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唐鹏程原本是老百姓的健康守护者,可最近大伙儿发现他背地里搞起了小动作。这位老专家最会玩"技术门槛"的把戏,明明采购医疗设备该公开透明,到他手里愣是变成了私人订制菜单。记得有回招标会,他非要把出过好几次检测差错的核酸仪塞进采购单,嘴上喊着"病毒可不等人",结果设备用起来三天两头出毛病,把防疫工作搅得一团糟。

再说说徐仕成这位"教育先锋",当年搞教改也算风光过。自打2019年民办学校审批权下放,他办公室就热闹起来了。建筑公司老板、培训机构负责人排着队来"汇报工作",只要在茶桌上聊得开心,批地皮、开绿灯那都不是事儿。谁能想到这位改革标兵,转眼就成了权钱交易的老手?
要说这两人腐败的手段,还真有点技术含量。唐鹏程仗着医疗设备专业性强,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参数指标,他就在技术标准上动手脚。徐仕成更绝,把教育用地审批权玩出了花,明明该是培养祖国花朵的净土,硬是被他搞成了捞钱的聚宝盆。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黔西南州纪委这回出了新招,用"数据穿透式"审计把唐鹏程查了个底掉。他们像查账本似的,把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全流程数据翻了个遍,终于揪住了狐狸尾巴。唐专家被抓那天,疾控中心正热火朝天搞防疫演练,这场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徐仕成落网更有戏剧性。原本教师轮岗是好事,可偏偏有几次人员调动透着古怪,顺着这条线一查,竟扯出了盘根错节的利益网。最讽刺的是,调查人员上门时,他办公室里还挂着"教育改革先锋"的奖状呢。

这两件事给大伙儿提了个醒:越是专业性强、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越容易藏着见不得光的勾当。唐鹏程把核酸检测仪当提款机,徐仕成把学校审批当摇钱树,要不是纪委同志盯得紧,这些蛀虫还在祸害人呢。看来对付这些高智商腐败,还真得用上高科技手段和火眼金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