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樊 芳 (湖北)
五
从没想过我和老张的同事缘分,是能有机会坐进同一间办公室。他调来我们纳服科是2021年11月份的事了,他的办公桌就在我的斜对面。
那天他走进纳服科,朝我微微一笑,双手抱拳:“新同志来报到。初来乍到,请各位多多关照!”其实在场者就我一人。我被他逗乐了。他问我做什么工作?我开始向他介绍我的工作岗位职责。他调动的事,我早先有所耳闻。他说他估计是来养老的。我说未必,领导还未安排具体工作,是要你把情况先熟悉熟悉。
没过三天,领导交办一个12366举报件,安排我同他一起去调查。
举报件不复杂,一个煤气站私营业主马某为小区居民廖某罐气,拨打12366举报对方不给开具发票。调查时我们走访双方,情况明了,回单位立马就向领导汇报,问题关键是没开发票,这事很容易得到解决。
到送发票的这天,老张先把车开到水果摊,买了苹果、橘子两大提。去居民廖某家时他拧下了车。
“你举报的事情办妥了,对煤气站,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处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求他必须提供真实发票。”老张从我手中接过发票,郑重地递给廖某,又把两提水果放饭桌上。
廖某接过发票,说还买慰问品来,这怎么好意思?他真心表示感谢。我们双方客客气气地作别。
过了一个月,想不到领导又派我们继续上廖某家慰问,他的语气中颇有点不太信任的意思:你们说,上次煤气发票的举报处理好了,看看,这又举报了,同一个老问题,举报煤气站又不给发票!
老张和我面面相觑。再次登门了解情况,发现发票已经开具,廖某也收到了正式发票,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面对老张的质问,那廖某似有苦衷,一副欲说还休的尊容。我问:“你有什么事情直接讲啊,看我们能不能帮到你!”
廖某这才和盘托出,原来他又怀疑煤气站罐气不满瓶,心里越想越不对味,就再次拨打了12366举报。
老张一脸严肃,说:“你为不开发票的事是可以打12366的,我们也能帮助你维护你取得正式发票的权益。但毕竟这是公共资源,你不要把你与煤气站某人的私人恩怨扯到一起。恐怕你要考虑一下,究竟是什么矛盾引起你们关系紧张?我可以再去为你协调。”
老张把自己的电话和大名写在一张纸条上交到廖某手中,再有事情,联系我吧。请你不要再打12366了,那是处理涉税事项的电话,我们跑来跑去的这都属于公家资源,办事成本也不低。罐罐不满瓶的事,涉及消费者权益,要工商部门维权,这个也要掌握确凿的证据才好发声。
老张这番话,实在思维缜密,我暗地佩服。临走前,老张再次与廖某说,有事就联系我,我私人跑一跑,替你分担一下。廖某一脸笑容,分明被感动到了。
想不到要发生的事情才叫突然。距离去廖某家三天才过,那个下午,老张被叫到纪检组。再回办公室时,他就光顾着喝闷茶,一语未发。气氛凝重。
我不知发生过什么,不便多嘴,只好不吭声,埋头干活。
猛然间,老张问我:“煤气罐的罐字怎么打五笔?”
“什么字、什么事?”没听明白,我走过去看。
老张在电脑里打出了一行大标题:关于廖某因X煤气不满投诉于我本人的情况说明
嗨呀呀呀!我不知哪根神经触动我,突然觉得这事十分可笑,哈哈大笑起来。
老张呆坐着,一脸茫然,忧郁的眼神里充满悲愤。我慌了神,赶紧收拾笑容,没顾及他的感受吗,我说:“对不起,我就是没心没肺的90后,要不然,我怎么找不到男朋友?嗨呀,请原谅我的浅薄。我真不是故意的,我实在觉得这件事太荒谬才想笑。我不是笑你老张竟然被投诉。你说说,这个姓廖的、什么牛气哄哄的纳税人,他要什么,我们为他精准服务什么,你都亲自服务上门了,还给了他你的电话,到头来,他整人整到我们头上了。呸呸呸,真不是人干的事!”
我一通叫嚷。也许我的理直气壮,帮助老张的情绪缓和了些许。我又拍拍胸脯:“你写呗,我必须为你作实证!”
傍晚,我破天荒接到了老张妻子的电话,邀请我去她家。我能感受她语气里的迫切,问发生了什么事?就说请你一定要来。我无法预计什么事发生,就很犹豫。她并没有给我思考的时间,说,你一定不会不来吧?那这意思我必须到场。可我真不知怎么去劝说。钱钟书的《围城》我没读完,我不懂住在城里的夫妻,连我自己还是城外的单身狗,我担心某些城里风光不是吸引我,却让我产生害怕、退却之意。当然,我在确定老张的妻子并无恶意时,赴约前往。
到他们家时,老张正好坐在饭桌前,他妻子招呼我到沙发坐下。老张远远地望了我一眼,什么话也不说,直接提起一瓶黄鹤楼酒,往跟前透明的玻璃盏里倒。白沫酒花散发出浓浓的酒味,飘到空气里,与无形无味压抑的氛围结为一股劲,刺激到他的眼睛、他的眉头,它们都不自然地被激发出道不明的情绪,瞬间,使他的脸色被铁板拍过似的铁青起来,又下意识捏起一双筷子往四盘菜里其中一盘油炸花生米扠去。第一扠落空。再扠落空。三扠又落空。他妻子弓着腰,马上把一个白瓷勺送到了他眼前。他用力搁下筷子,没有去接住白瓷勺,却直接端起玻璃酒盏把刚刚平复酒花的白酒倒进嘴里。眼前的白瓷勺依然坚定地固定在眼前,他这才意识到什么接过去,挖了一勺花生米塞进嘴,毫不留情地嚼起来,两股腮帮子鼓起老高,花生的油腻香四溢。妻子并不捏筷,无言等着,闻到花生香以及冒着丝丝白气的几盘菜,却了无食欲。她认定,他今天遇到事情,肯定过不去了,便朝我走来。
“他已经好久不端杯了,上次端杯还是在前年,他因为一个纳税人寄来一样东西很不自在,那是个U盘,里面有录音,录了他的声音,他与女会计的拉拉扯扯,全录了进去。好在,他没有收礼没有犯错没有违法,但对他有刺激。”他妻子与我耳语,“……就像突然从天上掉落一把木棒,直接打在头顶上。”
我想哭了,从没见过老张如此难过。想不到对于税收风险,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毕竟他是一个洁身自好、不越矩的人。
他妻子又说:“其实他从前敢冲敢打。”她给我说起一场定税风波。守卡时,我听老张讲过大概,他被下基层了。这次,他妻子补充了不少情节。十多年前区局开展一项专门执法行动,对城区所有纳税户缴纳定额税款的进行重新调整税负,普调10%。有一户纳税人财务不健全,进户检查时提供可看的财务数据基本没有,只能根据店铺大小,规模,地理位置综合判断,看该户生意的好坏再进行定税。对于同行、同街道、同规模的一般确定同一种税额。而这一户的生意在整个一条街已算最好的了,而往年的定税却又是最低水平。这个事情,早就引起了周围纳税户的严重不满。老张私下听说过,这户是区里某领导的亲戚。老张不怕邪,硬是抹脸把这户摆平了,调整幅度达到30%。办税服务厅公布定税结果之后,众人服气,唯独这一户不服气。老张因此得罪了区领导。有传言,老张必须调离城区分局岗位。果然,人事科找老张谈话,就要调离他。明眼人都觉得是与那场定税存在一定的关联。老张内心委屈,僵持着不去乡下税务所上班。他还有一个家庭原因,孩子上下学的接送任务是老张的,调离后他就没法帮衬家里、照顾不到老人了。
区局局长很重视人事调整,再次找老张谈话,老张仍然思想不通。临末了,局长点拨他:“干工作有时候真要看清对象是谁,迂回曲折,办法总有吧,多转两个弯也能办成事,但打破自家锣去较真,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就是这句话彻底激怒了老张,起身回答道:“作为一名税官,我堂堂正正收税是我应该较真,是为公平税负较真,怎么就价值全无?我不走人情不看官面,怎么就毫无意义?局长大人,你如果因为定税的事要调动我,那就请你立即下调令,我去哪里都行,让大家看看这世道很公平!”
局长沉默了半日,缓和地劝说:“你工作其实没做错,是我感到为难啊。目前,税务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你为工作得罪了区领导,我为难的是对上总要有个交代,我该怎么交代?你是我的下属,一方面我要为你的正直、公正据理力争,另一方面,你也得服从安排吧,先下基层作为缓兵之计,等下一阶段人事调配时,再考虑你回城的问题。”
老张就这样去了乡镇税务所。“三个月后,老张并未实现回城愿望。因祸得福,局里提拔他,担任乡镇分局的副局长。上任后,他把分局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年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与我谈家常的老张妻子,看到老张正用手撑着头,连忙到饭桌前,试图拿走那瓶黄鹤楼酒。
“先举报……后投诉……两件事一前一后找上了。”说着,他夺回了酒瓶,又倒满一盏,“算个毛线球……老子不怕……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他妻子很识趣不再多嘴多舌,来给我添茶了。她那眼神里的躲躲闪闪,分明是问,为这事找你来,你会不会小看老张吧?从前,老张不畏权势,内心坚定。现在,老张也不是脆弱,不堪一击。历经世事,老张外表装着淡定,内心有着更多困惑。我提起老张被投诉的事情。他妻子此前一定是急坏了,听完后悄悄对我讲:“我晓得有原委,他还能开口说话,还能喝酒,就算先出一口气吧。”“事情再难,总有解决的办法。” 我安慰她。
第二天清早,老张早已坐在办公桌前。宿醉清醒后人有几分疲惫,双眸的红血丝分明可见,一定思考过太多事情吧。见我进办公室,老张咳嗽两声,跟我寒暄昨夜的事,我只好搪塞两句。后来,他说:“现在进入税感时代,纳税人就是税感强烈,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是税感时代的发展特征,是近十年来可喜的进步,我们真正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思想观念上的转化还有待同步跟上,也许我们身处税务部门,有时思想骨髓里还存在那些优越感和权利意识,说话就生硬,态度也强硬,事情虽然办妥,但说话说得纳税人不一定耳顺,觉得有以强势压弱小之感,不良的税感阻碍征纳双方的合作。算我倒霉吧,快要退休还能收到纳税人的投诉,这是一个人生教训,也是送给我的一个税感大礼包!”
税感大礼包,我耳目一新。老张口吐“税感”新词,我从网络上百度学习。关于税感的含义丰富,不少帖子由企业法人代表谈及税感受,大都与国家税收政策越来越给力相关。有位企业法人说,2019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给到我们小微企业,前脚起征点从三万提到十万,给我们省下一大笔税款,后脚六税两附加的减半征收又给了我们一个“大礼包”。还有一家纳税人,说2019年收入增加了,交的税却直接减少了九十多万,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就是使人获利,真金白银全摆在眼前,给我们感受太明显……这都是国家税收政策给广大纳税人赠送的税感大礼包。那一年,老张经历过的忙碌就是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要么一天屁股粘紧座位,要么一跑出去是一整天,从年头忙到年尾,他管着两千多户纳税人,往群里每天回复纳税人各种问题直到手软,交代填报不同表格资料,逢到多缴的税款需要退还时,在微信及时联系他们,微信有不回应的就直接电话联系。他宣讲得口干舌燥,不厌其烦,可有不少纳税人还嫌他烦人吵人,说:“几块钱的事当个天大个事,莫催,我不要!”人家一句不要,急得老张满头大汗,说:“那使不得,是国家退给你的红利。”他催了无数次,人家不睬,还直接关机,他干脆开车一家一户跑上门通知,诚恳相告。恰恰有一回,他汗淅淅地跑到一户纳税人家中,通知单递过去的那一刻,人家瞄一眼就想笑:“张税官为这三块八毛的退税这么辛苦,烧汽油远远不止三块八?跑的公里数早已超过了三点八,何苦呢?”老张一听,恍惚起来,仿佛回到那年第一次收税的日子,征收的那笔税款就是三块八。多少年后的今天,他又在退税三块八,老张感慨万千,说:“一码归一码哩,莫看数字小、瞧它不起,我们是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好政策,国家退税退一分都有意义,是鼓励和支持大家搞好经营,加快发展、加快壮大,有了大发展将来退税就可能退得更多。”
老张被纳税人投诉后,思考得多的是当下税务部门纳税服务水平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税务部门历经几十年发展,时代在前进,部门内外从“税盲”到“税感”,有几多风雨中的发展,就有几多沧桑巨变的成就,它们的背后就会有几多悲喜交加、沉甸甸的“税感”。老张打算写篇《“税感”你我他》的文章,请我帮忙提供些素材。我不好意思拒绝,从理解的角度讲:“有一条蛮好的素材,那就是今非昔比三块八,过去你被录像、现在又被投诉,它们都属于‘税感’之列。”
他说:“疫情期间我们税务志愿者为社会尽职责,是我们给予社会的‘税感’。我收到两箱苹果、红包,还有我许多的收税经历都折射出纳税人的‘税感’体验,纳税人就是我们税务人成长中的磨砺石,同样也是一棵树、一箱水果、一束鲜花、一片掌声……尽情想象吧,他们的‘税感’真实地对应我们收税人的天空,我们更要保证纳税人的头顶是一片蓝天白云和清风送爽的法治晴空。”
我佩服老张的才华和丰富的阅历,结识他这位时时给人启迪,带来满满正能量的税务前辈,是我的财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