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无数的考生和他们的家人都在紧张地准备着高考。
有的人视高考为改变命运的机会,有的人则抱怨它给青春施加了过多的压力。
但对我来说,高考牵动的不止是学业,还有那段无法逃避的感情。
我当时面临的,远不止几张试卷那么简单。
就在我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的那年,我开始怀疑自己定下的婚约:我该不该继续和家乡那个温柔善良的姑娘走下去?
高考后的人生选择考上大学的那天,我满心欢喜。
村里人纷纷夸我是飞上枝头的凤凰,但内心却在躁动不安。
我的家庭条件不算好,住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土房子,父母靠辛苦的工作养活我。
与我相同或更差的,是我那未婚妻的家境。
在农村,定娃娃亲再正常不过。
和李巧云定下婚约是顺理成章的事。
她从小懂事,常忙完工厂的活计还要帮我妈料理家务。
尽管她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但她淳朴善良。
而高中毕业时,她没能和我一样考上大学,只能去县纺织厂工作。
说实话,那时我心里忽然涌起了可以选择不同命运的念头。
心想,大学里会有多少优秀的姑娘可以结识,与其守着一份平凡的爱,是否可以追求“更好”的未来?
未婚妻的坚定态度巧云请我去她家吃饭时,气氛有些拘谨。
饭桌上的红烧肉和清蒸鱼,都是攒了好几个月的粮票和肉票才准备好的。
她爸妈很明白事理,悄悄地让我们两人留在屋里。
那天她递给我一个布面相册,里面是我们过去的点滴:从我写给她的信到我们一起参加义务劳动的照片。
她平静地说出了我的心思:她知道自己的条件不如我,但她不会纠缠任何人。
相册是我们的回忆,她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或放弃的权利。
这份从容和自尊让我无地自容,同时让我对她油然而生的敬佩。
大学生活的思索大学生活满是新鲜和挑战,北京的秋天凉爽怡人。
老马的未婚妻在给他织毛衣,生活的点滴让他俩的感情越发坚实。
而我却在这些小事中不断想起巧云,意识到自己的犹疑是多么幼稚。
有一天,班级里组织去首钢参观。
我遇到了老乡王大哥,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了实用技术,如今已有幸福的家庭和事业。
他的话点醒了我:人这一辈子,走什么路不重要,但要走得踏实,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从迷茫到幸福回到宿舍,窗外的灯火让我意识到:真心对你好的那个人,才是能共度余生的人。
巧云的付出和对我无条件的支持,才是真正的福气。
这份来自她的坚定和温暖,值得我去珍惜。
我给她写了一封信,讲述了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只有满怀的真情。
结尾有人说,幸福的婚姻不是找到最好的人,而是能彼此成就,走向更好的自己。
现在,我和巧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她依旧是那个满眼温柔的姑娘,而我也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在她身边。
回首那段彷徨的岁月,我庆幸自己认清了更深刻的幸福:不是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心的踏实与满足。
幸福是一条双向的路,我们都在其中绽放出自己最真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