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看过上一期DITA ES的客观部分开箱视频,听过小公举分享的研发“事故”之后,应该都迫不及待想知道这款耳机实际的声音表现了——还没看过上一期的同学赶紧去补补课~
在这期视频里,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将ES调校成现在的声音表现的。
视频时间轴
声音表现
0分32秒-3分56秒
关于我们
3分57秒-6分02秒
声音表现作为在圈内扎根十数年的HiFi媒体人,在评测各类产品的过程中,以及打造ES这款耳机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一直在思考,烧友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声音。实际上,我们耳边事的几位核心成员目前的主力设备都是比较大型的音箱系统,我们对于ES调音的灵感,就是来自于我们常年聆听音响器材的经验。
如果说音箱系统或者说高端器材相比入门级的随身设备,最大的区别在哪,我认为不是所谓的解析力、信息量,也不是低频的澎湃感或者中频的感染力,而是对于音乐还原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是用均衡中正的三频表现和规整的空间排布,完整地还原出乐曲的场面感,还有人声、乐器之间的主次关系,呈现出音乐最真实的模样。而ES,正是“整体性”这一理念在耳机产品身上的具象化,它能够将丰富的音乐元素以一种圆融、自然的方式予以呈现。
如果要落实到声音具体某一方面的表现,我觉得ES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优秀的空间感。大部分耳塞在聆听古典乐时,哪怕声场规模不小,也还是会让人感觉整个场面是非常扁平的。而ES除了横向声场开阔之外,还具备了哪怕是顶级耳塞里也并不多见的优秀纵深感,对于乐器的定位非常准确,能够将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木管、铜管、定音鼓等乐器的位置如同真实现场般在纵向展开,最大程度地接近顶级音响系统的空间还原能力。
而在“音色”的呈现上,我们最终将ES调校出了一种宽松且具备较高还原度的风格。我们希望ES的声音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不是用谄媚的、具有过度染色的声音来讨好耳朵。尽管这种高还原的风格可能会被一些烧友认为太过直白,缺乏个性,但我们认为,只有真实耐听的音色,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乐曲的回放需求,才能拥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总体而言,ES的风格是比较杂食的,尤其是对于器乐类回放的表现在目前价位下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而在流行人声的表现上则倾向于平实耐听,但我个人还是不太建议对于中频厚度有较高要求的男声爱好者选择这款耳塞,因为它和大家想象的那种毒人抓耳的人声可能有比较大的差距。
最后我要提醒一下大家,ES所采用的双磁路单腔镀碳复合振膜需要较长的煲机时间才能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刚开声的时候中高频会有些微毛刺感,经过50小时以上的煲机之后,声音会温润不少。相信在这期推送发出的时候,第一批入手的小伙伴也会陆续拿到自己的耳机了,希望大家能够听得开心~
写在最后关于“耳边之选”的第一款产品——DITA ES的官方介绍,说到这里其实就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期推送的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研发这款产品的初衷。
作为一路从小白走到现在的过来人,我过往在买耳机的时候其实也走过不少弯路,很多在初烧阶段觉得不错的耳机,过了两三年可能就被丢在一边了,因为随着HiFi审美的提升,那种单纯追求抓耳的调音很容易就会显得过时。所以,我其实非常羡慕如今的烧友,因为大家的选择很多,耳机产品的整体水准也提高了不少。
而我们希望通过ES带给大家的,是一个可以长期聆听、时刻相伴的声音。哪怕大家已经玩到万元级的旗舰耳机或者顶级音响系统,也还是会觉得这个声音是动人耐听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它能够为更多初烧朋友打开一扇真正通往Hi-End系统的大门。
而要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甚至可以说是梦想,整个过程是相当漫长和艰辛的。我们也非常感谢合作伙伴DITA,愿意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这个项目的所有细节。甚至当我们提出,希望能放弃绝大部分的利润,将这款耳塞做到一个能让大多数烧友负担得起的价格时,DITA也欣然同意了我们的请求。从头到尾,他们除了和我们共担风险之外,没有在这个联名项目里要求任何的回报——她真的,我哭死。所以,无论是对于耳边事,还是对于DITA来说,这都是一次前无古人的联名——当然,我们希望这个项目后面还能有来者,希望我们两家不至于因为这个项目亏损过多而倒闭~~
在这期耳边开箱的最后,小公举要再次感谢各位烧友对这期耳边开箱、以及对耳边事的支持,也希望第一批收到ES的朋友能够喜欢上我们精心打造的这款作品,但愿“耳边之选”这个项目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大家带来优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