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当地时间2025 年 3 月 13 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上演戏剧性一幕:特朗普向北约秘书长吕特抛出 “收编格陵兰岛” 的计划,称其为 “国际安全的定海神针”,却又以 “别当真回答” 消解严肃气氛。这场看似荒诞的政治表演,实则掀开了北极战略争夺的新篇章。
格陵兰岛 217 万平方公里的冰盖下,埋藏着令全球垂涎的宝藏。稀土储量可供全球使用 50 年,石油储备相当于半个中东,天然气达 4.15 万亿立方米。更关键的是,随着北极冰层加速融化,这里将成为连接欧亚美的 “北方航道”,航程比传统航线缩短 40%。美国在图勒的军事基地(现称皮图菲克太空基地)部署的导弹预警系统,可监控全球导弹动向,战略价值堪比 “北半球咽喉”。
美国对格陵兰岛的觊觎由来已久。1941 年美军借二战之机控制该岛,1946 年杜鲁门曾出价 1 亿美元求购。特朗普并非首位 “购岛” 总统,却是首位威胁动武的。他在 2024 年胜选后直言:“为保护自由世界,美国必须控制格陵兰。” 其逻辑赤裸裸:掌控资源、遏制俄罗斯、反制中国稀土依赖。
面对美国压力,丹麦政府迅速祭出 146 亿丹麦克朗(约 140 亿人民币)的北极防务计划,誓言强化军事存在。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更以 85% 的反对率数据打脸:“我们不是商品!” 这一数字甚至超过夏威夷独立公投的反对率。北约秘书长吕特则陷入两难:支持美国将损害丹麦主权,反对则可能激怒特朗普。欧洲媒体戏称北约如 “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
特朗普的疯狂举动暗藏三重算计:转移国内经济矛盾、抢占北极资源、敲打欧洲盟友。但他低估了两个变量:格陵兰岛正处于独立运动关键期,岛上民主党刚赢得选举,追求自主而非换 “主子”;丹麦与欧洲盟友的团结超出预期,德国、法国等明确支持丹麦主权,欧盟拒绝参与谈判。
这场闹剧撕开三个现实:北极已成大国角力场,俄罗斯加速军事部署,中国推进 “冰上丝绸之路”;北约体系濒临崩溃,美国单边主义与欧洲战略自主尖锐对立;小国唯有强硬才能维护尊严,丹麦组建北极快速反应部队、部署 “海上杀手” 导弹,用行动证明主权不可侵犯。
尽管特朗普的 “购岛” 计划短期内难成,但北极冰层融化正让这片净土沦为火药桶。当丹麦宣布强化防务时,国际社会不得不思考:这场由美国挑起的风暴,最终将引向合作还是对抗?或许正如国际观察家所言:“特朗普的疯狂,恰是时代危机的缩影。” 在资源与主权的博弈中,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让北极成为新的 “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