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在全球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两大发展中经济体和毗邻的文明古国,两国都具有广泛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力。在中印建交75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回顾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合作前景尤为重要。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两国关系虽经历风雨起伏,但总体保持向前发展势头,友好交流合作始终是主流。在金砖、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中印之间的合作展现出独特优势。
有记者问,印度担忧中国限制设备出口和人员赴印会阻碍印度发展国内制造业。随着双边关系改善,中方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徐大使回答,中方从未就限制相关设备出口和人员赴印提出强制性要求。相反,中国始终愿同友好国家分享经验,加强互利合作。但现实情况是,中国人获得印度签证很困难,在印中资企业经常受到不友好不公平对待,媒体上还不时出现不欢迎中国投资的声音,这些都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双方需要相向而行,共同努力。
印度总理莫迪(资料图)
这番表态也算是打消了印度的担忧,又讲述了华人在中印关系中受到的不公平现象,向印度表明中国是不会打压印度的,但印度也需要重视华人的待遇。
目前,中印业已建立的大多数交流对话机制均处于停摆状态,人文交流水平较低。尽管中方在努力提高两国交流水平,去年中国驻印使领馆共向印方发放了28万份签证,今年以来已发放逾8.5万份签证,但中国人获得印度签证却不容易。双方也尚未恢复互派记者,缺乏关于对方国家的第一手信息。一些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论”“中国威胁论”通过媒体放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
印度制造(资料图)
事实上,印度为讨好美国已付出沉重代价:为缓解美国关税压力,印度主动下调部分美国商品进口关税,印度政府甚至曾考虑削减价值2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关税,以避免被美国列入“对等关税”加征清单,但最终印度还是没能躲过关税“大棒”。美国的回应是加征26%的关税,并威胁将印度列入“重点观察名单”。美国对印政策的反复无常,早已让新德里尝到苦头。2023年,印度为配合美国“印太战略”,暂停从伊朗进口石油,转而高价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导致国内能源成本飙升。如今,美国又以“对等关税”为由,要求印度在数字贸易、数据本地化等领域全面让步。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来,印度的辣椒、铁矿石、棉纱线等产品对华出口持续增长,充分证明中国市场对印度经济的重要性。在中美之间,印度如果盲目追随美国的关税政策,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不仅会错失与中国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还可能陷入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博弈,损害自身利益。而中国欢迎竞争,但坚决反对无休止的试探和捣乱,如果印度想真正成为地区强者,那就得拿出点实际行动。
莫迪会见美国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携家人开启了为期四天的印度访问之旅,白宫已经明确定调,本次访问的重点就是与印度讨论“共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优先事项”。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接受采访,被问及中方是否期待莫迪总理赴华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时,徐飞洪大使表示,中方欢迎莫迪总理出席今秋在中国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愿同包括印方在内的各方一道,举办一届友好、团结、成果丰硕的峰会,引领上合组织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造福两国及地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