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边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了,但年轻人在工厂流水线作业的人还没来回来。回家的人踏上故土,长嘘一口气,“回家的感觉真好”、“心里踏实了”。返乡人员都是中年人,回家拾道拾道,准备过年。中年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在农村读书,在农村生活,心里还是有故乡的。他们在外务工,心里觉得不踏实,灵魂总觉得是飘的。已经是腊月十一了,年轻人还没有回来,中老年人还是惦念的,为什么孩子们还不回家?村里仍然是静悄悄的,没有往日一到腊月热闹非凡,心情亢奋,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氛围。腌腊季已经结束了,老人们已经准备好了腊货只等孩子们返乡过年。老人们说现在过年一年比一年冷淡,不热闹了,在城市里落户的人今年不打算回老家了,父母不在了,回来没有意思,家里人只得把腊货寄快递了。今年春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农村也应该热闹热闹,有一个过年氛围吧?

年轻人基本上还没有回来,仍然在工厂、企业里守着,希望能把工资全部拿回来。所以年轻人可能要到腊月二十四才能返乡。另外,腊月是消费旺季,年轻人也不想错过赚钱的机会,在外租门面当小老板的人可不想早早回农村。但老人们还是牵挂着孩子们,一到腊月公路边小超市每天都有老人们坐在那里,眺望远方,希望有孩子们身影。“每逢佳节倍思亲”,已经是腊月中了,村里人不安分了,思念之心与日俱增。老人们还在一起打探孩子们消息,“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回来”?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农村有这个风俗习惯,即便是相隔千里也一定要除夕赶回家吃团圆饭。不回家过年,不吉利的,农村非常忌讳,所以农村除夕不留客人吃饭的,让人家回家团聚。除非是无家可归的人才可以挽留在一起过个年。有人牵挂着,有人思念你也是一种幸福,所以年轻人还是要争取回来吃团圆饭。

回家是孩子们的期待,离叔叔阿姨、爸爸妈妈回家越近,小孩子越兴奋,长辈会带礼物回家,还在除夕派发红包的。进入腊月孩子内心也是望眼欲穿的,孩子们撒娇、胡搅蛮缠的也是一种幸福。回家了,孩子们总是粘着父母,跟在父母的后面,生怕父母离开了。年轻的父母也是宠爱孩子,回家的感觉真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团团圆圆的,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快乐。回家了,就彻底放松了,一觉睡到日上三竿,父母盼着子女回来,可回来了一个个都成了公主、皇上了,父母倒是成了“老妈子”,伺候着吃,伺候着喝,伺候着穿的。今年正月我家邻居站在门口向楼上喊:“各位主子,日上三竿了,请下来用膳吧”?不过父母倒是心甘情愿的这么伺候着,一家人在一起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也很愉悦。

在外务工或做生意,必须要吃苦,城市里生活节奏太快,喧嚣、浮躁,人总觉得不踏实。无论如何也容不进城市,城市繁华、城市里现代化、城里生活仿佛不属于我,在城市里总觉得是飘荡在城市里,城乡居民从来不把我们当新市民。只有回农村,回家心才能落下来,神才能定下来了,气才能呼出去。回家的感觉真好,回家了,孩子高兴,父母高兴,一家人又聚在一起,聚齐了,这才像是个家!回家的感觉真好,休息,休息,休息一会儿,养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