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毛主席在杭州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他突然询问曾希圣是否出席了会议。
作为华东局第二书记,曾希圣理所当然地参加了这次会议。然而,当曾希圣回答说自己已经到场时,他却脸红了,尴尬地咳嗽了几声却没有说出任何话。毛主席笑了笑,让他坐下,会议也随即结束了。
回到家中,曾希圣的情绪显然低落不已。妻子得知会议情况后,询问他为何不回应毛主席的关切。
曾希圣表示他不愿意撒谎,他认为欺骗主席是对主席的不尊重。然而,妻子却希望他能多说一些,从而让主席了解他的现状。
可是,如果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的实际处境,曾希圣又担心会给毛主席带来操心和分神。毕竟,毛主席已经为革命操碎了心,怎能再让他为自己的事情分心劳神呢?
就这样,曾希圣在会场上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既不想对毛主席说谎,又不想让毛主席为自己的事情操心。最终,他只能低着头,红着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曾希圣是毛主席非常信任和敬爱的人,他在长征时期就跟随军委机关行动,为毛主席等领导同志提供情报和决策支持。毛主席多次称赞曾希圣和他所领导的二局的重要性,甚至表示没有曾希圣就没有朱德等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曾希圣转入地方工作,在安徽省委任职并提出了“责任田”制度的创新,该制度后来被广泛推广。
曾希圣的艰难处境与毛主席的决断
然而,曾希圣的创新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他们诋毁他的成就并指责他犯错误。甚至有人主张曾希圣应该被惩罚。
听闻这一消息后,毛主席大发雷霆,批评那些诋毁曾希圣的人,毛主席表示没有曾希圣就没有长征的成功,关于杀头的提议,毛主席更是断然拒绝。
然而,还是有人想方设法排挤曾希圣,他被调到华东局担任第二书记,虽然挂了个名,但实际上却无工作可做,只能闲在家中。
在会议上,毛主席洞察到了曾希圣的困境,毛主席明确表示大家不能忘本,曾希圣对革命的贡献以及对自己的恩情,不应该被冷落。因此,相关部门立即照毛主席的指示安排了曾希圣的工作,他调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毛主席对曾希圣的特殊保护与曾希圣的离世
在特殊时期,毛主席和周总理将曾希圣接到北京保护起来。然而,不幸的是,曾希圣于1968年患上了血液病,经过医治无效后不幸逝世。
令人欣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曾希圣的创新“责任田”制度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在中国农村广泛推广,他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结论:
曾希圣作为杰出的情报人物和农业专家,在中国革命和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和不公,但幸运的是,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保护使他得以继续为革命事业奉献。
曾希圣的离世是中国革命和农业事业的一大损失,但他的贡献和创新将继续影响着后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对于革命的信任和爱护,对于曾希圣的关心和保护。同时,曾希圣也展现了他的坚持原则和为人正直的品质。
这也告诉我们,敢于坚持真理和正确原则,不畏困难和压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