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训华烈士的妹妹——知青金士英

怜珊来看过去 2024-11-12 03:18:29

在知青年代,有一位英雄人物——金训华在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牺牲了,他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随后,有这样一位知青,也日益被金训华烈士生前插队所在地乡亲和知青所关心与关注。她,就是金士英,金训华烈士的妹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依然是这样。

本文试图通过讲述金士英的事迹,以展现其所具有的逊克知青精神面貌。

一、在乡村

金训华原是上海市吴淞二中68届高中毕业生,下乡之前,他与上海市若干中学的学生干部,积极动员同届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他与一同参与下乡动员的各校学生干部约定,要动员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插队,以增加下乡动员的说服力。1969年5月,在新宾中学读书、初中还没有毕业的金士英,就被哥哥金训华动员一起下乡,插队于双河大队。

照片说明:1969年5月25日,金士英(前排右二)随哥哥金训华(前排右一)一起赴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在出发日留影。金家父母(后排)以及弟妹(前排左一、二)到车站送行。

乍下乡,金士英被安排当“赤脚医生”,跟着一位刘大夫,从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学起,学习晾晒中草药、野外辨认中草药,也学习针灸。当时,她只有16周岁,看上去是南方姑娘的身材,纤细瘦弱;但做起事来干练利落,还有一股子倔强劲头,不服输,不甘落后。盛夏农忙季节,她到大田劳动,在南山谷地铲杂草保幼苗,从田头望不到田尾,一根长垄足有三里地。一人负责一根垄,她埋头苦干,还刚刚望到田尾,就见很多社员已经铲完一根垄、在田尾歇着了。她不气馁,不肯歇着,一股劲铲完自己的一根垄。

下乡没多久,还未满三个月,“做事老道、为人热情,在知青点之中被大家当作老大哥(阚治东语)”的金训华为抢救国家战备物资而牺牲了,妹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还有一份害怕。当时,父母来处理后事,得到了双河大队干部社员最高规格的接待,同时也得到了当地领导的关心与照料;还有县里记者快笔写报道,把金训华事迹向外传播,引起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追认金训华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授予烈士称号。她的父母在悲痛之中,也带着一份责任感,告诫她:要坚持下去,按照哥哥的遗愿,建设好双河。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种宣传和荣誉纷至沓来。金士英继续插队劳动的自觉行为,被新闻媒体写入宣传金训华烈士的连续报道;她参加民兵训练,则被宣传为“接过哥哥的钢枪”。上级领导安排她参加“金训华烈士事迹宣讲团”,到上海等地开展宣讲活动。但因她不擅长演说,精彩的宣传演讲便由另一位女成员担纲,那些场景亦长久留在了听众记忆之中。

她,还是她,据双河知青阚治东回忆,他是受金训华事迹的激励,才立下了去逊克县插队的决心。刚到双河,看到社会知名度已经很高的金士英,却只是一个扎着两根小辫,毫不张扬,非常腼腆的小姑娘。她,与我们没有什么区别,每天一样下大田劳动,干农活的技能比后来的知青熟练一点。她,人缘极好,大家愿意与她攀谈交往。哥哥牺牲后,她成了公众人物,经常奉命到外面开会,不利于继续当赤脚医生。大队领导决定派另外两名女知青担当此任。她服从领导安排,交出心爱的“红医箱”,此后一直参加大田劳动。

她在双河大队集体劳动以及其他集体活动中,保持自己一贯的作风,说话低调,做事稳重,与人交往,不管是老社员还是知青,都是一团和气。大家认可她,是一位能干活不怕脏和累的女汉子。紧张的劳动,使她得以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劳动技能。夏日铲地时,她已然成为能手,总能在最先完成长垄作业的人群中,然而,她又总是放弃休息,返身去“接垄”,帮助他人。她还拿起芟刀去打羊草、割小麦。她睡在知青大宿舍也不挑好铺,因为宿舍里人多拥挤,她和程春梅等几位知青睡在木板搭的上铺。冬天里,上铺总要比下铺(炕面)冷一些。大家关心她,要她换到下铺来。她怎么也不肯。农余休息时间,她经常组织三五人到知青食堂的园田地去义务劳动,或者去帮扶队里的社员困难户。

当时,因她的特殊身份,各级领导一直帮助与培养她。她也在任职岗位上以及各次公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1973年3月20日,金士英获得黑龙江省1972年度劳动模范标兵的光荣称号。此时,她兼任的职务有双河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民兵副连长,逊河公社团委副书记、中共逊克县委委员、共青团逊克县委常委,中共黑河地区委员会委员。这位天性内向、认真踏实的年轻女性,经多年的磨练,逐渐有了一番改变,做社会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谈吐也变得有条有理,不仅成了本大队知青群体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本县也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

二、在机关

1973年春,金士英奉调共青团黑龙江省团委机关,参与筹备共青团黑龙江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她与省内其他几位知青同是筹备领导小组成员,组内还有数位原团省委的同志。当年5月上旬,大会顺利召开。会上选举产生第五届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金士英被当选为团省委委员,又在全委会上当选为团省委副书记。自那时起,她成了脱产干部,年龄刚满20周岁,坐在团省委副书记办公室里的她,又会是怎样呢?

她,还是她。她凭着一份责任心,认真踏实学习做机关工作,按制度参与工作讨论、参与集体决策;也按照领导的指示带着任务下基层调研或指导地市县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从不因个人好恶,对被安排的工作推三阻四,也从不参与所谓“跟人”的活动。她在团省委机关里,还是与生产队一样,有着一份好人缘。

她,还是她。虽是团省委副书记,常人看似一个很高的职务,但却不知她还只是一个农民。她在团省委机关不占编制、不拿工资。她的年收入还是靠双河大队的工分收入。所以,每年她要回双河大队几个月,参加集体劳动。在以后的六年里,她有五个春节还是在双河大队过的。她牢牢记得:自己是双河社员。她也想上学!但她把自己的想法报告领导后,立即被劝告听从组织安排,在实践中学习也很好嘛!

她,还是她。在双河大队社员与知青眼里,她不是一位“大干部”,还是咱们屯里人。无论是老社员还是知青到了哈尔滨找她,她都是热情接待,尽其所能帮助来者解决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她回到双河村,干农活还是那么拼;在知青食堂吃三餐,人多时排队,从不争先;睡在知青大宿舍,也不挑好铺;对后期来的几十位北安知青,是主动关心,平易近人,热情交往,攀谈如故交。1975年1月,金士英光荣出席全国人民代表第四届大会,聆听周恩来总理发出的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报告。会议期间,双河的社员与知青天天听新闻,关注会议议程,特别是新闻媒体对金士英的报道,唯恐有一点遗漏。本队知青阚治东回忆:我们天天关注相关消息,并把收音机里新闻广播的最新消息记录下来,刻字油印,分发给双河屯的各家各户。曾忙中出错,把一次广播里报道的一位与金士英同音的代表误当作金士英了,把那人的事情记在金士英名下了,闹出了一个小笑话。

她在团省委副书记岗位上干满五年,上级党组织对她是满意的,决定推荐她进入下一届团省委班子;双河大队同志们对她是满意的,她保留了朴素的本色,她还是双河的一份子,没有脱离我们。她自己有满意的地方,自己觉得干得还不错,“还蛮像样的”;但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没有能够上学读书深造。

三、返基层

1978年年中,黑龙江团省委到了换届年份。上级领导希望金士英参加下一届班子的搭建工作,首先是筹备全省第六次团代会。金士英自忖:形势发展很快,在3月份邓副主席主持的全国科技大会之后,青年人都在向科技文化进军,自己仅有的文化水准跟不上了。最好不要参加下一届班子吧?她婉转地向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遭到领导的批评教育。她只能按要求参与大会筹备工作。

但这时,她听到和看到省内农场与农村知青纷纷办理“返城”手续。她得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允许在乡知青返城的新政策,本省也对外省市知青“返城”调整了相应政策。她的户口在逊克县双河大队,她拿双河大队工分,她是插队在乡下的知青,当然可以办理“回家”手续。这一次,她没有报告领导,自己直接办好了“返城”手续。这意味着她决心放弃在黑龙江的“仕途”。此事瞒不住领导,领导得知后对她说一句话:你真傻!年纪轻轻,以后再想上这个级别的位子,难了。她没有觉得什么,照样参与完成第六次团代会的筹备工作,但也得知自己的名字已从下一届团省委委员候选人名册中划掉了。

1978年年末,金士英回到了上海,既没有“顶替”父母工作岗位,也没有应聘街道(里弄)工作人员。她在等待。此次回上海,她有一点被搞了“特殊化”,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或者是团省委)派人陪送她回沪,并专门向上海团市委介绍她的情况。她得知上海团市委即将在全社会招聘团工作人员。隔年年初,金士英照章办事,没有要求特殊照顾,按照招聘程序,应试应考,被录取为上海团市委举办的团干部培训班学员。培训结束后,团市委征询金士英的去向意愿,她挑个冷门,到企业里去,从基层做起。组织上答应了她的请求,把她派到当时经济效益较好的上海市自行车三厂工作。

到了厂里,她在厂工会当普通干部。凭着她插队北疆的经历与大机关的历练,她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多次被评上厂级以及局级先进工作者。一步步走下来,当上厂工会主席,她与同志们一起,把厂工会建成受上海市总工会表彰的先进基层工会。中年之后,她又担任工厂离退休办公室负责人,凭她的热诚态度与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她把这项关心人但又麻烦人的工作又是做得很好,得到了群众的赞扬,也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表彰。

在上海市自行车三厂工作的几十年间,她每五年要回到双河去一趟。她要去祭奠哥哥,向哥哥讲述家人情况、讲述返城知青的近况;更要去看望双河的乡亲们。从逊克回到上海,她要向母亲汇报那里的乡亲记挂上海知青,看管哥哥墓地,热情接待自己的情况。她母亲总是叮嘱她,要好好感谢乡亲们!

四、参与知青活动

2006年,逊克县领导班子派原上海知青、逊克县机关干部叶国治,在沪联系原逊克县上海知青,协商成立逊克县上海知青联谊会。金士英支持并参与了相关联谊活动。此后,逊克县上海知青联谊会连年开展活动。担任联谊会副秘书长的金士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她在逊河知青群里更加活跃。一次,逊河知青集体采购逊克县产倭瓜,她帮助联系卸货地点,召集本公社上海知青帮助卸货、分发,忙个不停。

她在双河知青群里更是核心人物。她与当年的插友们慰问原上海带队干部,探望有困难、患病住院的插友,组织与召集本队插友聚会以及回访逊克县。每次由她出场召集的活动,插友们的响应程度就会提升。双河大队每次知青与上海干部的集体聚会,她总是满腔热情地帮助张罗,尽心尽力,努力使聚会圆满成功。遇到知青或知青家属的婚丧事,她也都热情参与和给予帮助。

照片说明:2019年10月27日,金士英(图右一)在参加逊河公社上海知青聚会时,与当年本县干岔子公社前卫大队党支部书记、上海知青李曰胜(图左一)攀谈,回忆在1976年秋季随集体一同参观访问外省农业先进单位的事情。”

她对本县知青写作当年历史也十分支持。阚治东《风雪十年》一书,她提笔为此写序;本人与一些同仁为采集逊克知青干部资料(素材),多次找她帮忙,她都慨然应允。她在三次小型座谈会上的发言,对我们的采集资料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金士英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逊克知青,一位实实在在、平凡和善良的普通人。

0 阅读:38