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总理发布通知,表示比起中方,他们更愿意去考虑印度接下河流修复任务,原因在于印方是该河流上游的控制方,很多争议都可以直接解决。
这件事的背景是孟加拉国结束对华访问行动后的成果汇报,因此不少人都在期待官方拿出切实推动双方合作的项目,然而他们却更先听到印方的名字。
民众自然感到疑惑,毕竟他们进行的是对华访问而不是对印访问,选择中方当合作伙伴,无疑可以深化合作印象,建立一个相关的体系雏形,这对孟加拉后续发展意义重大。
而孟加拉政要其实也非常纠结,因为双方都有相应的收益,而最后选择印度,也是相互权衡的结果,这倒是无可厚非,毕竟是出于切实考虑,而不是阵营对抗思维。
对于正常贸易思维,中方并不抵制,所以没必要对此过度反应,同时,孟加拉这次的思考方向也带来了一些外交博弈的思考,值得进行推敲,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孟加拉对中方的访问是在7月8日进行的,双方会谈氛围较为轻松,没有出现合作障碍,在49年的建交历程中,双方有帕德玛大桥这种标志性合作项目。
同样的,也有一带一路倡导下新的合作模式,可以说,过往、现在、未来,双方都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来到新时代的背景下,双方同样在环保领域进行了诸多合作。
对比来说,孟加拉算是国际社会较为了解中方立场和形象的国家,而中方也是作为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另外,放在整个南亚,孟加拉的对华贸易也只差印度一点。
中方深刻理解该国面临的挑战,知晓经济发展初期的难处,支持他们逐步迈进,发展工业基础,对于这份鼓励,孟加拉民众保持了极大的认同感。
因此,双方的沟通交流不是停留在官方层面,而是有相应的民众基础加上官方促进,所以多数经济分析都抱有对两国发展的期望,希望双方合作渐行渐远。
拿双方访问宣言来说,孟加拉国尊重双边主权,愿意同中国构建共赢合作的交流关系,在本次访华行动中,至少签署了20份经济投资和农产品等项目合作。
目前,孟加拉寄希望于获得中方认可,然后推动其自贸区的建立,对于孟加拉国来说,需要丰富自己的合作范围,也就是南方综合发展计划,该计划涉及世界范围内的100多个国家。
可见当地政要为了发展国家基础,付出了令人惊讶的努力,作为合作伙伴,中方不吝啬于向孟加拉提供援助,另外,这番扩大市场对中方也有不可忽视的好处。
当出现自贸区后,当地贸易就会产生扩散,不仅仅是外部投资增多,连内部民众的就业面也会更加宽广,另外,孟加拉也是金砖国家组织的申请者。
从这些外交事务可以看出,中孟之间的友谊十分深厚,不会因为商业行为改变朝向,双方民众都希望彼此能够拿出更好的合作项目,推动当地的发展。
之后就是印方和孟加拉间的合作诉求了,我们可以看到孟方的经济部长具备一些前瞻性思维,在南方计划中,理智的进行分析,得出印方投资不稳定的结论。
所以进行访华行动时提到有关于合作计划的后续事宜,希望中方能够帮忙,至于河流修复,位于上游的印方则能避免权利争端,可见其准确判断了中印优势后做出了明智选择。
这在国际社会上的贸易领域虽然较为常见,但孟加拉和印方之间有关这次合作,其实还有一段渊源,那就是一开始孟加拉内部的提斯塔河出现断流时,他们就找到了印方沟通。
但是当时双方政治互信不足,即使提出了修复请求,印方也没有受理这部分事务,直到现在,孟加拉要建立自贸区,自然免不得和印度等一系列亚洲国家打交道。
有了这份外交基础,孟加拉和印方才算是能够走向合作,而最紧要的合作项目就是提斯塔河,因为这关乎到境内民众的农作物生存问题,且干涉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十分之一。
可以说,相关影响由不得官方不重视,另外,因为该河流的断流问题,周边区域有些已经荒漠化,对当地进行环境调查后,得到的预期不容乐观,甚至已经有恶化加速的趋势。
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印方和孟加拉沟通不畅通,双方关系不佳,印方根本无视孟加拉的实际情况,不定时的断绝上游水流,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现在双方关系改善,达成这条河流的共识自然是水到渠成,为此,孟加拉得出结论,修复河流最快的方式就是和印方合作,这样就能避免很多衍生问题。
回顾最初阶段,孟加拉当时还找过中方商量办法,希望绕过印方来治理河流,结果印方得知消息,生怕孟加拉继续和中方深化合作,增加中方影响力,立刻主动联系了孟加拉。
可见印方本身其实还是秉持对抗思维选择抢单,只是引出印方和孟加拉商讨后,其地理优势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毕竟孟加拉国没必要和中方闹不愉快,双方合作的收益也很大。
所以,孟加拉的思考方向是河流整体范围,将提斯塔河交给中方能不能治理?这是肯定的,但是孟加拉的内部不只有这一条河流,且上游基本都是印方。
那么,有了这次合作,双方就能够达成更多的协定,真正打开水分配协议的广泛合作局面,这对孟加拉国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哈西娜选择了印方合作。
但是,这个决定同时也应该带给孟加拉额外的启示,作为小国,他们的地理位置注定要受制于印方,为此,最好提前进行一番规划,避免自身权益受损,毕竟印方可能想的不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