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傅作义为何不是开国上将?毛主席:授上将委屈他了

纵观历史2021 2024-07-24 00:37:52

1955年,新中国的授衔仪式上,很多将领都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其中不乏一些起义的国民党将领,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赫赫有名的傅作义竟然不是开国上将。

对此,毛主席说:“授上将委屈他了。”

傅作义为何不是开国上将?毛主席为何这样说?

一、毛主席:授上将委屈他了

在讨论军衔评定时,有人提出:“怎么也得给傅作义一个上将吧?”

但是毛主席却说:“这不合适,你以为的荣誉对他来说或许只是屈辱,授他上将太委屈了。”

毛主席这么说还真没错,以当时傅作义的情况来说,确实不适合授“上将”。

从等级上来说,上将是行政五级干部,享受国务院秘书长的待遇。而当时傅作义是水利部部长,属于行政四级干部,享受国务院副总理的待遇。

所以,如果授予傅作义“上将”军衔,他的级别反而降了,这多少有点不合理,在傅作义这里,“上将”只是听起来响当当而已,实际上不如自己的“部长”。

另外,通过对比也证明不能授傅作义“上将”。

傅作义在国民党中已经做到了陆军上将,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其他起义将领虽然也很优秀,但是在傅作义面前,都算是小角色,还不是受傅作义领导?所以傅作义总不能和他们平起平坐吧?

国民党起义将领中,有三人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们分别是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傅作义如果被授“上将”,岂不是降了身份?

这里面,董其武是傅作义的老部下,傅作义起义后,身在绥远的他毫不犹豫追随,对国家统一起到关键性作用。

授予董其武上将军衔,除了他实至名归外,也是变相在授予傅作义荣誉。傅作义的部队当年有着“七路半”的称号,这是说他的部队行事风格非常接近八路军,就算不是“八路”,也有“七路半”了,因为这个,蒋介石当初没少猜疑傅作义。

所以中央对傅作义手下的兵很信任,再说,这部下都得了“上将”军衔,那这领导就算没授衔,地位也不会比“上将”低。

也许有人会说,那为何不升一个等级,给傅作义“大将”军衔?因为评这个等级他又差点意思,获得“大将”军衔的有粟裕、陈赓、黄克诚、罗瑞卿等,傅作义有点挤不进去。

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傅作义的职务性质。

二、建立军衔制度的原因

说到中央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刘少奇,哪个不是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们都没有得到任何军衔,这是为何?

当初中央打算给毛主席一个“大元帅”头衔,毛主席直接拒绝了,说:“这大元帅我可不当!那身衣服我看着都别扭,这不是让我离群众越来越远吗?”

毛主席还说:“依我看,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就不要参与军衔评定了。”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很多老同志都放弃了军衔评定,邓小平说:“我早就不当兵了,还评什么军衔嘛!”

刘少奇说道:“我现在也不在军队工作,就不要评了。”

关于军衔评定,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论功行赏,而是为了方便管理军队。战争时期,我军并没有建立系统的军衔制度,只是为了方便管理,临时给过一些人军衔,但也只是临时的。

当年临时给军衔可以基本解决当下的问题,部队的管理不至于混乱,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军中会有很多对外交往,这就有必要以军衔为依托。

谈判桌上需要对等的身份,假设对方给出一名肩扛三颗星的“中将”,我方就算给出最高指挥官,但没有军衔,肩上空荡荡的,也会被看轻。

所以,军衔是对外交往的纽带,当年因为军衔,闹过不少“笑话”,有损国家颜面。

而且有了军衔的激励,士兵们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三、军衔评定“规则”

建国之初,朱老总就提出:“必须尽快把部队的等级制度建立起来!”

后来因为抗美援朝,军衔的事只能往后推,直到1952年才再次被提起。

我国当年视苏联为“老大哥”,所以军衔评定上也大多参考了苏联,同时加入对我国实际情况的考虑。

政府人员不参与评衔是默认的规定。像周总理、邓小平、刘少奇他们,参与的是行政工作,不在军队工作,不参与带兵,军衔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

再来说傅作义,他之前虽是个带兵打仗的,但现在的“水利部部长”一职和军队八竿子打不着,自然也不在评选范围内。

不过对于傅作义,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是十分关心和尊重的。

毛主席经常说:“傅作义立下了大功劳,我们可不能忘记啊!”

所以尽管没有评定军衔,但中央不曾亏待过傅作义。

1 阅读:903

纵观历史2021

简介: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