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会儿,党里的老前辈们,对那些搞破坏的反动分子采取了果断措施,一把扯下了“四人帮”那帮人的伪装,让他们的阴谋彻底曝光,没法再得意了。
如果毛主席现在在天上看着,知道这事儿,心里头肯定也是乐呵呵的,特别高兴。
领导们一提及毛主席,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位女性——贺子珍。
组织的人特意跑到贺子珍家里,跟她聊了些能往外说的事情。
聊到最后,工作人员问贺子珍,生活上有啥需要帮忙的吗,要不要组织给安排点啥。
说到这些问题,贺子珍全都摆手拒绝回答。但她琢磨了好大一会儿,最终还是把藏在心里超过30年的一个梦想说了出来,这梦想真是让人吃惊不小。
贺子珍心里到底盼的是啥?说到底,她这愿望最后能成真不?
【携手扶持,共同患难】
说起贺子珍,大家总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另一位伟大人物,那就是毛主席。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二任伴侣,在毛主席的生命历程里,她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927那一年,她踏上了人生转折的关键之地——井冈山。
这里红色革命尚未正式爆发,但革命的精神和文化已经悄悄扎根。她跟当地的领导一起,走遍了乡间山野,耐心听乡亲们的心声,扎扎实实做群众工作。
现在贺子珍虽然还没正式成为党员,但她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和毛主席的想法和目标对上号了。
1928年那会儿,他俩头一回碰面,这事儿成了贺子珍心里头永远记着的一段美好时光。
那会儿,她正跟村里的领导聊着工作上的事儿,冷不丁地,一个她不认识的年轻小伙子推门进来了。
这家伙看起来挺疲倦的,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上沾满了泥土和灰,整个人显得相当邋遢。眼尖的贺子珍还发现,他走路时腿脚不利索,好像哪里不对劲。
贺子珍眼前突然出现的这个男人,其实就是年轻时候的毛泽东。
他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刚找好地方住下,就急忙和当地的领导一起开始干起前期的活儿来。
说到他的腿和脚,他脚底磨出了一个挺大的水泡,一直忙没顾上管,所以走起路来不太利索。
不管啥时候,碰到那种浑身散发着力气,满眼都是希望的人,总能让人心里头一亮。贺子珍见到毛主席那会儿,就是这种感觉。
上了井冈山后,咱们的首要大事就是在农村建立革命的大本营。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跟老百姓拉近距离,让革命的队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跟当地的乡亲们融为一体,像一家人那样亲近。
对毛主席而言,这项任务挺棘手的,主要是因为,他着实没法全懂那儿的土话。
在这方面,贺子珍给了他特别大的支持。
贺子珍在这儿干了一年了,现在她听村民们的方言听得明明白白,也能轻易摸透大家的心思。
因此,她主动站出来,做了毛主席的助手,陪着他挨家挨户地去探望乡亲们,和井冈山的广大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每天重复的工作中,两人的关系悄悄地起了变化。她成了他心目中的女英雄,而他则是她眼里值得信赖的能人。情感就这么慢慢地加深了,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这时候,毛主席突然听到一个让他心碎的消息,说是他的妻子杨开慧已经不在了。这其实是反动派为了搅乱人心放出的谣言,但毛主席当时并不知情,心里只觉得像被刀割一样疼,难过到了极点。
贺子珍一直陪着他,帮他熬过了前半生里最艰难、最低落的那些日子。慢慢地,他们俩在对方的生活里,都变得特别重要,谁也离不开谁了。
1928年那会儿,在党组织的认可还有好多战友的到场下,他们俩正式成了两口子。
能让毛主席有个温馨的小窝,贺子珍心里头别提多美了。她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工作上给毛主席搭把手,生活上也是把毛主席照顾得无微不至。
1929年的时候,贺子珍迎来了她的头胎宝宝。
当她第一次成为妈妈,心里头满是温柔和疼爱。但革命形势那么紧张,她得把这份情感藏好,继续当个勇敢无畏的女战士,冲锋在前。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光中,她经历了人生中最让人心碎的事情。
来到这世上的几个娃儿,就只有李敏还欢蹦乱跳地陪在身边,剩下的那些,不是早早没了,就是因为革命的事儿被送到乡下农户家里去带了。
身为妈妈,她心里明白自己没尽好职责,但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清楚自己不能老是想着家里的孩子和个人感情,她肩上还有更重大的使命要去完成。
1935年那会儿,贺子珍正跟着大伙儿一块儿走长征路呢。她从来都不喊苦不喊累,比好多男同志都要硬气。一提到贺子珍这名字,好多战友心里头那个佩服啊,不由自主地就给她点赞。
有一天,敌人的战机在我们队伍头顶飞来飞去,看样子随时都可能扔下炸弹来。我们军队的战士们都很机警,察觉到这危险情况后,马上指挥大家往防空洞里跑,去躲避危险。
本来呢,所有事情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贺子珍猛地察觉,有个伤员正处在敌机不停绕圈飞行的危险区域里。他走得慢,这样一来,随时都可能会被炮弹打中。
她眼珠子一下瞪得圆圆的,啥也顾不上,立马冲向空阔的地方,帮忙把受伤的人转移到安全地。
在这个过程中,一颗炮弹真的就按时飞了过来。她毫不犹豫地扑到了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子挡住了战友,把所有的攻击都扛了下来。
还好,这时候其他战友也瞅见了他们,大伙一块儿使劲,把他们拽进了防空洞。贺子珍心里头明明白白的,赶紧就检查起伤员咋样了。
她拼尽全力保护伤员,让他们的伤情没有进一步恶化。见此情景,她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但随即眼前一黑,整个人就晕倒了。
这时,大伙才留意到,她身上的军装早被鲜血染得透湿,背部几乎没有一处肌肤是完好的。
历经生死边缘,她好像在阎王爷门口转悠了好久,最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不过,那场重伤留下的毛病,是怎么也躲不掉了。
她现在感觉精力和记性都比以前差远了,做起事情来效率也大打折扣。因为工作上的表现不如从前,她开始严重质疑自己的能力。
她和毛主席之间的情感,慢慢有了不一样的走向。
【远赴苏联,艰难回国】
她向来是个性格坚韧的女人,从不指望靠别人活着。
她长时间里都是主席的生活助手,但心里可不只是想着干好这份差事。她渴望有份自己的工作,想在革命的道路上多找点活儿干,为革命事业多出点力。
贺子珍作为毛主席的伴侣,她所承受的不仅是身份带来的压力,还有身体上的伤痛,以及女儿的生活状况,这些里里外外的实际困难,都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开始觉得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心想是时候做出点变动了。
1938年的时候,她自个儿去找了毛主席,说心里头有个打算,想先离开一阵儿,去上海那边看看。
毛主席多次想留住贺子珍,但她铁了心要走,谁劝都没用。
那时候,上海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大半的地方都成了他们的地盘。没办法,贺子珍只好改变计划,去了苏联。
我本来以为苏联的医疗技术挺先进的,说不定能把我身上的毛病给根治了。
可是大夫却跟她说,拖得太久了,体内那些弹片早已和她的肉长到了一块儿,根本没法再取出来了。
带着满满的期待踏上行程,最后却失望透顶地回来,她心里不由得嘀咕起来,当初决定要走这一步,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一时冲动。
在俄国那会儿,她碰到了前所未见的糟糕遭遇。
由于某些误解,贺子珍被送进了精神病院。那里的医生认定她精神出了问题,病情还很严重。任凭她如何解释,医生就是不听。
她虽然在苏联,但感觉就像被关了起来,一点自由都没有了。
想象一下,要是有人被关在一个挺封闭的地方,周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也没法找人倒倒苦水,那这个人会变成啥样呢?
他的身体机能会慢慢变差,神经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不正常。因为好久没和人说话了,他的说话能力也肯定会下降。
对不了解情况的人来说,那个本来没病的人,看上去却像是生了病一样。
1947年,王稼祥抵达苏联,一见面就发现贺子珍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显得有些迷迷糊糊。
多亏了这位老战友出手相助,贺子珍总算是逃出了困境。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快点回到祖国。
对她而言,苏联那段日子就像是一场恶梦,让人不想再提。要是可以的话,她真希望立马离开,一分钟都不想多留。
要想回国,这事儿得先得到毛主席的点头。王稼祥就跟毛主席详细说了贺子珍和她女儿在苏联经历的那些事儿,一点不落。
当毛主席翻阅到这份文件时,心里头不由得泛起一阵难过。他右手微微发抖,拿起笔,在纸上毅然写下了“同意回国”这几个字。
坐上那趟老旧的绿皮火车,眼瞅着窗外嗖嗖掠过的景色,贺子珍心里这才算是安稳了下来。
回国后,因为好多事情阻碍着,她一直没机会和毛主席见面。
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开始,他俩这才好不容易有了再次见面的机会。
庐山会议还没开始的时候,毛主席身边的人就跟他说,贺子珍同志心里一直惦记着能见上他一面。
这次,毛主席微微颔首,吩咐手下人把两人见面的事情给安排妥当。
1959年夏天7月份那会儿,贺子珍这辈子都记得清清楚楚。
知道能见到毛主席后,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整个七月都因为这事变得特别不一样。
两人终于在会议室碰面了,一见到对方,贺子珍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二十年啊,这漫长的二十年分离,她心里头真是痛苦得要命。
她盼了好久,好不容易盼到了能和毛主席见上一面的时刻。
毛主席讲:“咱俩能碰个面真不容易,你就别掉眼泪了。赶紧坐下,咱们好好聊聊,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身子骨还硬朗不?”
他们回忆了往昔,还谈起了最近的事儿,互相问了问身体咋样,也分享了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最终,贺子珍真心诚意地吐露心声:“可能,那时候我错在太固执,非要走那一步,现在想想,心里真是挺遗憾的。”
【沉重愿望,得以实现】
这次见完面以后,贺子珍心里头又燃起了希望。她觉得,只要自己把身体照顾好,好好过日子,总有一天还能再和主席说上话。
真遗憾,这回是一点机会都没了。
1976年9月9日那天,毛主席离开了我们。从1959年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后,直到毛主席去世,贺子珍就再也没机会见到他了。
这件事成了她心里一直忘不掉的伤疤,总是隐隐作痛。
毛主席离去后,党组织火速行动,一连串的工作会议紧接着展开,就是为了应对咱们国家当时最紧迫的难题。
1979年那会儿,四人帮这个坏团伙终于被一网打尽了。这么多年,他们像块大石头压在咱老百姓心上,现在可算是彻底搬走了,大家心头那片乌云也终于散了。
党的核心领导成员,最终能给毛主席一个明确的答复,也能向全国老百姓有个清楚的说明。
说起毛主席,他们脑子里自然而然就浮现出那位年纪已经很大的贺子珍。
组织派人特地去看望贺子珍,跟她聊聊天,帮她打发时间,让她不那么无聊。
在要走的时候,工作人员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特别认真。他很认真地问贺子珍,生活中还有啥需要的没?心里有没有啥还没达成的心愿?
心里头有个愿望,那肯定是有的,贺子珍心里藏着一个沉甸甸的愿望,一晃就是三十多年。
她琢磨了好大一会儿,才鼓起勇气说道:“可以送我去北京吗?我想去纪念堂,再瞅瞅主席。”
她虽已不再拥有毛主席夫人的身份,但依然是那个曾与毛主席一同并肩作战的伙伴。毛主席本人也曾称赞她,说她是个坚毅不屈的共产党女战士。
她的心愿,组织肯定会拼尽全力去帮她达成。
1979年9月份,贺子珍在旁人的帮忙下,慢慢挪步进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大门。
她望见了安卧在正中的毛主席,那张脸孔,正是她心里常常牵挂的模样。
贺子珍并没有像工作人员预料的那样情绪激动,她只是默默地流泪,默默地哭泣,她那副隐忍的模样,让人看了更加心疼不已。
要走的时候,她一个人走上前,对着毛主席的遗体,恭恭敬敬地弯下腰鞠了个躬。
山河变换间,命中注定相遇的人,迟早会再次碰面。
结尾的话:到这里,咱们就聊得差不多了。总的来说,以上就是我想说的全部内容。希望这些话能给你带来点启发或者帮助。咱们就此别过,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再交流。
跟毛主席共度的那十年,对贺子珍来说,是最为关键的岁月。
她得到了真正的爱情,有了一个贴心的小棉袄,自己也在这一路上不断成熟起来。
人生的旅程总是布满了各种不完美,每到一个阶段,总会碰到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的事儿,让人后悔不已。
当生命旅程走到尽头,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我相信内心坚韧的贺子珍,肯定能跟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也能放下生命中遇到的所有苦难和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