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事实胜于雄辩。”无论多么华丽的语言在事实本身面前也不堪一击。但在《爆款文案》这本书中,就很好的做到了这点,用文字比喻事实,让人眼前一亮。书中写的是商业文案,就是写出来的文章,能够转化为营业额,用一个引人注意的标题,然后在文中激发读者购买欲望,不知不觉中赢得读者信任,毕竟同类型的商品很多,最后引导读者购买商品。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赢得读者信任,可以想象,看到一篇文章推荐商品,尽管读者现在不需要,如果在得到读者信任,就有可能买下备用。但是,没有看到商品,仅仅用文字,怎么感受到商品的好坏优劣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89dd40d9391595626389a1094dd6dd.jpg)
如果面对面看到商品,那就有很多办法可以证明,而现在是一篇文章,应该怎么办呢?没错,就是事实证明。书中拆解了2个部分,分别是不同点和嫁接熟悉事物。
首先是不同点,不一样的地方更容易让读者能区分出来。现在有一种新的纸巾,是用竹浆制成的,而且其他的纸巾是用木浆制成的,于是,就有了不同。怎么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呢?经过测试发现,用竹浆制成的纸巾比用木浆制成的纸巾更有韧性,并且在用的时候不会留下“纸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f682c84435d944ef0d35e5cee96ea60.jpg)
然后嫁接到熟悉的事物,读者对熟悉的事物,不仅亲切,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大小轻重好坏。
所以,为了凸显纸浆纸巾不同,就做了一个测试,把木浆纸巾与纸浆纸巾同时打湿,都平铺在空的玻璃杯上,然后开始放一元的硬币,木浆纸巾仅仅2个硬币就破了,而竹浆纸巾放了13个硬币依然没有破,读者看到之后,竹浆纸巾已经快像一块布了,韧性和不会掉纸屑的不同,一眼就看出来了。
所以,想用文字比喻事实,就需要找到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放到熟悉的事物上就会栩栩如生,这是在商业文案中比喻的用法,如果放在其他地方,会不会也是这样的效果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a81316c6d0453b016eed9cf7fccfd01.jpg)
迎面走来一个双眉似剑高高扬起,眼睛深邃黑暗,像夜空中的一点亮光,不大却夺人心魄,鼻子高高耸起,就像一座高山,深厚沉重,脸型消瘦,却显得格外精神。一个剑眉星目,炯炯有神,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却充满压迫感的人出现了。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同理,人也是一样,把每个人的不同点找出来,然后放到熟悉的事物上产生的效果。这是不同的地方,如果找到相同的地方,放到熟悉的事物上,会怎么样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c9bc1a79cd1c12ce27bc6a06a89558.jpg)
一阵风吹过,一片梧桐树叶在风力的影响下,摇了摇身子,似有不舍,看向梧桐树,不由自主地就开始下落,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是不肯直直落下,一会儿在草丛里捉迷藏,一会儿在鸭群中逗逗鸭尾,看着鸭子无可奈何的样子,一会儿在风中上下翻滚,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愿意回家,而风妈妈在催促着前行。树叶随风而动,灵动飘逸,毫无规律可言,放到熟悉的事物上,不禁让人想起儿时无忧无虑的生活。
不论是相同之处还是不同之处,放到熟悉的事物上,就生动形象起来了。三国文学家刘劭说:“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所以,用比喻写事实,不仅一目了然,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比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我们理解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