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

小雨西西临 2024-03-30 23:01:47

回老家还未进村时,经常看到村南边的河沟旁有一对放羊的母子,母亲七十岁左右了,儿子三十多岁。

老公村里的人我只认识自己家族里几个见过面的大娘婶子们,对这对母子一无所知。

每次路过河沟旁,老公都会指那对母子给我看,然后感叹一番。

其实,远远的我也看不清楚他们母子具体怎样,老公说这家男主人酗酒掉下桥去世了。女儿和我老公是小学同学,因为恋爱问题,投井了。

麻绳专挑细处断,儿子又出了车祸,落下严重的残疾。

说是母子放羊,其实是母亲一边放羊一边把儿子拖出来溜达一下,怕他一人在家孤单,也怕他身体状况更加每况愈下。

最近一次回去却只见到那母亲一人在放羊,听二嫂说儿子也去世了。

车祸后身体受损严重,这十几年不过是在承受磨难而已。

二嫂说去了也算是解脱了吧,也就幸亏是母亲照顾才多活这十几年。

老公感叹那母亲再过几年又会有谁给她养老呢?

养羊是她唯一的经济来源,过几年干不动了怎么办呢?

我们新小区附近也经常见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单身男人,个子矮小又脊柱侧弯,未婚无儿无女。

听超市老板娘讲,他原来和母亲住一起,母亲去世后就剩他一人了。

他每天在小区里几个垃圾池来回闲逛,捡些废品去卖。

可后来我发现,就连这捡废品的活都有人和他抢。

小区内几个看孙辈的阿姨,那叫一个勤快,晚上吃过饭没事,就出来翻垃圾桶,被儿媳训了就偷偷捡,儿媳要上班,又不能整天盯着她。

这些阿姨们因为住在小区,时间上比那单身男人随机的多,不久之后,那人就很少出现在我们小区了。

前几天下雪,接女儿回家路上又碰到他,大雪天,我和女儿穿着羽绒服尚且冻得瑟瑟发抖,他居然只穿了一件毛衣,在路上边走边冻得耸肩缩脖子的凄惨样子。

男人这种生物在生活自理方面是特别欠缺,这人只是个子矮小些,脊柱侧弯也并没有特别影响生活,唉,怎就不知道为冬天的到来提前做些准备呢。

市场上普通的棉衣棉裤,一套花不了一百元,御寒能力不比羽绒服差,就是笨拙一些。

现在他还能生活自理就过成这样,以后年龄再大点又无儿无女可如何是好。

以上两个例子是年龄大了无儿无女又经济无保障的。

下面再举一个不一样的例子。

我老公一个住在城市里面的表姨,退休高级教师,退休金八千多,老太太非常爱干净,也勤劳节俭,性格有些强势。

她原来住在一百四十多平的一楼带院的大房子里。

老伴去世后,她也七十多岁了,再收拾大房子感觉力不从心了,就卖掉大房子换了一套六十平左右的电梯房。

她有钱,两个儿子也都有出息,一个政府单位某部门一把手,一个在部队。

离得远的那个给母亲花钱向来不心疼,节日更是打电话嘘寒问暖。

离得近的这个一直和母亲住一个小区,一日三餐都在母亲家吃。

在别人看来,孩子有出息,她自己高额退休金,眼前也有孩子陪伴,幸福指数超级高才对。

至少我不了解之前是这样的,可事实却是,跟前这个儿子特别大男子主义,又无体贴之心,一日三餐吃饱就完事,从不知道伸手帮母亲一点。

谁在家做一日三餐洗洗涮涮谁知道那种滋味,她来看病和我哭诉:没有一个知道体贴我的,个个吃饱了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我现在真是干不动了,这些苦没人去说。

她非常爱整洁,但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我给她出主意:孩子一回来吃饭你就装病,头疼脚疼心口疼,哼哼唧唧不住声,看他们还好意思光吃不干不。

她哀叹:唉,不还是怕儿子媳妇闹矛盾嘛!我就吃亏在没有个闺女,生闺女的才命好呢。

我想想我家那个现阶段的漏风黑心棉,对她的话不能十分赞同,无论儿子还是女儿,有同理心知道体贴人都是好孩子。

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公婆养老的问题,对养老问题我和老公正儿八经讨论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只有两个,只得出了一点点小见解。

从具体到个体出发,首当其冲的就是你自己的生活能力,再具体点就是洗衣做饭收拾屋子这些日常琐碎的能力。

这个能力对绝大多数女人来讲与生俱来,算不得问题。

但有些男人可能觉得对此能力不屑一顾,甚至觉得大丈夫是扫天下的,岂能为日常琐事所累。

但事实是大概率百分之九十多的男人并没有机会去扫天下,随着女人受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很多男人在外不过是和女人做一样的工作。

这个生活自理能力对个体的生活幸福指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像我老公表姨的大儿子,就属于此类,他虽然在政府机关上班且是一把手,但那工作朝九晚五,有规律的如同时针分针秒针,不要太有时间参与家庭生活好嘛!

但他的理念里,男人做家务活如同张飞掂起绣花针,与他的身份性别极其不符。

可是,可是,在我看来,他进门坐下就吃,吃完嘴巴一擦,自己的碗都不知道放进厨房的样子实在不爷们。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要从娃娃抓起,我老公表姨虽然身为老师,但教育孩子这块她其实很失败,她太注重分数了,培养的孩子高分低能。

自己年轻时大包大揽,又具有她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老思想,总觉得她儿子是做大事的,她养大了儿子,又替儿子带大了儿子,而她自己的儿子,马上六十了却一直未断奶。

最近两三年,她深受其苦,她说的那些我很有感受,就是你身体再不舒服,那脏碗筷摆桌上三天人家都能视而不见。

不同的是我不开心了就不带脏字骂老公去干,她却守着儿媳不敢骂儿子,一怕儿媳误会是骂她,二怕儿媳看她那样对儿子,以后不尊重她儿子了。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所以,为了防老要把自己的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好,还包括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是为了你自己,二是对于孩子本身,他将终身受益。

第三条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其实很多疾病都和你的生活习惯、情绪有关,还有一些和你的基因有关。

我们改变不了基因,至少把可控的控制好。

比如抽烟的酗酒的,你就别想老了会有个健康的晚年,哪怕你基因好。

有慢性病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乙肝患者等,一定要正规治疗遵医嘱,这些病不治疗它会慢慢侵蚀你的身体,等有了不适的感觉再去治疗就会事倍功半了。

现实中,很多人却在透支自己的身体,别说养老了,五十多岁就开始走路画圈圈的大有人在。

还有一个关键的事是夫妻之间的互相扶持,这个和养孩子一个道理,要看你年轻时为这个关系存了多少正能量在里面。

如果一方一直在消耗另一方,这个消耗不仅仅是指物质上,还有情感上,那你想让对方一直心甘情愿发自内心呵护你也大概率不可能,因为人是感情动物啊,感情不到位,她也很无奈啊!

比如,我父亲和我母亲,其实就是这种关系,我母亲还是那种奉献型的,但也架不住父亲一辈子从不反省的一味索取。

现在在我看来,母亲之所以选择住在老家和父亲吵吵嚷嚷地过也不愿意跟着我们,是贪恋那熟悉的地方给她的安全感舒适感,而不是因为牵挂父亲。

父亲还很好意思地和我们告状,嫌弃母亲不关心他,我都懒得跟他讲,长达五十年的婚姻,他何曾一分一毫关心过母亲。

同样,我们对父母的态度也不一样,对父亲只是责任,对母亲却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两者的差别只有我们内心知道。

但是,就算你尽量保持身体健康,儿女培养的也很好,夫妻感情也到位,但现实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年老力衰、夫妻一方去世、儿女工作问题养育孩子问题,实在无法时时陪护父母。

现在可能大都是选择进养老院和居家请保姆,但这个在我看来都不是好的选择。

人越老越像孩子,需要熟悉的人和物给他们安全感,去养老院则相当于连根拔起。

雇保姆,在封闭空间里,好像保姆更掌握主动权,有时老年人的安全都成问题。

像我老公这个表姨,有洁癖,无法接受有保姆长期住家。这个也不能勉强她,一辈子的性格习惯等使然。

我和老公两位免费军师觉得还是居家养老最好。

城市里以社区为单位,农村则以村为单位,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要包括配送一日三餐和社区医疗,要包括上门打扫卫生的家政等。

如果再好点,还可以包括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带出家门参与社交的服务。

把要服务的老人全部建档分类,分别对待。

每个社区划出一块地方,建立餐厅、娱乐室、健身房、家政中心、保健中心等。

把它们像建学校一样,建成国家福利机构,或者目前达不到,半福利机构也可以,有儿有女的有偿服务,无儿无女的无偿服务,国家给出补贴。

把它们办成正规的工作性质那种,按点上下班,有监管有考核,而不是长期地把某一个人捆绑在照顾老人这件事上,就是把工作量分担开来。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无孝子,是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岗位,有时确实分身乏术。

长久地照顾一个失能老人那工作量确实会大到让人崩溃的。

所以,养老问题应该把它上升到社会问题的层面,像医疗、教育一样,还不能只顾小不顾老。

整个一生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才算是国泰民安!

和老公越聊我越激动,恨不得赶紧退休,我去把这事搞起来,最起码先把我老公村里这事牵头搞起来。

二傻子老公说:到时我就去做义工!

就老公这热情洋溢的一句话把我瞬间拉回现实:你奶奶个腿的,你现在先去把粘在餐桌上的碗去刷了去[大笑]

还要你去做义工,你不去可能会更好些[捂脸]

做义工有奉献精神自然是好,但任何一种事情想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靠制度的完善和各种关系的平衡,仅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

海马行空到此结束,我要去鸡娃了,友友们,周末愉快[玫瑰]

0 阅读:0

小雨西西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