绵的日子里,红1团的杨得志和黎林正等人率部向着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赶去。
面对多里程的泥泞道路,红1团不畏艰难,坚持快速行进,最终准时抵达目的地。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红1团的行动至关重要。同时,红1军团团部也在迅速推进,而蒋介石也对红1团的行动进行了关注,开始采取行动。
突破困境
大渡河素有“大渡天险”之称,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桥梁。红1团到达安顺场后,发现敌人已将渡船全部拉到了对岸。然而,作为先遣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夺取船只,确保后续部队能够顺利渡河。
尽管面对敌人的阻挠,红1团利用一只被俘虏的小船以及两只缴获的小船,分批渡过大渡河,消灭了西岸安顺场渡口的敌人。然而,渡船的承载能力有限,红军后续部队的数万人如何快速渡过大渡河成为了一个困难。
就在红军为此问题发愁时,毛主席和红军的后续部队到达了安顺场渡口。毛主席听取了情报后,决定让红1师在安顺场渡河,而红2师则向北前进,夺取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康熙年间修建的铁索桥,此时已经残破不堪,但对红军来说依然是个难题。
然而,红4团团长杨成武带领战士们奋勇前进。他们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长途奔袭240里,最终在5月29日抵达泸定桥西岸。
泸定桥只剩下几根铁索,上面的木板大部分消失了。尽管面临着极大的危险,红军战士们没有犹豫,他们攀住铁索,迅速向前爬去。22名勇士紧握着铁索,即使被烫伤也毫不退缩,迅速越过了桥面。
就在红军渡过泸定桥的同时,红3团也打入了泸定城,消灭了守军。红军的行动出乎敌人的意料,对岸的敌人被击溃,红军的旗帜插在了泸定桥头。
胜利的果实
通过突破困境,红军战士们终于实现了安全渡过大渡河,并在泸定桥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胜利对红军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信心,也为红军后续行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泸定桥的夺取标志着红军成功地渡过了大渡河,并在西南方向上迅速推进。红军在大渡河以北继续开展战斗,最终成功突围并进入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这次突破困境的行动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和坚毅,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他们的勇敢行动不仅有效地破坏了国民党军队的阻击计划,也为红军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在突破困境中的胜利为后来的长征铺平了道路,也表明了红军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力。这次胜利展现了红军的优良作风,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崛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