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错杀袁文才、王佐,为何让毛主席一生都无法释怀,究竟为何

史中阅灯火 2025-03-15 11:21:18

在新中国成立的这几十年间,流血和牺牲都是在所难免的必经之路,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我国直接伤亡的军民就有2100万之多,甚至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通讯设备,这一数字比起真实伤亡情况来看还远远不够,像张自忠、叶挺、左权等知名将领更是在战役中不幸牺牲,让人为之遗憾和惋惜。

不过除了在战场上的争斗,对于我党来说,从1921年到1949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改革和变动,甚至很多人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1930年,彭老总曾在井冈山上误杀袁文才和王佐两位同志,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舆论反响,这一件事也成为戎马一生的彭老总难以洗清的一个污点,甚至多年后毛主席再度谈起也无法释怀。

那么彭德怀究竟为何要杀袁王二人,这段故事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袁文才与王佐

从根上来说,袁文才和王佐两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比毛主席还要早出不少,但从实际来说,两个人当时根本也没弄懂什么叫农民起义,与其说是革命运动,倒不如说是穷途末路之下的占山为王。

袁文才的家境相对殷实,父母早年间攒了些钱,供着他读完了私塾,其实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谋个稳定的生活,再娶个差不多的媳妇,一辈子平平淡淡就这么过来了,但是当地土匪盛行,自己的妻子更是被坏人欺辱,这也让袁文才走上了“绿林响马”的道路。

袁文才自知想要取胜必须依靠更大的势力团体,“马刀队”就是他的选择,很显然,袁文才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在他的建议下,马刀队迅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在当地也逐渐声名鹊起。

和袁文才一样,王佐从小也见遍了恶人地主的横行霸道,少年自有壮志心,他从小也便练就一身好功夫,凭借着这身功夫,王佐也混迹在各大场所之中,对很多情报也了若指掌,他花重金购置了几条枪,这才有了和当地恶霸对抗的能力。

王佐看不惯别人欺男霸女,组建了一支五十人的小团体,但是胳膊毕竟拗不过大腿,王佐在当地很快被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关键时刻袁文才的出现救了他一命,也为他除掉了当地的一个恶霸,两人这才结为生死之交。

很快志同道合的两人将手中的武器和士兵全都集结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努力,他们势力的日渐扩大让当地官军开始不得不防,但是在一轮轮的围剿后,袁王二人的实力也在不断扩充,更为珍贵的是他们有了更多的实战经验。

1925年,在龙超清的耳濡目染之下,袁文才对共产主义开始有了最初的印象,他虽然不太理解这其中所说的民主共和都是什么意思,但是他认为给老百姓谋福利这肯定是没错的,于是他带着手下人正式加入了红军队伍,虽然当时红军队伍的装备也不怎么好,但是比起这些民间组织还是高出不少。

1926年在获得我党的大力支持后,袁文才在当地和军阀以及地主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同年11月他正式加入共产党,和他一直关系要好的王佐也在他的建议下带着手下队伍加入了农民自卫队,向北洋军阀和反动派正式宣战。

可人算不如天算,短短一年之后的“四一二政变”让两人陷入危险之中,要不是永新暴动的顺利进行,恐怕也就没有后续一系列的故事。

投身革命种种决定

袁文才和王佐虽然加入了共产党,但是在他们心中,共产主义的种子仍然没有完全生根发芽,与其说他们是从内心彻底被共产主义折服,倒不如说是在相对志同道合的道路上寻找一个依靠者。

此时的毛泽东刚刚经历了秋收起义的失败,革命的残酷让他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要面对的各种难题。

对于蒋介石在城市中心设下的各种埋伏,毛泽东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胜利的结局,必须要有“上梁山”的勇气和决心,多方打探之后,他来到了江西永安一带。

当得知我党吸纳了两位“绿林响马”的好汉之时,主席更是提出想见二位一面,但当时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有人认为他们身上的反动意识太强,说不准会再生什么变故。

可出身群众的主席明白其中的利弊,在宋任穷等人的帮助下,毛主席才选择了一家吊脚楼和袁文才进行了会面。

两个人谈起了起义失败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这些都让袁文才十分佩服,在这个小县城里,他被禁锢的时间太久了,当听到毛主席的这番见解,他更加清楚了共产党是要干什么的政党。

而另一边还在担心着工农红军是不是要剿灭自己的王佐,在收到袁文才的来信后才彻底的放下心来。

对于当时的二者来说,吸纳融合是一个共赢的局面,工农红军正处在存亡之际,袁王二人的慷慨相助还是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而袁王二人的部队虽然多有革命热情,但却缺乏明确的纪律纲领,工农红军的到来和政委的安排也让他们往正轨的方向引领。

毛主席对这支部队虽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期待:“只有全面的政治改造,才能让他们明白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两人在政治学习后第一场战役就是和国民党二十七师七十九团的直面对战,当地百姓见他们打赢了这支为非作歹的反动派军队,全都热情的出城迎接,两个人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人爱戴和拥护的感觉,王佐更是感慨道:“我也是有组织的人了。”

但这番让二人感慨怀念的日子却在短短两年之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袁王两个人的命运也随着井冈山的这番运动发生了180度的彻底转变。

悔恨终身

1928年底,蒋介石调集重兵又对红军根据地进行了一轮围剿,虽然我军利用地形优势与敌军周旋,但是蒋介石的武器装备和人员配置显然更加先进。

更为重要的是,国民党为了扩大战果,开始笼络各地方的土匪头子势力,让他们在不易发现的山头中搜寻共产党军队的足迹,这一招对当时我党开展游击战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时我党军队面临的局势不容乐观,袁文才和王佐面临的处境更是十分尴尬,会议之上朱老总和毛主席对二人表示了支持,甚至在会议结束后更是提拔袁文才做了红四军副参谋长一职,这样的决定让袁王二人十分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投身共产主义的信念。

然而,没过多久“六大”会议的召开明确提出对于土匪的处置办法,要求对各地土匪尽快剿灭,避免当地秩序的不稳定,而在柏路会议上,对这项有明确指示的任务又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此时袁王二人的出身和面临的问题也被无限放大,毛主席提议:“不能一刀切看待问题,袁王二人及部队经过改编已是共产党军队,若有问题可以党内协商,实在不行可以调离原部队,但不能草率决定。”主席的建议得到了党内很多人的支持。

本来这些消息是属于绝对机密的,但是袁文才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了清扫土匪运动的有关文件,心里害怕的他擅自离队,还通过别人联系不知情的王佐,被发现后进行了处分。

不到1年之后,袁文才在缴获了国民党兵工厂武器装备后未经请示直接建造兵工厂,这也让袁文才有理说不清,种种矛盾的加剧也让袁文才和王佐敏感的内心十分紧张和不安。

后来,中央特派员彭清泉的到来让二人与我党的矛盾更加加剧,彭清泉写了一封信给彭德怀,对袁王二人的过往进行了抹黑。

当时这两人正巧在红五军团地界内,彭老总对两人的出身又不完全了解,被这封信一左右思绪,再加上整顿之风的盛行,让他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袁文才被当场击杀,王佐则在逃亡路上溺水而亡,这段往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直到1950年后,毛主席才主持为二人的平反工作,六年之后,主席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他见到了袁文才的原配妻子,当谈到过往的种种事情,主席也低头沉默不语,这段误杀的往事也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令这位人民的领袖久久不能释怀。

结语:

过往的这段历史也如同一段不愿回首的旧事一般成为了主席心中的一块心病,在袁王二人被杀的背后,不少人认为彭老总应该负主要责任,但从实际来看,彭老总也被有心之人的一面之词所蒙蔽,这才下达了错误的指令,对于他来说又怎不是悔恨终身呢?

所以时至今日,这些为了革命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也更值得我们的尊重和铭记。

2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