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战役中,一一三师为了迅速奔袭三所里,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敌人的公路上急行军。在这之前,志愿军为了躲避敌机的空袭,往往在黑夜中行军。这样既能保护宝贵的战士,也能不暴露我方的行踪。
而这次,一一三师却决定,为了尽早到达三所里,决定打破惯例,白天在公路上急行军。这一决定是大胆的,整个师如此大动作的在敌人公路上急行军。一旦被敌机发现,整个师都可能会因为来不及躲避,而暴露在敌机的火力轰炸之下。
果然,不久之后,整天在天空转悠的敌就发现了公路上的一一三师。奇怪的是,敌轰炸机一直在低空盘旋,并没有一一三师进行轰炸。
几次之后,一一三师的战士们知道,敌机上当了,便干脆直接扔掉了伪装,在公路上大摇大摆地跑起来。
原来敌侦察机把地面上的一一三师当成是从北边逃出来的南朝鲜师。由于志愿军战士身上没有明显的标识,再加上一一三师经过连夜奔袭,战士们的队形已经有了些乱。
种种错觉,使得飞机上的飞行员认为,志愿军不可能那么大胆,敢如此大部队的在敌后长驱直入。于是侦察机继续在一一三师上面盘旋。
飞行员还拿出对讲机,让在三所里准备好饭菜,地面上的这些“自己人”一路跑,到三所里一定很饿了,要多准备一些热汤,贴心的飞行员还让三所里多准备一些南朝鲜士兵喜欢吃的咸鱼。说完,侦察机就飞走了。
很快,一一三师的一个前锋营就赶到了三所里,三两下的就把正在忙于做饭的敌人干掉了。那些为他们准备的饭菜热汤还在冒着热气,这个前锋营却顾不得吃上一口,因为前面的公路上,敌人滚滚而来,他们正往这面撤退。
前锋营顾不得奔袭的疲劳,只听到前面一声令下:跑步前进,立即进入阻击位置。战士们就拼命地往前跑,有的战士刚刚迈开腿,就累得或者困得倒下,接着又爬起来,扔掉身上的干粮袋和背包,又猛冲了上去。
一一三师在急行军中,电台一直处于静默状态,彭德怀联系不上一一三师,急得跺脚:“一一三师到底走到哪里了?”他关心着这支深入敌后的部队,是呀!一一三师太关键了,它能否顺利到达三所里,阻击住南逃的敌人,成为了歼灭敌人的关键。
到达三所里之后,一一三师的电台马上打开,并和志司取得了联系。几日没合眼的彭德怀,眼睛里泛着光:“好呀!总算到了!总算到了!让他们扩大战果,抢占附近的龙源里!”
连续几天,一一三师像一枚钢钉一样,定在了三所里龙源里一线,截住了从北边撤下来的敌人,挡住了从南边前来增援的敌人。这颗钢钉的存在,成为了第二次战役彭德怀诱敌深入,瓮中捉鳖成功的关键。
《朝鲜战争》的作者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意外找到了沃克(美四星上将)在第二次战役中说的一句话:“闻到志愿军饭菜的味道就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