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李阿姨抱怨,说她闺女有点拎不清,只敢对她提要求,对婆家却不敢开口!且她明明是好心为她闺女着想的,结果,闺女不识好歹就算了,还说她就是想“袖手旁观”而和她吵闹。
“我要是真想袖手旁观,不愿管她,那我肯定一分钱都不会给她花的!她生个孩子,我又是慌着去看她,给她和孩子发红包,又是花钱给她定月子中心,这做的也可以了吧?哪像她婆婆和她老公,一提到钱,就都不吭声了。她倒好!仗着我心疼她,一个劲儿地麻烦我!这要是她没结婚,那说什么我都可以依着她,但她现在成了家,不仅仅是她自己了,她说什么,我总得考量一下,不然,啥也不问就一股脑儿地做了,到时候再出力不讨好。”
发生了什么事呢?
李阿姨的闺女刚生完孩子还不到半个月,因为闺女嫁到了外省,她怕卡着时间过去,再耽误事,于是在闺女预产期前五天,她就去了闺女那里。
她这一去不当紧,闺女从见了她的面开始,就唠叨起生完孩子咋带的问题,虽说有时她闺女说这些事,她亲家也在跟前儿,但不知道是提前没能和亲家商量好,还是亲家知道她闺女比较挑剔、自己也给不了啥大的帮助,一直沉默着、不吭气。
为什么李阿姨会这样想呢?
李阿姨家是在一个二线城市,她和爱人都是体制内,就只有一个闺女,虽说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多富有,但从小到大,她闺女不管要啥,只要她和爱人有能力、就会给满足,基本上算是惯着长大的!也是因为此,闺女被养得有些娇气。
而女婿呢,是外省一个十八线小县城长大的,上面有两个姐姐,父母是开小饭馆的。
当初这门婚事,李阿姨本是反对的,她觉得两家差距大,她闺女和婆家有天差地别的生活习惯,以后肯定会很难磨合到一起,到时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绊绊,但她闺女觉得是小事,又是不会和公婆同住,又是不在老家生活,会在省会城市安家、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死缠烂打到让她同意。
没有孩子时,她闺女和女婿是住在外地,确实用不着和公婆同住,可有了孩子,就少不了得让老人帮一把,这不就和婆婆见着面了、也要住一起了吗?
最初,面对闺女的唠叨,李阿姨都只是拿“先养好身体,等生完孩子再说”去劝着,后来,眼见闺女生孩子凶险,顺转了剖,她心疼闺女,于是提出出院后,到月子中心好好养养。
闺女自然是欣喜万分的,说一直就是这样想的,可李阿姨的亲家呢,反对得厉害,又是说在家坐月子也是一样,没必要非让外人伺候,说人家不一定有她专业,都是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吃的、伺候的不一定有自家人做得好,又是抱怨着得花钱,说有那些钱都够给孩子喂养得白白胖胖的,结果非花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享受上,真是不值当!
一边是老婆一边是亲娘,见婆媳俩意见不合,生怕得罪了任何一方,李阿姨的女婿只好当起了“隐形人”,他全程没说过话,就跟没听见自己妻子和母亲的争执一样,问他吧,就只是嘿嘿地傻笑。
看到亲家和女婿的态度,李阿姨虽然有些无语,但为了不让刚生完孩子的闺女动气,她便开了口,说就听产妇的话吧,毕竟刚从鬼门关走一遭,得好好补补元气,至于去月子中心的钱,她承担了。
不仅如此,为了表示对闺女和外孙的重视,她又当场给闺女转了三万块钱,两万算是外孙的见面礼,一万则是闺女升级当妈的贺礼。
李阿姨的“大手笔”,让她亲家瞬间就换了副面孔,在乐呵呵地说了一堆客套话后,她亲家拍着胸脯保证,等她闺女出了月子,一定会好好伺候的,绝不会让受半点儿委屈。
按理说,这样安排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可让李阿姨没想到的是,她闺女住进月子中心一周后,她觉得没什么该操心的了,闺女和外孙都平平安安的,自己也该回去了,哪曾想,她要走之前,闺女又惨兮兮地求她,能不能等出了月子后,她再过来,到时帮着带一下孩子。
“妈妈,你也不是没见着,我那个婆婆,抠搜得要命,要不是你在这,我连月子中心都住不上!以后真是让她帮忙带孩子,那我的日子该有多难过啊!不知道她要怎样挑我的刺呢!还有,她那个年代的老人,还是从农村才奋斗到县城的,估计带孩子都是老一套的脏方法,那能对孩子好吗?你就看在就我这一个孩子,以后和爸也要指望我的份上,帮帮我吧,我保证绝对不会让你在家像免费保姆一样大包大揽的!”
听闺女这样说,李阿姨非但没有一丝的心疼,反而还有些生气,她早都告诉过闺女,和婆家生活习惯肯定会有很大的差距,绝对会有不少的磨合的,可闺女听进去了吗?当初还不是觉得无所谓?如今,既然大家都成一家人了,那就该学着宽容和接受,亲家还没开始照顾闺女和外孙呢,闺女就开始胡思乱想,把两个人的关系对立起来,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你婆婆又不是老虎,能吃了你不成!你把她想那么坏干啥!你自己嘴巴甜一点,少要求一点,也少期待一些,只要你婆婆是真心对你孩子好,那她对你咋样,你都别当回事儿!既然你嫁了人,总得和你婆婆搞好关系的,不说非得很亲近,至少别刻意的排斥,如此,对你和女婿的感情也是好事!再说了,当奶奶的,照看孙子是名正言顺,我一个当姥姥的,在那慌个什么劲儿?你这坐月子我都表现过了,也该给你婆婆一个表现的机会了!真是你非让我在这帮忙,那先问问女婿去,看他是什么说法,让他来给我说吧。”
李阿姨的本意是让闺女和女婿、还有亲家都商量商量,不能闺女再一个人就做了决定,省得等她离开后,女婿、亲家再和闺女生气,可她闺女连想都不想,一脸坚定地说,她女婿肯定愿意她带孩子的,没什么好说的。
为了不搅和闺女家的事,李阿姨又多留了三天,她想着只要女婿开口让她留下帮着带孩子,再说几句客套话,那她必然愿意帮这个忙的,可她等了一天又一天,也见了几次女婿的面,但每次都只是她闺女说同意,女婿没有提过一次,就跟不知道这事似的。
也是觉得女婿可能心里没见得多想让她帮带外孙,李阿姨不想再自讨没趣,她不顾闺女的阻拦,执意地回了老家。
也是因为这,闺女和她闹了脾气,不但把她狠狠地说了一通,还和她记了仇。
02
到今天,李阿姨都离开了快十天了,她闺女还在生着她的气,不给她打电话就算了,还不接她的电话,也不回她的消息。
对于女儿的态度,李阿姨虽不满但也理解,她说,“都是我自己惯的,让闺女太过自我了!她要是没结婚,让帮忙,我肯定愿意,但她现在有了娃了,我就不能次次都上赶着,毕竟这个娃可是跟着女婿的姓的!就这一个闺女,自然也是可以帮她带娃的,但有些话必须得女婿开口!不是我非要摆谱让女婿求我帮着带娃,而是有些女婿,人家就乐意让自己爹娘去帮忙,乐意让爹娘和他住一起!你一个做岳母的,就算是去帮忙,但也是住人家的家里,肯定得经过人家同意的!不然,到时候出着力还会受着气!反正上赶着不是买卖,这是我的骨气!”
说实在的,这些话就算李阿姨不说,她女儿也该懂的。
从要去月子中心的时候,她女儿就该看出来,自己的婆婆和丈夫是怎样的人:一个只要不花自己的钱,那就都是好的;一个只要装哑巴把事解决,那就万事大吉。
这样的人,就算李阿姨最终答应帮带外孙,在他们的眼里,也是你自找的,我们又没求着你,你都是给你闺女干的!更别指望能记着你的情,以后对你多好了。
对女人来说,在带孩子一事上,最该第一时间和你丈夫商量清楚,看你丈夫如何选择,而不是你不管丈夫怎样想,自己全权去做决定;也不要自己胡思乱想,还没开始,就怕这怕那,总觉得只有自己母亲帮着照顾,自己才是最放心、最放松的。
不少的女人,怕婆媳住一起闹矛盾,但其实,她们和自己的母亲也不见得能相处多好,这种情况下,还一个劲儿地要求娘家妈帮着带娃,有考虑过娘家妈的感受吗?
你的难,不是父母造成的,不求你能多感恩父母,至少别让父母晚年的难,都来自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