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无能,专家: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道远文史 2023-05-26 15:42:13

这样一个问题,不清楚各位有没有想过? 在古时候,假设家中原本的继承人去世,那么继承家中一切的,会是他的亲弟弟,还是他的大儿子?

第一代继承权

众所周知,在上古时期,家庭是一个最基础的组织。

在同一个大家庭中,家中之主的地位可以说是最至高无上的一位存在。

血缘亲情

维持住这个大家庭的利益,维护住这个大家庭的尊严,保证住这个大家庭的传承,这些都是这位家中之主的职位责任

因此,挑选一个“领头人”,一定要合乎规矩,合情合理,如此,大家都会信服,对他们来说,是最有利的。

无论是对自己的家庭,还是对自己的国家,都是特别相同不变的。

所以说,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变一直延续的“嫡长子继位”制度,就是这么一类应运诞生的制度。

但话又说回来,在古代,一个家庭,若是嫡系的大儿子死了,家里又多出了一个二儿子或者大孙子,那这个大儿子的“第一顺位”又该由什么人来继承?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套制度到底是怎么来的。

从古至今,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百姓,都把延续血脉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

但是一旦关系到了利益的纷争,那么这份感情就会变的非常的单薄。 所以说,为了阻止子孙后代之间的利益纠纷而造成的斗争,就想出并且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这就是《红楼梦》里的贾家。贾府关系

建立大周王朝的文王、王姬昌,其子众多,其中有能征伐天下的“武王”,有能征伐天下的“周公”,有能征伐天下的“姬旦”。

武王姬发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弟弟,可惜年纪轻轻就死了。

所以文王死后,他才能以嫡子之名登上皇位,建立起大周朝。

后来的几个朝代,全部都是把儒家学问作为最基础的,并且儒家学问更加是把礼教作为主导的。

因此,在往后的几千年的时间里面,“嫡长子继承位”就发展成为了一种延续的习惯。

在这个时代,男子为尊,女子为贱,一个有身份的男子,可以娶几个妻子,但是一个妻子,却是一辈子只能有一个的。 被原来的妻子所生出来的儿子,就叫做“嫡长子”

按照家中的辈分,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家中的长幼顺序,大儿子在家中有着最大的权力,同时一样是最有资质接收家中产业的一个人。 即使是侧室或妾室生下的男孩子,也是“庶子",在家中的重要地位要比正室的儿子的重要地位低的多

等到了唐代和宋代这两个朝代,才拥有了真正意思上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从这两个朝代开始,废除嫡长子,立更小的儿子,就变成了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伦理问题了,而是会成为一种罪责,将要受到谴责与惩罚。

承袭的联系

我认为,从古代的那个时候的事实情况来说,的确是需要这个制度的,这种制度,从最根本的根源来说,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大家族中最内部的家庭矛盾以及争斗内耗的问题。

万一出事了呢?

可要是大儿子生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呢?

事实上,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古代人都已经想通了。

就算是一对孪生兄弟,也是有年龄差距的。

古代有句话叫一男一女,生一对双胞胎,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按照惯例,一旦立下了嫡子,便会把剩下的那几个儿子,除了正妃以外,再找个小妾收为义子。

三个老婆和四个老婆

如此一来,这个儿子就会被剥夺大儿子的爵位。

若是大儿子不幸夭折,那么另一位大儿子,即是大孙子,就可以取代自己的父亲,来继承大权,在家族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大皇子朱标死后,明太祖朱元璋并没有把皇位继承给他其它的任何一个儿子,反而是到最后直接把这个位子继承给了朱标的儿子,他的皇长孙朱允炆。

你会认为朱元璋是对他的好孙子更加爱护吗?

当然不会是啊! 朱元璋只不过是顺从了我们古代中国人一起公共认为的父系权力的制度罢了。

他这么做,也不过是想要维持家族的安定和利益,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控宗门的力量而已。

就连朱允炆的舅舅朱棣都不甘心,凭借着“靖难之役”登上了新君的宝座,更是被人说成了“有名无实”,被人诟病一辈子。

明朝朱棣

所以说在这一点就能够看的出来,长孙子手中的权利要远远大于二孙子的手中的权利的。 这就是在古代,假设嫡长子去世了,那么嫡长孙就会继承他要继承的一切的原因了。

至此,所有人心中都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嫡子去世后,会不会继承他的衣钵?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