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时,为何不去进攻陕北?是时候说清楚当年的真实情况了

苏曼文史 2024-10-15 11:20:53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铁蹄所到之处到处无不是死伤无数,日占区的中国人民因此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到了陕西的时候却让日军犯了难,连续轰炸了七年,累计轰炸次数高达数百次。

他们无差别地攻击清真寺、寺庙、医院等公共设施,尽管那里已经尸横遍野,半个城市都被炸成了废墟,但日军却始终无法攻下陕北地区。

陕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又是什么原因,让狡猾多端的日军始终无法得逞?

地形奇特,易守难攻

日本人早在全面侵华之前就已经对中国的地图进行了彻头彻尾的调查,陕西地区除了是八路军的大本营之外更是地处中国腹地,一旦失守那么后面的重庆也将面临危机,所以说陕北作为国共两党的保障,重要性可想而知。

对于日本人来说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想要打下陕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从地图上来看,坐落于关中平原,其地形特征为两侧高耸而中部低洼,四周环绕着险要的关隘与天然屏障,北靠黄河,南倚秦岭,自古以来便是军事上的战略重镇,易于防守而难以攻克。

先有黄河这个天然的大障碍,就算过了黄河,还有潼关、函谷关这些要塞等着他们。

地形之复杂,日军的大炮坦克啥的都施展不开,那些山路反而成了挡日军的天然盾牌。

日军也没想到,那些几百年的老城墙,土夯得跟石头似的,炸弹都炸不透。因此日军在进攻陕北的时候没少吃败仗。

就算日军侥幸过了黄河,还得走那百十里长的崤函古道。

让日军的坦克以及重型武器根本无法过去,走完古道,还得面对陕西的头号要塞——潼关。

这么一来二去的,日军累得跟狗似的,后勤也跟不上,所以对陕西也构不成大威胁。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整个抗战过程里,日军好几次从山西那边试着过河想占陕西,前前后后搞了7次,但每次都没成功。

他们多次想打进陕甘宁边区,可总是失败。

后来,晋西北根据地越来越稳固,还扩大了,日军在晋西北都忙不过来了。从那以后,1940年以后他们就没再大规模地打过陕甘宁边区。

日军之所以放弃进攻陕北,就是因为日军引以为傲的机械化部队在那个地形根本发挥不出来威力,日军少了坦克、大炮这些重火力武器后战斗力骤减,所以八路军凭借地形优势屡屡击溃前来进犯的日军。

1938年3月,日军第一次打延安,出动了2000多人,八路军留守的部队早就准备好了,在黄河边修了防御工事。

警备第6团一边用火力拦住日军,一边分兵去抄日军后路。晋西北的120师也出兵打日军后面,日军挡不住,大败而逃。

没过多久,5月日军又来犯,八路军让警备第8团主力主动出击,过河在汾离公路伏击日军。

八路军觉得光防着不行,得主动打。

所以从8月开始,他们决定分两路,从陕西隔壁的山西开始,去山西前线抗日。

他们派了两支队伍,东西两边互相配合。

日军的船根本连河的中线都过不了,被中国士兵打的连连败退。

天时地利,日军自顾不暇

就算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但在国共两党的坚决抵抗下,特别是他们在敌人后方开展的游击战术,让日军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去维护占领区的稳定,防止那里发生动乱。

在抗战的艰难时期,为了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日军已经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因此他们侵略中国的步伐也逐渐放缓了。

说到底,日本毕竟是个小国,国力有限。

随着他们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多,战线越拉越长,后面还得留下足够的部队防守,前线的士兵就越来越紧张了。

再加上长时间的游击战,让日军难以持续向前线输送资源,所以他们只好暂时放弃了攻打陕西的计划。

到了1941年,日军已经不满足于只在亚洲战场了。

他们看到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也跟着嚣张起来,想要偷袭美国,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

这边在中国,他们还在计划着派出10个师团从山西南部向西安平原和广元一线发起全面的进攻。

可那边太平洋战争就突然爆发了,全面进攻陕西的计划也就只能被搁置了。

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日军不得不无奈地应对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的两面作战。

这样一来,他们的兵力就更加分散了,资源也更加紧张。在中国战场上的战斗力和灵活性都大幅度下降,再也无法对中国战场展开更主动的军事压迫了。

特别是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之后,美军的反攻逐渐取得了成果。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连败退,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他们不得不转移战略重心,全力去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急局势。到了1944年以后,日本的战略状况就越来越糟糕了。

不仅在军事上越来越吃力,经济上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他们原本计划进攻陕西,然后直逼重庆心脏地带的战略,实际上已经彻底泡汤了。

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付出了14年惨痛的代价彻底粉碎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2 阅读:860

苏曼文史

简介:琴瑟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