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相爱相杀,缠斗一生的朱家五父子下线后,九岁登基的正统帝朱祁镇上线,明朝的发展也开始进入衰败期,纵观此剧,涉及了明朝中前期的很多历史细节,其中关于刑狱、间谍、密探等也多有涉及,包括出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等,这都是有明一代的特务组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说起间谍特务组织,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就不得不提到兵家巨著《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求的就是要充分的掌握各类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要打破信息的不对称。
《大明风华》里朱瞻基的锦衣卫指挥使扮相
我们看到在《大明风华》里朱瞻基一开始就是任职于锦衣卫,担当指挥使,帮助其爷爷朱棣探知各类信息,秘密操办各类事务,他跟女主角孙若微初见之时,就是朱瞻基带领锦衣卫在执行搜捕乱党的任务;那么锦衣卫这个组织是怎么回事呢?
锦衣卫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所创,但他最初并没有设立锦衣卫,他一开始设立的职位是检校官,负责探查京官处理政务是否奉公守法,并兼具搜寻风闻之事,朱元璋派自己的亲信充当了自己在京城的耳目,并担任这些职位的负责人,但这些职位往往品级很低,只能打探信息和情报告密,并没有逮捕和审讯等司法执行权。因此,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1382年,朱元璋正式设立了一个职能分明、组织严密的间谍特务组织,就是后来让朝臣和百姓都闻之丧胆的锦衣卫。
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制度
锦衣卫这一组织的雏形,其实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就已经有了,最初他只是仪仗队“仪鸾司”,后来又演变成了“拱卫司”和“亲军都尉府”,一开始只是皇帝的警卫部队,后来又形成了体系内的刑狱和审判机构,负责缉捕和审查,其机构的最高领导者为指挥使,正三品级别,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等,一开始只有1500人左右,到了嘉靖年间人数扩充到十五六万人。
负责北镇抚司的赵简王朱高燧
锦衣卫下设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设镇抚领导,为正五品,我们看到《大明风华》里赵王朱高燧就负责北镇抚司,经常奉旨办事,也负责抓捕和审讯,尤其是在漠北征战的时候,朱高燧依然能拿到宫廷秘事的情报,朱高燧在被圈禁后依然掌握了很多机密,都跟他曾任职北镇抚司有很大关系。
朱瞻基与孙若微在锦衣卫靶场
锦衣卫从成立后,在洪武一朝一直担负处理重大案件的责任,因为是奉皇帝的旨意查办案件因此也被称为“诏狱”,在《大明风华》里,诏狱是一个极其阴森恐怖的地方,女主孙若微与太孙朱瞻基结识以后,最好奇的也是这个人人谈之色变的诏狱,为此她还身陷天牢之中,自己也体验了一把诏狱的厉害。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就开始利用锦衣卫来稳定统治,四处派人在市井街头探听消息,因为曾经出家做过和尚,因此他也特别忌讳听到或者看到“光”、“则”等字眼,比如有官员的奏文里无意出现过“仪则天下”,就被他令锦衣卫当廷“廷杖”至死。说到“廷杖”,是有明一代皇帝处罚大臣的特色,《大明风华》里,朱瞻基登基后,他还下令廷杖过为汉王朱高煦说情的大臣,就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展现。在明史里,被廷杖致死的大臣非常多,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就曾被活活杖死,廷杖给文臣带去的不仅是肉体疼痛,更多的是心灵伤害,可想而知读书人当场遭受这样的羞辱,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即使不死,精神意志也基本垮塌了。
大明特务组织——锦衣卫
而且,锦衣卫折磨人的手段特别多,刑法特别严苛,简直是违背人性道德,比如有“白骨尽脱”的琵琶刑,戴三百斤重的“枷刑”,煮沥青的“剥人皮”等等,至于夹棍之类的在锦衣卫都算小儿科,简直是恐怖至极。因为锦衣卫的存在,导致了朝野上下以及百姓民间都惶惶不可终日,因此朱元璋在晚年也发现了锦衣卫的弊端,因此洪武二十年的时候废除了锦衣卫,还下令毁掉了各类刑具。
然而,锦衣卫在不久后就又死灰复燃了,因为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天下以后,他需要镇压不服其上位之人,因此他又重新恢复了这一反人类组织,让他们到处刺探信息,抓捕建文旧臣等,此外,他还特别崇信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在真实历史中,才子解缙就是在朱棣的暗示默许下被纪纲安排人埋雪里活活冻死的。在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后,英宗更是利用锦衣卫清理了很多他认为的逆臣,包括后来的宪宗、武宗、世宗、熹宗等时期,锦衣卫的残酷一直没有减弱,更是被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太监所把持和害人,因此锦衣卫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干了太多坏事和恶事,也激化了统治阶层的矛盾,加重了民间的疾苦。
朱棣在位期间设立了东厂
后来,明朝在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还设立了“东厂”,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设立了“西厂”,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设立了“内行厂”,形成了“三厂一卫”的格局,而且皇帝们分而治之,让机构之间互相制约,皇帝从中可以完成完美的控制。有明一代被宦官专权,被特务统治,很多名臣也深受其害,比如武宗期间的名臣王守仁,就一直被刘瑾迫害,熹宗朝的很多文臣都被魏忠贤迫害,魏忠贤甚至胆敢为自己造“生祠”,这些太监之所以这么有恃无恐,一个是皇帝纵容和崇信,另一个就是他们掌握了特务组织“厂卫”的大权,所以有明一代,厂卫之祸极深,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特务组织,更是消耗了大明国力,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告知,欢迎广大朋友参与讨论,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