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53—苗姓,起源·迁徙·家训·名人故事

千行百纳 2024-12-31 15:05:19

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苗,Miáo,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芈姓,以先祖封邑名为氏。楚国公族(楚国的统治阶层、贵族)大夫斗越椒(芈姓,斗氏,名椒,字子越,又字伯棼,若敖氏后裔)被奸臣迫害排挤,发动叛乱后被诛杀、灭族,其子斗贲皇避祸逃往晋国,受到晋景公姬獳(又名据,晋文公姬重耳之孙、晋成公晋黑臀之子,晋国第26位君王)重用,贲皇多次献计,使楚退兵,被誉为晋国“八大良臣”之一,史称“楚才晋用”。

晋景公把苗地(今河南济源)赐给贲皇作为采食邑封地,后以食邑为氏,故称苗贲皇,苗氏后人尊贲皇为得姓始祖。

苗姓始祖:贲皇

源于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苗父不同于中医看病,更像是上古时期的巫医做法,传说他把菅草编成席,病人和自己坐、卧席上,扎草狗备用,遇到前来求助的病人,他会拿起草狗,面对北方,口中念语,每次念十字,诊疗便已结束,病人立刻就能康复如初,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相关记载。由于其确有疗效,人们称他为“上古为医者”,也有学者认为苗父便是上古苗医,他的后人中有以先祖名字为氏者,称苗姓。

另有唐朝时期百济、高句丽(朝鲜)灭国后国民迁往辽中、辽西、河北等地,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蒙古族、满族、苗族、维吾尔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或赐姓为苗姓等。

得姓始祖:贲皇

发源地:河南济源

迁徙路线:

春秋时期,苗姓始祖贲皇因避祸逃至晋国,因有功封在苗地,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古代苗邑遗址。

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

战国后期,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苗姓逐渐形成上党郡望(今山西长治、晋城)和济阴郡望(今山东菏泽定陶)。

两汉时期,苗姓族人被记载于史册的已有不少,如兵家苗子、王莽国师苗䜣、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河北、北京一带)牧苗曾、大长秋苗祀、东阿(今山东东阿)侯苗光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即东阳郡。

唐代中后期,陕西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部分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

宋朝时期,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后,苗姓人便在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

元末明初,战乱纷起,苗姓又被迫迁徙。按族谱记载,今河南永城县东四十里苗桥苗氏家族,分七支向外迁徙:一支迁汴京(今开封),一支迁今河南夏邑,一支迁今江苏沛县,一支迁山东,一支迁安徽,两支迁山西。另族谱记载有苗姓族人从山西洪洞县开始迁徙,一支迁往河北河间,一支迁往河南上蔡,一支迁往河南新乡。

明朝初期,为补充其他地区人口,朝廷下令从山西向外省开始大规模移民,山西长子县西张堡村苗子实迁到河南武陟县西南大封村。苗子实有4子,长子后裔分迁到河南温县,次子迁到今河南新乡,三子后裔分迁到今河南荥阳,四子仍住大封村,后代迁修武、焦作、温县等地。

清朝中后期,冀鲁豫地之苗姓伴随闯关东进入东三省。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苗氏后裔出海经商、求学、办企业。同时也有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和台湾省等地区不少苗氏族人子孙归国寻根谒祖,投资办厂。

历史名人:唐朝神童苗台符(六岁能属文,即作文章,十六及第,即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著《皇心》、《古今通要》)、南宋将领苗傅(今山西长治人,与刘正彦密谋发动“苗刘兵变”,企图诛杀宋高宗赵构的宠臣、宦官以清君侧、抗金,并逼迫赵构禅位,兵败被诛)、明朝重臣苗衷(字秉彝,今安徽定远人,榜眼,官至兵部尚书,入内阁,著《雪窝稿》、《史阁记闻》、《归田录》)、太平天国将领苗沛霖(字雨三,今安徽凤台人,太平天国奏王),著名艺人苗天、苗皓钧、苗阜、苗侨伟、苗乙乙等。

艺人苗侨伟,饰演《射雕英雄传》杨康

祠堂:

河南省济源市勋掌城南大街中段苗氏祠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国内最大的苗氏宗祠。苗祠堂在勲勋掌城列十八堂之首,所存文物最多,供奉中祖苗全,该支苗氏早期耕地为生,元朝时期发迹,家族出现苗全、苗立、苗畅三位大夫,其他官员也众多。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古镇大龙山苗家祠堂,明朝万历年间立碑筹备,清朝末期方在祖屋建成,清朝建筑风格,该支苗氏来自明朝初期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当地祭祀活动及婚丧嫁娶等事宜在宗祠举办,也是家族议事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都会进行祭祖仪式,唱戏、聚餐等节目好不热闹。

河南禹州大龙山苗家祠堂

家规家训家风:

苗氏家训家规暂未找到,甄选宗祠楹联,以了解苗氏文化:

源承芈姓;

系出贲皇。

——全联典指苗姓的源流。

田丰果盛宏图展;

草秀花荣万物新。

——此联为鹤顶格嵌苗姓析字联。

太守惠行魏郡;

知州威震洮西。

——上联典指唐朝魏郡太守苗晋卿,政事与教化并行,惠政为人称道。下联典指北宋河州知州苗授,历官供备库副使、西上阁门使。跟随李宪讨伐羌族叛乱,威震洮西。

《经韵钩沉》声学厚;

《古今医统》泽源长。

——上联典出清朝道光贡生苗夔。精于音韵之学,撰有《说文音读表》、《经韵钩沉》等书。下联典出《古今医统》:“苗父上古神医,为祝由科之祖。

棣萼联辉登进士;

词华藻发列才班。

——上联典指唐代人苗愔,长庆年间进士,他弟弟苗恽、苗恪也相继登科。下联典指唐代苗发,擅长写诗,与卢纶、司空曙等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农桑辑要恩泽远;

说文声订韵源长。

——上联典出元代司农丞苗好谦有《农桑辑要》。下联典出清·苗夔撰有《说文声订》。

义胆忠肝,佥羡真州明府;

文华本行,特美太原参军。

——上联典出宋代名宦苗再成。下联典出唐代名人苗蕃的事典。

现分布:苗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北、浙江、安徽、江苏、四川、广西、湖南、湖北、黑龙江等地,其中河南分布最多。

总人口:苗姓约100万人,全国排名第157,在百家姓中位列第53。

苗姓出自芈姓,始祖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公族斗越椒之子斗贲皇,因受迫害逃往晋国,主要发源于苗地即今河南济源。苗族并不是都姓苗,反而人数较少,苗族的苗姓和汉族的苗姓有所不同,苗族苗姓特色为“子父连名”,即父辈的姓氏列在自己的姓氏之前,类似于西方姓氏加的中间名,但西方姓氏是名+中间名+姓,而苗姓则为其父辈以上列祖列宗的名字连环,有时多达一百字以上,不过大多苗族的姓氏在实际使用时会省掉祖父以上列祖列宗的名,单取父名作为姓,即父名冠子名(子父连名)即为自己的姓名。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