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之后,宝钗说的这句话是在袒护谁,又是在恐吓谁?

如玉公子 2024-06-07 22:53:10

书中第三十三回写到了宝玉挨打之事。宝玉为什么会挨贾政的打,两个原因:结交优伶,且这优伶琪官是忠顺王爷府里的男宠,为此惹得忠顺王府的人到贾府要人;第二是宝玉调戏母亲王夫人的婢女金钏儿,导致金钏儿被撵后含羞投井自尽。听闻这样的事,贾政气了个半死,因此也就把宝玉打了个半死。

宝玉被打后,众人都赶着看望他,袭人趁找焙茗打听宝玉挨打是为何事。焙茗说出是为琪官和金钏之事。

焙茗道:"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

焙茗这话虽然是猜测,但是也不无道理。金钏的事是贾环说的毫无疑问。就是琪官的事,薛蟠自己不承认有说,但其实极有可能真说了。他倒不是在贾政面前说,而是在外和朋友混说一通,被有心人听去了,然后传到了忠顺王府那边,所以忠顺王府才会到贾府要人。

对于宝玉和琪官(即蒋玉菡)初会交换信物之事,薛蟠应该是嫉妒的,他当时就说,“可被我拿住了”。宝玉和琪官交换了汗巾,虽然他们没有不伦之行为,但薛蟠以己之心度人,他是不会相信琪官和宝玉之间清白。所以他会吃醋,会口无遮拦的在外面乱说。

后来宝钗来看宝玉,也追问袭人宝玉挨打的原因,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因见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

宝钗知道宝玉是怕自己多心,才用话相拦袭人。但她自己心中也在暗暗猜度:"......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宝钗其实心中也是怀疑薛蟠的,毕竟薛蟠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比谁都更清楚。不过纵然如此,她是不会认下此事的,所以她说:

“......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

宝钗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就算是她哥哥说的,那也是宝玉自己行的不正,做了那样的事,薛蟠才会说。薛蟠不是空口来风,是宝玉有错在先,因此不能怪薛蟠。

袭人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宝钗说得极有道理,宝钗说话一向堂皇正大的,这回当然也是。宝钗临走之时,还对袭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这句话说得很隐晦,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的。不要惊动老太太,太太,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为什么怕老太太、太太知道,又是谁将来要吃亏的?她在隐藏什么,她在袒护谁,又在威胁恐吓谁?

不用多想,也不用怀疑,宝钗袒护的人就是薛蟠。她自己都知道,以薛蟠的心性会作出什么事情来,她却偏偏还要为他开解。这就是她不分青红的偏袒薛蟠。

至于被威胁被恐吓的自然是袭人了,因为只有她会吃亏。为何这样说?

因为宝玉现在都已经为此事挨打了,贾政也是已知道的了,将来就算对景,证实他真的和琪官关系亲密,又能怎么样呢?他已经被打了个半死,将来他还能再吃什么亏?贾政也不会再打他一次,所以将来吃亏的人不会指宝玉。

那么薛蟠会吃亏吗?自然也不会。他抢香菱,命人打死冯渊;为了秦钟他大闹学堂,也没见他吃什么亏。宝玉结识琪官的事,很多人知道,忠顺王府的人能知道,就很有可能是薛蟠在外混说让人听见的。但宝玉的行为确实也是事实,将来对景,贾政还能拿薛蟠怎么样吗?不至于的,所以薛蟠也不会吃什么亏。

既然宝玉、薛蟠都不会再吃亏,那吃亏的人只能是袭人。可袭人又吃什么亏呢?自然是怪她对宝玉照料不周,没有好好劝住宝玉,让宝玉有机会和那些戏子混一起。其实这也怪不到袭人头上,毕竟袭人照顾的只是宝玉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上的事 ,却管不了他交朋友的事。

宝钗这话纯属就是欺骗袭人,并趁机恐吓她,让她不敢把薛蟠的事情说出去。

因为这事被老太太、太太知道了,她们因关心宝玉,可能会将此事怪到宝钗头上。就算贾母等人不怪她,毕竟也是薛家的事,会影响到她。只要和她前程有关的事,她都要关注和防范,绝不能因这些意外影响到金玉良缘。

因此宝钗才会拿话威胁镇住袭人,说如果她说出去了,将来吃亏的是她自己。袭人猜不到宝钗心中弯弯道道的小九九,还以为宝钗是为她和宝玉着想呢,担心她被太太责怪,也担心宝玉再次被打。

袭人虽然心机也不少,但在更腹黑的宝钗面前,袭人的脑子还是不够使的。那些转了几道弯的话,以袭人的脑子哪里想得到?

王夫人说袭人笨笨的,其实也没说错,袭人在勾引宝玉这方便很精通,也懂得把握机会;出卖旧主、出卖同僚的事她也做得很顺溜,但是要动脑子的事情她就不一定行了。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她确实是蠢蠢笨笨的。

如果不是这样 ,她也不至于金玉良缘事成之后,被宝钗抛弃。

为了宝钗,她曾竭尽手段讨好宝钗,并为宝钗做事,可是她却看不懂宝钗对她的态度。她一心巴结宝钗,想通过行动获得宝钗的好感,以便将来稳坐宝玉姨娘之位。谁知结果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她最信任的宝钗防着她,将她当成棋子,最后更是沦为弃子,袭人这不就是又笨又蠢吗?

0 阅读:2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