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信息泛滥的挑战,尤其是在健康领域,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偏方和虚假宣传让人眼花缭乱。
最近就有一种说法广泛流传“喝白醋28小时能清除45%的血栓”,可这种说法到底靠谱吗?


血栓顾名思义就是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形成的固体块状物,想象一下血管就像城市里的道路,血液像是车辆,它们通过血管快速流动,维持着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供血。
但一旦血栓形成就像路上突然出现了一辆巨大的堵车车,阻塞了交通血液流动受阻,血栓不仅影响血流,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血栓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有时候可能长期久坐不动,血液流速会下降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你可以把血管看作是一条河流,河水流动得很慢时,河底的泥沙和杂物容易沉积,血液中的成分也可能在此时“积聚”形成血栓。

当血管的内壁因为某些疾病或不良习惯(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受损时,血小板会开始修复损伤,结果这些血小板会聚集在受损部位逐渐形成血栓。
同时如果血液中的脂肪、糖分过多,血液就会变得浓稠流动起来困难,这样也容易让血栓形成。

血栓的形成并不局限于一个部位,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血管中影响不同的器官,静脉血栓最常发生在腿部深静脉,特别是长时间不动或者肥胖的人群中。
这种血栓会导致腿部肿胀、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而动脉血栓也极为危险,尤其是它出现在心脏或脑部。

当血栓堵住了心脏的冠状动脉时,就会导致心肌缺血发生心脏病发作(心梗),如果血栓堵住了脑部的血管,则可能导致中风甚至偏瘫或失语等严重后果。
最为致命的还是肺栓塞一旦血栓进入肺动脉导致血流中断呼吸急促、无法呼吸,患者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死亡,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白醋是否真的能够溶解血栓?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某些网络谣言中白醋被认为能溶解血栓,尤其是通过和鸡蛋壳的化学反应来说明白醋“去除血栓”的效果。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醋酸确实可以溶解碳酸钙,因此白醋可以把蛋壳泡软。
可人体血栓的主要成分并不是碳酸钙,而是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等复杂物质,这些物质并不会像鸡蛋壳一样被醋酸所溶解。

更重要的是喝白醋并不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的血栓,白醋经过胃酸和消化液的作用,早就被分解并进入体内的其他消化系统,根本不可能到达血液中直接影响血栓。
实际上长期空腹饮用白醋不仅对血栓无效,还可能损害胃黏膜导致胃痛、胃炎等问题,所以用喝白醋来“通血管”的做法,完全是一种无科学依据的误导,既然白醋无法溶解血栓,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预防血栓的形成呢?


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我们要保持活动每天至少每隔1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做一些伸展运动或踮脚运动,这样能促进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时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过多摄入油炸食品、腌制食物、高糖食品等,都会导致血脂和血糖异常,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从而提高血栓的风险。

相反当我们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减少动物脂肪和糖分的摄入,也能有效的促进和保持血液流动的畅通。
烟酒对于血栓来说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变慢,增加血栓的风险。

而酒精则通过干扰肝脏的代谢作用,使血液中的脂肪成分异常,进一步增加血栓的可能性,因此想要保持健康戒烟戒酒是非常必要的。
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需要定期体检,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

在传统中医中血栓常常与“气血瘀滞”相关,中医通过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三七、红花等)来调理血液循环缓解血液瘀积。
现代研究也证明,这些中草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然而这些中药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急性血栓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优先采用西医的急救治疗,中医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血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它的危害性不容小觑,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保持健康饮食、戒烟戒酒等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而对于已经有血栓高风险的群体,及时的医学干预和定期检查至关重要,与其听信不靠谱的偏方,不如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入手,保护好我们的血管,守护好我们的健康。


信源:大英县人民医院2025-02-24——家庭群谣言退散!这4个饮食玄学该下岗了


最寿光2025-03-02——浙江大学研究发现:喝白醋能在28小时内清除45%的血栓,是真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